EV71成熟病毒顆粒及空病毒顆粒的晶體結構
3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課題組有關手足口病毒EV71的最新研究成果(DOI:doi:10.1038/nsmb.2255)。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陽市發生了嚴重的手足口病疫情,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阜陽市出現手足口病三千七百余例,死亡二十二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此次疫情很快被確認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2008年5月,衛生部迅速將手足口病列入我國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截至到今天,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全國一共出現超過400萬新發病例,導致接近2000人死亡,其中絕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手足口病的流行對我國的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并且由于缺乏針對EV71病毒的疫苗及特效藥物,這種威脅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饒子和院士帶領的研究組通過與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院王軍志教授研究組以及英國牛津大學Stuart教授研究組等合作,在完成病毒培養純化、高質量晶體生長、衍射數據收集以及結構解析等一系列關鍵步驟之后,成功解析了EV71病毒兩種截然不同的病毒顆粒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這是全世界范圍內首次獲得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也是第一次同時獲得了同一種病毒的兩種不同構象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其中,EV71全病毒顆粒直徑達到340埃,整個衣殼由240個蛋白質亞基,約40.8萬個原子(不包含氫原子)構成,總分子量達到570萬道爾頓,是迄今為止由我國科學家所解析的最大復合物結構。
在對體外培養獲得EV71病毒進行初步純化和檢測時,研究組發現了兩種性質差別極大的EV71病毒顆粒。其中一種是正常的,包含有完整基因組的全病毒顆粒,另外一種則是不包含基因組的,體積稍微膨脹的空心病毒顆粒。這一意外發現引起了研究組成員的濃厚興趣。經過精心設計的實驗,科研人員分離了這兩種顆粒,分別對其進行了晶體培育,并最終解析了這兩種EV71病毒顆粒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
通過對EV71全病毒顆粒結構的仔細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EV71病毒與宿主細胞受體作用的區域,并且鑒定出EV71病毒潛在的抗原表位。這些發現將為發展針對EV71病毒的高效疫苗,以及特異性的治療性抗體提供了堅實的結構基礎。
此外,通過對兩種病毒顆粒結構的比較,研究人員還發現空心病毒顆粒的表面出現了90個成規律分布的孔洞。由此研究人員推測,這些孔洞可以作為病毒脫衣殼過程中RNA基因組外輸的通道。脫衣殼是病毒侵染宿主所必經的步驟,此前研究表明,腸道病毒屬的病毒在黏附到宿主細胞表面后,會被內吞至宿主細胞內而形成內涵體。在內涵體中,病毒完成脫衣殼過程,將由衣殼包裹的RNA基因組釋放至宿主細胞內。腸道病毒的脫衣殼過程對于其侵染宿主十分關鍵,但其詳細機制至今仍然不為人們所知。雖然學術界對這一過程存在著各種推測,提出了多種可能的機制,但因為缺乏關鍵的結構信息,沒有任何一種機制能夠得到廣泛的承認。而此次觀察到的EV71空心病毒顆粒表面所出現的巨大孔洞,讓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全新、令人信服的腸道病毒脫衣殼機制。
另外,研究人員發現EV71病毒衣殼蛋白VP1中一個保守的疏水口袋可能是潛在的藥物結合靶點。通過針對性地設計小分子抑制劑,可以抑制該疏水口袋的構象變化,從而達到抑制EV71病毒脫衣殼過程,阻斷EV71病毒在人體內的復制,最終治療由EV71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目的。
這些成果的獲取,為更加深入地了解EV71病毒的致病機制,以及發展針對性的預防及治療手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饒子和研究組正在此基礎上,針對EV71病毒進一步開展疫苗、治療性抗體及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究,爭取為攻克手足口病這一嚴重威脅我國公共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做出更大貢獻。
編譯|徐銳瑪瑙斯市奧羅普切熱暴發與森林砍伐有關。圖片來源:MICHAELDANTAS/AFPVIAGETTYIMAGES一種鮮為人知的病原體“奧羅普切病毒”正在南美洲蔓延,引起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的警......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
聯合國大會在2018年設立了“世界食品安全日”,每年的6月7日是聯合國規定的“世界食品安全日”這項活動是由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共同推動發起的。今年的主題是“食品安全:未雨綢繆”。......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通報,墨西哥一名有慢性病患者在感染禽流感病毒H5N2后死亡,這種毒株此前未在人類身上確診過。據悉,這名59歲的男子在墨西哥城住院期間被檢測出感染了這種病毒。該患者出現發燒、......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組首次闡明非洲豬瘟病毒編碼的全長II型DNA拓撲異構酶的基本機制,為減輕非洲豬瘟病毒的影響提供了潛在的干預策略。相關論文于5月30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非洲豬瘟......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艾滋病病毒(HIV)候選疫苗研發近期捷報頻傳。在《科學》系列雜志剛剛發布四項種系靶向HIV疫苗前景研究后,美國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開發的一種HIV候選疫苗,在參加臨床試驗的一小群人中觸發了一種“難以......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葉下珠科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揭示了多次雜交與多倍化事件共同塑造了葉下珠科復雜的物種形成歷史。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學雜志》(ThePlantJournal)。葉下珠科......
記憶性B細胞(MemoryBcells,MBCs)能夠對感染性疾病提供長效的免疫保護,然而,HIV、丙型肝炎和巨細胞病毒等慢性病毒感染會破壞MBC的發育和抗體的產生[1],導致不完全和無效的免疫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