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材料電磁過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簡稱EPM),2000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前身是1999年初與上海寶山鋼鐵集團公司共建的“寶鋼-東大材料電磁過程聯合研究中心” 。2002年6月,經遼寧省科技廳批準成為“遼寧省材料電磁過程研究重點實驗室”;2003年1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7年被批準為電磁冶金遼寧工程實驗室;2012年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為電磁冶金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是東北大學“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單位之一。
實驗室以國際新興的前沿學科——材料電磁過程為研究方向,重點突出超導強磁場這一最新研究手段,圍繞強磁場和電磁場下鋼鐵材料冶金過程、輕合金組織調控、材料微觀結構設計與控制、特種材料合成等方面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經過幾年的建設,實驗室已經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具備了一流的基礎設施和裝備,并且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成為在本領域具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機構之一。
實驗室現有人員51人。其中,教授15人,博導8人,副教授18人,專任教師44人全部為博士。國家“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6人。遼寧省人事廳“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7人、千人層次8人、萬人層次1人。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百人層次2人、千人層次4人。左鐵鏞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強教授任實驗室主任。
實驗室現有5600平方米的專用實驗車間和研究大樓。建有鋼電磁連鑄、輕合金電磁連鑄和強磁場三條試驗線。擁有12Tesla無液氦超導強磁場、6Tesla大口徑無液氦超導強磁場、多功能電磁連鑄機、強磁場鑄軋機、各頻段的系列性電源以及掃描電鏡、電子探針、電子拉伸試驗機等國際先進設備及輔助檢測設備等,固定資產總值達4497.8萬元。
實驗室承擔和完成一系列材料電磁過程方面的國家重大科研課題。其中,國家973項目10項,國家863項目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6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1項;獲省部級獎勵7項,其中一等2項、二等4項、三等1項;獲行業獎勵10項,其中一等3項、二等4項、三等3項;獲市級獎勵1項。獲批發明專利77項,實用新型16項,軟件著作權1項。在鋼的電磁軟接觸連鑄,鋼的強磁場固態相變和輕合金低頻電磁連鑄的理論與技術開發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實驗室重視學術交流,尤其注重與國際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的聯合。已與國內外50余家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實質性合作關系。實驗室每年接待100余名國外學者,共同開展研究,使實驗室成為了國際學術界交流的窗口和材料電磁過程人才的培養基地。研究工作不僅走向世界,同時開拓了工業應用前景。
主要研究方向:鋼電磁連鑄、有色合金電磁連鑄、強磁場材料科學、材料電磁過程仿真與控制等。
校址: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文化路3號巷11號
郵編:110819
電話/傳真 024-83681758
學人小傳鄭作新(1906—1998),福建福州長樂人。鳥類學、動物分類學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26年畢業于福建協和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并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生物系,1930年獲博士學位......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潘秀蓮、副研究員焦峰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相......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出講話。周琨攝聘書頒發現場。周琨攝參會人員合影。周琨攝9月5日,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廣州分會(以下簡稱青促會廣州分會)第四屆委員會換屆選舉會議采取“線上+線......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結合其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針對太陽大氣中準周期快摸波列的產生過程以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準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陸曉偉、研究員姜鵬、包信和院士團隊在高靈敏、低功耗人體紅外熱輻射探測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觸人機交互系統中的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人體自......
8月31日,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武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竇賢康當選為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委員會主席。大會回顧了過去五年全省科協系統取得的突出成績。過去五年,全省各級科協組織圍......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由“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聯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發現文物標本66件。科研人員介紹,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發現1處水下文物點和3處......
江門中微子實驗位于廣東省江門開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以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為主要科學目標,并進行其他多項科學前沿研究。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運行,屆時將成......
9月1日,以“引領學習變革智創教育未來”為主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教育論壇”在上海開幕,今年的教育論壇聚焦智能學習、智能測評、教育元宇宙三大領域,邀請到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領導以及近30位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