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6-21 09:01 原文鏈接: 天宮神九組合體進入正常飛行姿態

      昨日(6月20日)6時18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在太空中進行了第一次姿態調整,使其從交會對接的倒飛狀態進入正常飛行姿態,為預計在24日進行的手動交會對接做準備。

    19日晚
     
    劉洋閑暇展示熊貓玩具

      19日晚,3名航天員利用閑暇時間,盡情體驗了太空失重的美妙生活。

      在傳回的畫面中可以看到,航天員劉旺樂呵呵地擺弄著手里的物品,在失重狀態下,物品在他的手里轉圈,打了四五個轉。

      不一會兒,女航天員劉洋探出頭來,手里還拿出了一個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熊貓”玩具,樣子非常可愛。劉旺伸手將“熊貓”玩具拿了過來,擺正熊貓圖案沖著鏡頭盡情展示。但劉旺手一松,“熊貓”又飄了起來。

      按照作息時間安排,19日晚11點開始,劉旺值班,景海鵬和劉洋進行休息。

    20日
     
    飛行姿態調整準備對接

      昨日6時18分,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進行了第一次姿態調整,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轉正飛行”,形成了天宮在后正飛、飛船在前倒飛的飛行模式,飛船在天宮的前面,這也是組合體的標準飛行姿態,為第二次交會對接做好準備。

      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總調度楊彥波介紹,神舟八號經歷了自動交會對接以及二次對接過程,當時都是天宮倒飛、飛船正飛的姿態飛行。此次神九的二次對接將會倒過來,天宮正飛、飛船倒飛,飛船在天宮的前面。這也是此次任務的一大特點。

      昨晨6點半,劉旺配合地面完成組合體轉正飛行后,整理好艙內物品,隨后叫醒了兩個同伴。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介紹,20日航天員的工作內容主要涉及健康檢測、失重防護對抗,以及一些和健康相關的生理學研究。“失重防護有自行車功量計,下午還要穿企鵝服。”李瑩輝說。

    進展
     
    航天員在軌體液檢測結果下傳
     
    健康狀況良好;我國首次開展體液應激水平在軌監測

      20日,從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傳出消息,神舟九號任務航天員在軌體液生化指標檢測結果順利下傳,航天員在軌健康狀況良好。這是我國首次開展體液應激水平在軌監測,標志著我國在軌醫監生化檢測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針對航天飛行任務中航天員健康監測與預警需求,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制了基于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原理的醫監生化檢測裝置。這一裝置可以在軌檢測體液中反映機體氧化應激狀態的重要標志物——硝基酪氨酸,為評價航天員在軌健康狀態提供客觀依據。

      據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李瑩輝介紹,為了實現體液微量樣本的實時快速檢測,這個中心創新性設計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塊化微流路伺服系統,突破了材料生物相容性、密閉性和特異性生物分子膜制備等關鍵技術,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穩定性好等特點。

      “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在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組合體內的航天員體液檢測指標正常,這表明航天員在軌健康狀況良好。”李瑩輝說。

      在神舟九號飛船返回前,飛行乘組航天員還將進行一次在軌體液檢測,通過與飛行前、飛行中指標比對,可有效評估載人航天飛行時人體應激水平狀態。

    ■ 釋疑

      神舟九號遨游太空,人們有期待、憧憬,也有傳言、誤解。針對一些不準確的“傳說”,航天相關領域專家作出解釋、澄清。

    1 神九發射升空時遭遇飛碟?

    航天科工集團專家稱,發光體可能是大氣光學現象或飛機

      【傳言】在神舟九號發射升空的視頻中,短暫出現過兩個發光體。有網友驚呼,外星人的飛碟前來為神九“護航”!

      【專家觀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認為,發光體很可能是大氣光學現象或者飛機等人造飛行器。

      他同時表示,如果只有個別相機捕捉到這些發光體,也不排除是設備部分像素發生故障造成的。

    2 女航天員須已生育無疤痕?

    航天員系統專家稱,是否生育、有無疤痕等,并未納入選拔標準

      【傳言】隨著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飛向太空,關于女航天員選拔的嚴格條件屢見諸媒體:“必須已經生育,不能有齲齒、疤痕,身體無異味……”

      【專家回應】“事實證明,是否生育過對女航天員在執行太空任務及后續健康沒有影響。”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國外的女航天員有生過孩子的,也有沒生育過的。”

      33歲的劉洋還沒有孩子。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說,包括劉洋在內的進入最后一輪選拔的6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有5人尚未生育。

      “我確實曾經提議‘生育過的優先’,但后來發現這個要求不現實,因為30多歲正是飛行員技能走向成熟的黃金時期,如果生了小孩,至少要停飛兩三年,必然影響飛行事業。”楊利偉說。

      對于“不能有齲齒疤痕”、“身體無異味”等,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表示,“沒有那么懸乎。基本要求一是不影響任務,二是不影響外觀。不是說一顆齲齒都不能有,一點疤痕都不能有。當然,如果齲齒太嚴重,在太空出現牙疼會很難處理。”

    3 太空中能不能看到長城?
     
