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北大校長助理黃桂田呼吁禁止學生實習,稱無謂的實習會影響大學學業。
據黃桂田調查認為,80%的大學生實習是跑腿打雜,很少有人被單位最終接納就業。大學教學、學生學習的秩序卻遭到了沖擊。
但黃桂田強調,他并非反對所有的校外實習,校外實習是否必要還得根據理論型和應用型學科分別而論。
在此之前,有關實習生的種種質疑也不鮮見。
學生在大學期間究竟應不應該參加實習?會不會影響在校學習?實習生是廉價勞動力嗎?報酬支付會涉及勞動違法嗎?大學實習又該如何規范?
【核心結論】
結論一
大學生實習更看重的不是物質報酬的滿足,而是實踐經驗、動手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等不易用金錢衡量的收獲。
結論二
一些發達國家有完善的教育實習制度,在課程設置上也有相應體現。以美國為例,不僅私人企業接收實習生,政府機關也接收實習生。很多大學都與用人單位建立合作關系。
結論三
專家認為,大學實習的相關法律制度保障沒有跟上。
一問:淪為廉價勞動力了?
提供的勞動與獲取的物質回報不符,大多數實習的大學生都淪為了廉價勞動力,這是大學生實習遭遇質疑的主要原因。果真如此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待遇的確有限,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沒有薪水,部分單位有補貼,但差別較大,多則4000元每月,少則只有每天10元的餐補。
而在工作時間上,實習生則與正式員工接近,比如每周五天全勤,每天朝九晚五。在媒體單位的實習生,因為要經常外出采訪,工作時間不固定,但也與正式記者相差無幾。
對于有些單位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很多受訪同學表示可以理解,“確實有企業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但選擇從來就是雙向的。如果覺得這樣的企業純粹就是榨取學生的智慧和勞動,學生可以選擇不做。”
“這要看廉價勞動力的定義是什么,也要看學生們希望從實習的過程中獲得什么。如果是金錢方面的滿足,實習單位或許的確無法給予。但是,實踐經驗、融入社會的技巧、與人相處的能力,以及視野的開闊,動手能力的增強,這些從實習中可能獲得的收獲,恰恰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采訪中,一些受訪的專家與學生表示了這樣的看法。
相較報酬,讓受訪者對實習更有怨言的是在實習中的工作內容與想象中相較甚遠。
受訪者普遍反映,自己的工作內容與正式員工區別較大。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實習單位對他們缺乏有效培養,有的甚至用“端茶、倒水、拖地、抹灰”來形容自己的實習工作;還有一些學生反映實習的工作內容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甚至無事可做。
對此,某用人單位回應稱,“企業招聘員工,當然是希望他們‘來之能戰、戰之則勝’,能為單位帶來效益。但實際上大學生實習時間較短,又沒有工作經驗,不具備從事一線工作的能力;其次,我們對實習人員的培訓還需要占用額外的人力和資源,增加成本;有些實習大學生沒有將自己的角色從‘學生’轉變為‘雇員’,存在眼高手低、不能吃苦、缺乏責任感等問題。”
如果沒有學分要求,大學生還愿意參加實習嗎?
絕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即使學校沒有學分要求,在校期間自己也會主動去實習。但也有少部分受訪者表示會放棄實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識的積累上,原因是“實踐還有一輩子,但是在高度聚合的資源下的集中學習只有大學這幾年的時間”。
二問:能敲開求職之門嗎?
大學生參與實習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提升社會閱歷,還是僅僅為了在求職中增加資本?對此,記者隨機對25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大學生參加實習的目的主要有三個:一是為了順利完成學業必須參加實習,因為不少高校對學生都有實習環節的學分要求;二是提前了解畢業后可能從事的行業和工作的情況,并確認自己是否感興趣或者適合;三是豐富簡歷,為畢業后找工作增加競爭的籌碼。
而學校鼓勵學生在高年級時參加實習,主要也是希望通過實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就業能力。
那么,實習能不能滿足大學生和高校的期待呢?清華大學本科生小姚(化名)從進入大學到研究生畢業,幾乎所有的暑假都在打工或實習。在她看來,“社會這所大學還是越早適應越好。”但她也強調不同學科和學生的差異性,“我學的是應用性很強的新聞專業,所以實習很重要。對于那些以理論研究為主的專業,或者立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在校期間還是應該以上課和研究為主。”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谷賢林指出:“對于實習的重要性,過去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能夠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的特點、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但是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很多新知識都不是從知識分化中產生出來的,都不是在學習、思辨、推導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是直接來源于社會實踐的需要,是在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時產生的。”因此,他認為“就大學生實習本身而言,不存在什么弊端”。
實習會耽誤學生在校的學習,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嗎?
