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1日開幕的院士大會上,每位中科院院士都收到一份材料——“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研究報告。12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提醒大家:“這是由中國科學院牽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院士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請院士們認真閱讀,提出意見和建議。”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工作報告中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這份報告的由來:“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是國家中長期人才規劃綱要確定的內容。按照中央的部署,這項工作由我院牽頭,會同中國工程院、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承擔。”
據悉,這項工作已經開展了一年多,按照“充分肯定、尊重院士,多聽意見、找準問題,實事求是、有所作為”的原則,由18位院士組成的院士專家組與工作組一起,以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和研討會等形式,對院士制度由來和內涵、院士制度基本狀況等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了相關重點任務調研報告,在改進完善院士增選工作、提高咨詢工作的質量和影響、加強院士群體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建設“凝聚院士大家庭”等制度層面的問題以及社會關注院士群體的一些熱點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就是要明確定位,正視問題。”白春禮說,這項工作有四個原則:一是保持院士稱號的學術性和榮譽性,不與物質利益掛鉤;二是堅持院士增選工作的獨立性和學術性,減少非學術因素的干擾;三是明確推薦人的權利和責任;四是為院士團體實現其功能定位,實現權利和責任的統一提供制度保障。白春禮表示:“今年要在廣泛聽取全體院士意見的基礎上,完成專題研究報告和總報告的起草工作,并適時上報。”
白春禮表示,要根據學部建設國家科學思想庫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學部民主決策程序和工作規范。建立學部主席團議事規則,健全完善各學部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等工作機制。要繼續推進學部研究支撐體系建設,為學部乃至中科院發揮國家高端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提供有效支撐,加快建立適應學部工作特點的管理規范,以及與研究機構和大學共建的合作規范。
近日,海南省科技廳經公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行政決策等程序,公示2024年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科研項目擬立項項目11個,安排經費1698萬元。詳情如下: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4年海南省院士創新......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更新領導班子,顯示曾益新已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個人簡介:曾益新,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
9月22日,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儀式在主樓620會議室舉行。自2019年12月起,秦裕琨院士向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累計捐贈人民幣150萬元。同時設立“秦裕琨基金”,用于支持能源學院發展建設。校黨委......
科研難做,難在發論文和申基金。兩者相比,基金或許更難上一籌。每年到國自然基金評選階段,那真是千萬大軍擠獨木橋,有人歡喜有人憂。近幾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國自然基金越來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紅書上吐槽,現在......
2023年8月11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臨床腫瘤學雜志》(影響因子45)撤回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MarkJSmyth等人于2016年4月20日發表的題為“CombinationAnti-CTLA-4......
2023年9月13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宣布授予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羅杰·雷維爾獎章(RogerRevelleMedal)。AGU是世界最大的地球與空間科學的非營利性科學組織,......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
“人類的未來在海上!”8月26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創新論壇2023上,大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說。如何認知海洋、開發海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步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接受采訪時判斷,中國發展大模型的機會在于通用行業大模型。在日前舉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間隙,劉韻潔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模型方面,美國走在前面。”中國需要在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