    專家稱,太空看到長城不是沒有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

      【傳言】“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太空中能夠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不過,自從中國第一個訪問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表示“沒有看到長城”,很多人又斷言“太空中絕不可能看到長城”。究竟哪個說法更靠譜?

      【專家觀點】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王兆魁說,神舟飛船的軌道是橢圓形的,距離地面最近時200公里,距離地面最遠的地方高度達340多公里。在200公里高的軌道上,航天員能看到地面1500公里半徑的區域,目力所及區域面積可達780萬平方公里,這對地球上的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王兆魁說:“人眼角的分辨率大概在0.3角分左右,這意味著航天員在200公里高的軌道上,只能分辨出地面17米以上尺度的目標特征。長城寬和高平均不過七八米,比起航天員肉眼的分辨能力要小很多。況且,從太空看地面,還要受到日照、氣象等影響,從太空看到長城恐怕很難。”

      王兆魁表示,能見度好的時候,從地面可以看到同樣位于300多公里高度飛行的國際空間站的亮光。“因此,在所有條件都特別好的情況下,從飛船上看到長城也不是沒有可能。”

    4 前蘇聯航天員被“棄”太空?
     
    專家稱,蘇聯解體時確有宇航員在太空,已乘獨聯體飛船返回

      【傳言】有位蘇聯宇航員升空的時候還是蘇聯,到了空間站,就變成獨聯體了,結果沒人管他,也沒錢接他回來,后來是美國人花錢派飛船把他接了回來。

      【專家回應】“蘇聯解體時,雖然航天開支遇到困難,但航天計劃沒有中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天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閆野說。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時,謝爾蓋·克里卡廖夫和亞歷山大·沃爾科夫正在和平號空間站駐留。1992年3月25日,兩人乘坐獨聯體聯盟TM-13號飛船返回。“這艘飛船在蘇聯解體之前就發射升空了,以對接和平號的狀態留在太空,根本不存在解體后才派飛船接的問題。”閆野說。

      至于美國上天接人的說法,閆野駁斥說,美國的航天飛機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再說了,美國人雖然有錢也不是隨便花的,沒有預算或特批恐怕無法成行。”

    5 上天轉一圈就是“太空種子”?
     
    專家稱,種子上天走一遭,只是“太空升級”的第一步

      【傳言】曾經搭乘航天器上天飛過的種子,就是“太空種子”?

      【專家回應】“搭載上天只是培育太空種子的第一步,真正繁復的工作是隨后進行的地面培育、篩選和驗證。”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航天育種中心主任劉錄祥說。

      搭載回來的種子至少要經過三四代的篩選,然后到多個省份的試驗點去試種;試種成功,再拿到品種審定委員會去審定。“品種委員會還要試種三年,如果三年的表現都超過對照品種,才能得到審定證書。”劉錄祥說,這時的種子才能叫“太空種子”,才能合法推向市場。

    相關文章

    來自天問一號的冬奧祝福,原來是“宇宙級自拍”

    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一份來自火星軌道上的祝福,穿越了3.2億千米的漫長星際旅程,到達地球。正在執行我國首個行星際探索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與五星紅旗、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的同框照片傳回地球,送......

    天問一號奔火滿月已飛離地球900多萬公里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郭超凱)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里程8650萬公里,距離地球927萬......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再見,天宮一號,但屬于你的精彩瞬間永遠難......

    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在即精確測軌如何實現?

    3月30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發布公告顯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平均高度已下降至189.5公里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81.8公里、遠地點高度約197.2公里、傾角約42.68度。《中國科學報》記......

    中國首次成功實施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

    北京時間6月25日上午,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組合體成功分離,神舟十號飛船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方繞飛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離交會。中國首次成功實施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達到了預期效果。7時05分,天宮一號與......

    天宮一號搭載高光譜成像儀可看清北京主干道

    高光譜成像儀是天宮一號搭載的有效載荷之一。在軌運行期間,多個應用單位利用它的“火眼金睛”開展了地質調查、礦產和油氣資源勘查、森林監測、水文生態監測、環境污染監測分析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高光譜成像儀由......

    “天宮二號”預計將在兩年左右時間內發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4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天宮二號”預計將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發射,由于“天宮一號”狀態良好、可能延期服役,不排除會出現兩座中國“天宮”并存太空的情......

    我國將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我國將于今年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根據任務計劃,神舟十號飛船將于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

    神九對接任務3名航天員獲授功勛獎章

    2012年6月16日,我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同志駕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在順利完成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和手控交會對接,并進入天宮一號圓滿完成一系列科學實驗后,于6月29日安......

    天宮一號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2012年8月1日】2011年9月2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利用目標飛行器的實驗支持能力,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開展了三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