大部分受訪學生都選擇在寒暑假、完成課堂學習的畢業前夕等時間段進行實習,他們表示不會影響正常上課與學習。也有部分受訪者在高年級時選擇將實習作為兼職,邊讀書邊實習,但會選擇在學校里就能完成的工作任務,比如撰寫研究報告等。
實習與實際求職有多大的直接關聯性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部分受訪學生都沒有留在實習單位,成為正式員工。但他們一致認為實習經驗在找工作中有幫助,因為很多用人單位十分看重實習背景,而且在實習期間所積攢的工作能力、信息量、自信心等都有助于應聘工作,其中“增加閱歷、了解情況”是受訪者提到的關鍵詞。
三問:國外怎么管理實習?
記者了解到,在國外,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實習制度。
美國的實習生很普遍,不僅私人企業接收實習生,政府機關也接收實習生。美國大學里一般都有實習項目,大學要給學生找機會實習,用人單位也愿意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因此很多大學都與用人單位建立合作關系。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洪成文教授舉例說,雖然美國聯邦政府沒有出臺大學生實習專門條例,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企業提供幾十個“internship”的崗位,卻可以以“無薪”來對待實習的大學生。那些在二三年級就能獲得“internship”的大學生,不僅可以解決生活問題,而且還有可能出現一些我們認為特殊的情況: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某大二學生因為獲得了IBM 的實習機會,而主動放棄了大學提供的獎學金。為什么呢?因為實習的薪水要多于獎學金。
一些發達國家不僅完善了實習制度,也對課程進行了相應改革,如在英國高校中盛行的業本學習(work-based learning),就直接將在工作場所的學習作為全日制學位課程的一部分。英國還實施“實習生制度”,實習生實習一般不超過一年,政府對于用人單位給予一定補貼。
可見,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實習制度,需要政府、用人單位、大學生及學校的合作與努力。
洪成文認為,對比發達國家,我們的大學生“全民實習”的浪潮雖然到來了,但是相關的法律制度保障卻沒有跟上。到目前為止,業內呼吁已久的《大學生實習條例》尚在醞釀過程之中。社會上流行的低薪或無薪實習,在我國成了見怪不怪的常態,但是若在德國,這顯然違法。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雖然社會實踐和實習是提高實際動手能力的途徑,但大學生培養自己這方面能力的最重要平臺仍然是大學。
熊丙奇認為,“學校應根據自身的不同定位、各專業的教學要求,設計好學生的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對于校內實習,有必要建立實驗實訓場所;對于校外實習,也有必要建立實習基地,與有關合作方把實習這門課開好。把學生校內外的實習都納入統一的教育教學規劃,根據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設計不同的實習教學內容。”
谷賢林則建議:“將實習作為大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理論學習之后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特意安排在某個年度或某個階段,從而實現大學生實習的常態化。”
金秋九月,新的學年已然開始,又有一批大一新生在校園中憧憬著未來4年的學習和生活。2023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29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大部分學生都得償所愿,升入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大學。在過......
一通電話,讓即將畢業的廣西大學生張臣“失業”了。5月24日,張臣參加碩士研究生畢業答辯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創新航人力資源部的電話通知,“因業務調整,需要與你解約”。幾天后,他收到了中創新航賠付的3000......
隨著高考的到來,高三學子已在憧憬脫離忙碌的學習,擁抱大學“輕松”“自由”的生活;與此同時,臨近畢業的大學生也在思考:“大學四年,我收獲了什么?”事實上,很多人腦海中輕松、自由的大學生活早已被“證偽”。......
5月10日,第十屆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總決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落下帷幕。 在持續五天的總決賽中,北京大學奪取大賽總冠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列亞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ePrize計算挑戰......
思維能力和學術技能水平均出現了下降。在這項針對俄羅斯、中國、印度和美國等多國工科學生學業表現的大規模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跟蹤統計了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兩個專業學生在物理、數學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
近日,西南大學因開設公務員相關專業引發熱議。校方介紹,該專業為“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是教授公務員和行政事業公務人員公開遴選所需核心知識的應用型專業。這個專業教什么?會讓公考競爭更激烈嗎?......
最近,一張招聘洗碗工的海報出現在河南某一本大學校招現場,瞬間引發了熱議,以至于諸如“大學生人才資源浪費”“大學學歷貶值”等觀點甚囂塵上。事實上,此類新聞如同前幾年“清北”碩博入職杭州街道辦一樣,其背后......
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舉行。 “挑戰杯”創新創業成果展現場北京理工大學供圖賽事期間,北理工舉辦了“挑戰杯”創新創業成果展,......
編者按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受到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新冠疫情的疊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錯綜復雜,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需要得到各方高度重視。大學生高......
12月17日,第十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在上海交通大學張江高等研究院成功舉辦。本次比賽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承辦,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工程實踐教學專業委員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