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11大碳排放體,墨西哥通過一項氣候變化法,要求在未來40年內碳排放水平降低到2000年排放量的50%。
雖然《京都議定書》并沒有達成共識,但是很多國家正在貫徹其各自的策略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墨西哥立法機關通過了迄今為止一項最強有力的國家氣候變化法。墨西哥的經濟規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均排名11位。據《自然》雜志網站報道,經過3年的爭論和修改,墨西哥下議院以128票支持、10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該法律議案,隨后該法案毫無疑義地被參議院通過。最終,新法案包含了很多籠統的條款來緩解氣候變化,包括到202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到2050年降低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
而且,新的氣候變化法規定,到2024年,可再生資源在墨西哥國家能源中所占的比例達到35%,并且強制要求主要污染企業提供排放報告。同時該法案還提出建立一個委員會來監督實施情況并鼓勵發展碳交易計劃。雖然該法案最初受到了來自鋼鐵和水泥行業的阻力,但是仍然在墨西哥兩大政黨的支持下順利通過。
有專家稱墨西哥的氣候變化法反映了有國家在對聯合國的氣候協議失望后已經開始實施自己的排放法規。
“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嘗試,而現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保護氣候的行動在各個國家出現,而不是在聯合國的協商階段中出現,”美國弗吉尼亞州氣候與能源中心副主席Elliot Diringer說,“《京都議定書》簽訂以來,我們發現目前國際制度在推動各國國內立法方面并不十分有效。”
近年來,澳大利亞、韓國和中國等國家也已經紛紛開始采取包括建立碳市場等一系列措施,并制定各自的碳減排標準和目標,來減緩氣候變化。
有不少觀察家表示,這些將會像《京都議定書》這樣的跨國氣候協議一樣,最終走向失敗。但是,也有很多人持樂觀的態度。“我認為這些國家的努力有積極的意義。”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理學家Mark Maslin提到。
雖然前景十分樂觀,但是這個新氣候法可能也會面臨像那些國際努力一樣的阻礙。“我們很擅長制定法律,但是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法律的實施。”墨西哥自然保護政策研究專家Juan Bezaury說。他還提到,這個新法律只是墨西哥法律改革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環境、能源、人居環境、健康問題以及其他一系列問題。
Bezaury將該法律與其他一些法律必須套用的框架進行了比照。其中一個框架就是墨西哥的REDD政策(致力于減少毀林和土地退化的政策)。該政策為森林中的碳確定了貨幣價值,并試圖給予住在這一地區的人們一定的財政獎勵來阻止人們砍伐樹木,以便保護原始森林。但是REDD項目中的森林碳價值計算模型以及如何運行上述方案等方面備受爭議。
“一般來說,預計的碳儲蓄是通過模型建立的,但這些模型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墨西哥最大的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的科學家Ana Pe a del Valle說。“我們對于買家和賣家分享與REDD相關的風險的方式給予了很多關注。因為到目前為止,風險方案更關注于保護買家。”
盡管擔心墨西哥對該法律的執法能力,專家依然認為該法案可以被看做是2010年聯合國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反饋。“那時,墨西哥在坎昆會議上幫助挽回國際努力的行為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也有人指出其缺乏在國內的相應行動。而現在,墨西哥在國內也作出了相應的努力。”Diringer說。
為積極響應聯合國2025年冰川保護年主題,4月9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巴基斯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科學院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聯合舉行“中巴經濟走廊氣候變化與水安全效應國際培訓班”。培訓班......
墨西哥索諾拉州利伯塔德港被譽為“鯨的田園詩般的安靜區域”。現在,科學家擔心,寧靜將被墨西哥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項目之一——將在利伯塔德港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氣(LNG)終端打破。據《科學》報道,該項目耗資......
氣候變化會給青藏高原湖泊帶來哪些影響?這項研究給出答案。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系統量化1986—2022年青藏高原湖泊變化的物理、化學及生態響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發現,......
2月17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何宏平在京會見了墨西哥科學院院長何塞·希阿德(JoséSeade)一行。何宏平對希阿德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他向墨方簡要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基本情況,提出了促進兩院在科技領域交流合......
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記者薄雯雯)墨西哥科學院院長何塞·施雅德(JoséAntonioSeadeKuri)18日在北京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全世界,應謹防人工智能被濫用的風險。施雅德曾在墨西哥國立自......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劉青松團隊聯合國內外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研究團隊深入探討了北太平洋地區低緯度和高緯度水汽循環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一過程如何對北極氣候變化產生深遠......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備受關注。亞洲季風系統作為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氣環流之一,其細微變化可能引發大規模干旱、洪水等災害,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但是,由于缺乏長期、定年準確、高分辨率的古氣候數據,亞洲季風與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孟加拉扇區沉積物運輸與氣候變化的復雜關系。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第四紀科學評論》(QuaternaryScienceR......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戰愛斌團隊聯合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高養春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新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通過整合適應性位點預測模型揭示入侵物種......
2025年的腳步越來越近,美國《福布斯》網站在近日報道中預測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四大技術趨勢。文章強調,這些最具變革性的技術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同時也會顛覆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AI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