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對于會窮盡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能源,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而且資源分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發達國家的公用事業企業將需要追求國際化并探索替 代業務及替代方案的可行性,以應對傳統市場的低增長率困境,從而維持增長。他們也需考慮向資產開發者或運營者模式轉變,而不僅僅只是資產擁有者。
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滲透 當前電力企業環境
促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滲透的三個主要原因: 1. 推動可再生能源設施安裝以確保電力供給和減少污 染氣體排放的激勵措施 2. 可再生能源技術及相關監測和控制流程得到較大改 善。預計未來30年其成本將較目前減少30%50%。 3. 能源儲存技術正在逐年發展和提高。
2012-2040年全球能源消耗及年均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和分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包括水電)增長了14.1%,低于十年平均水平,但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增幅(5300萬噸油當量)。可再生能源增長中,超過一半源于風能的增長。太陽能雖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占比僅為18%,卻貢獻了約占三分之一的增長。
亞太地區取代歐洲和歐亞地區,成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產區。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2016年全球核能產量增長1.3%,增加了930萬噸油當量。中國增長24.5%,全球核能生產凈增長全部源自中國。中國核能增量(960萬噸油當量)比2004年以來任何國家的年增量都要高。
2016年,水電產量上升2.8%(2710萬噸油當量)。中國(1090萬噸油當量)和美國(350萬噸油當量)增長最為顯著。委內瑞拉降幅最大(-320萬噸油當量)。
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和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分析
回到國內,自國內風電、光伏分別于2009、2013 年實施標桿電價制度(FIT)以來,國內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截止 2016 年底,全國風電、光伏累計裝機分別為 14864、7742 萬千瓦,分別占總裝機量的 9%、4.7%,年發電量分別為 2410、662 億千瓦時,分別占到全部發電量的 4%、1%。
國內風電發電占總發電量比重持續上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需求的增加,我國分別于 2012、2013 和 2016 年三次上調除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的其他用電的征收標準,可再生能源附加費從最初的 0.4 分/KWh 調整至 1.9 分/KWh。
我國可再生能源附加費持續上調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棄“風”棄“光”是當下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另一大問題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 年全國棄風電量達 497 億千瓦時,棄風率達 17.10%;棄光電量 70 億千瓦時,棄光率在 10.6%左右。尤其是甘肅、新疆等西北地區,限電水平達到 30%以上。
在西北整體電力過剩背景下,電力輸送通道不足和調峰能力缺失是新能源行業出現限電的直接原因,從物質基礎上看,加速“三北”地區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和實現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是改善棄風棄光的直接途徑,但從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上看,配額制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荷蘭科學家研究認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質取代50%的動物產品,可以騰出足夠的農業用地生產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當于今天的燃煤發電),同時從大氣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環境科學期刊《......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比2022年增長50%,裝機容量增長速度比過去30年的任何時候都要快。報告預測,未來5年全球可再生能......
如今,各類清潔能源越來越被人們熟知,有些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據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場報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速創歷史新高,太陽能、風能以及其他清......
繼今年6月突破13億千瓦后,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億千瓦,達到14.04億千瓦,同比增長20.8%,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9.9%。其中,水電4.2億千瓦、風電4.0......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繼今年6月突破13億千瓦后,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億千瓦,達到14.04億千瓦,同比增長20.8%,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9.9%。其中,水電4......
“大科學裝置決定著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的前沿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能力,是建立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條件、科學研究的‘航空母艦’以及‘航母戰斗群’。”在11月3日舉辦的2023全球硬科......
近日,外媒報道稱印度正在加緊努力確保關鍵礦物和稀土礦物的供應,礦業部邀請有關采礦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建議。重點將放在深海和綠色采礦,以及鋰、鎳和鎢等關鍵礦物上。科技部的目標是,在3年的時間里,建立并支持利......
由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牽頭提出的全球首個可再生能源制氫減排方法學近日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理事會第119次會議上被審批通過,正式成為CDM的第124個大型方法學,填補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碳減......
發表在多種期刊上的15篇研究論文,作者名單中都有同一位神秘的計算機科學家——DraganRodriguez。問題是,這個人似乎并不存在。根據論文信息,DraganRodriguezg供職于位于美國俄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