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際生命條形碼中國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中國—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在昆明舉行。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iBOL)科學指導委員會主席Pete Hollingsworth和該計劃中國委員會授權代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共同簽署了備忘錄。
據悉,iBOL由加拿大科學家Paul Hebert等發起,于2010年正式啟動,目標是5年獲得至少50萬個物種的DNA條形碼標準序列,并建立通用易用的實驗標準和數據平臺。科技部基礎科學司司長張先恩作為該計劃的中方代表,參與制定了iBOL的戰略和路線圖制定。新合作備忘錄的簽訂將提升我國在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事務中的話語權,并提高我國DNA條形碼技術應用水平。
簽字儀式上,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副局長蘇榮輝表示,中科院作為我國生命條形碼計劃實施的主力軍,在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高等植物、微生物、條形碼標準制定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中加美歐四個中心節點應通力合作,早日實現全球生命條形碼藍圖。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關于開展2024年度陜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發揮陜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簡稱省國合基地)作用,對接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助力秦創原創新......
·受精卵在最初階段所分裂出的兩個細胞對發育的作用并不相同,它們分別形成了胎兒以及為胎兒提供營養的組織。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提高體外受精(IVF)的成功率。生命是不對稱的。雖然人類的五官和四肢看起來大致對......
4月27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三屆土建水交高層次科技人才學術交流會上,《風工程進展(英文)》(AdvancesinWindEngineering ,下稱AWE)正式創刊。這是一本由中南大學主辦,該......
戴上3D眼鏡,患者腸道內一枚僅3毫米的息肉,在顯示器下被清晰立體化呈現。在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內鏡室,每天都會有很多患者在3D內鏡成像系統的幫助下,被醫生揪出極易癌變的“隱形殺手”。北京友誼醫院消......
4月1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李建成牽頭的“地球時空基準”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正式在長沙啟動。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于2016年開始試點建設,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定位最高的基金項目,旨在瞄準國際科......
2月2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科學領域。分別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揭示人類......
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原文如下:國務院關于《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國函〔2024〕30號上海市人民政府、海關總署:你們《關于設立......
據《自然·通訊》雜志近日報道,一個國際團隊研究結果揭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晝夜溫差正在擴大,可能會影響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是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的關鍵特征之一。然而,氣溫上升......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致病細菌中用來區分有益分子和有毒分子的“條形碼”系統。研究顯示,許多細菌可掃描遺傳密碼,以了解保留哪些蛋白質,排出哪些蛋白質。而這些被排出的蛋白質通常對人體細胞有毒,因此細菌區分......
有記者問: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13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未經驗證清單”。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美方做法罔顧雙方合作事實、損害雙方合作基礎,阻礙企業開展正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