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于本周在全球土壤污染研討會開幕時發布了一份新的報告,該報告警告稱,土壤污染對農業生產率、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的威脅令人不安,然而人們對這一威脅的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知之甚少。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份名為《土壤污染:隱藏的現實》(Soil Pollution:A Hidden Reality)的報告指出,工業化、戰爭、采礦和農業集約化在全球范圍內都造成了土壤污染,而城市的發展導致土壤成為了日益增多的城市廢物的填埋場。
“土壤污染影響我們攝入的食物、飲用的水源、呼吸的空氣和生態系統的健康,”糧農組織副總干事瑪麗亞?海倫娜?塞梅在研討會開始時表示。“土壤應對污染的潛力是有限的;防止土壤污染應成為世界各國的首要優先事項,”她補充道。
然而,盡管農業集約化、工業生產和城市化繼續快速推進,但我們卻從未對全球土壤污染狀況進行過系統性評估,糧農組織的這份新的報告指出。
迄今所開展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發達國家。因此,糧農組織在對現有科學資料進行梳理后發現,有關土壤污染問題的整體性質和程度的資料存在很大的缺口。
該報告還補充道,我們對這方面了解甚少,這是需要擔憂的原因。
例如,據估計澳大利亞現在約有8萬個地點存在土壤污染。中國將其16%的土壤以及19%的農業土壤列為受污染土壤。歐洲經濟區和西巴爾干地區約有300萬個潛在污染地點。美國有1300個地點被列入該國的超級基金國家重點污染熱點清單。
《隱藏的現實》中指出,這些數據幫助我們了解污染對土壤構成的危險類型,但是“并不能從整體上反映全球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還凸顯了現有信息的不足以及不同地理區域污染地點登記存在的差異”。
為期三天的土壤污染研討會于3日起在糧農組織總部召開,會議一開始糧農組織就發布了本報告。會上各位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將探討土壤污染構成的威脅,并將著手策劃一個更具凝聚力的國際應對方案。
對食品和健康構成的危險
土壤污染通常無法通過視覺感知,也無法直接評估,因此成為一種隱藏的危險,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土壤污染一方面損害植物代謝從而減少作物產量,另一方面導致作物無法安全食用,因此對糧食安全構成了威脅。污染物還直接危害生活土壤中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當然,受到危險元素(如砷、鉛、鎘)、有機化學成分(如多氯聯苯和多環芳烴)或藥物(如抗生素或內分泌干擾素)污染的土壤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什么導致了土壤污染?
目前為止,大多數土壤污染都是人類活動導致的。
包括采礦、熔煉和制造在內的工業活動;生活垃圾、畜禽廢物和城市廢物;農用殺蟲劑、除草劑、化肥;釋放到環境中或在環境中分解的石油衍生物;車輛尾氣——所有這些都是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
所謂的“新型污染物”也越來越令人擔憂。這些污染物包括藥物、內分泌干擾素、荷爾蒙制劑和生物污染物;廢舊電子產品產生的“電子垃圾”;以及現在人們幾乎無時不刻都在使用的塑料。
《隱藏的現實》發現,有關塑料在土壤中如何變化的科學資料幾乎不存在,而電子垃圾依然在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并沒有進行回收。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朱利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長期從事土壤污染物相關研究,帶領團隊解決了土壤修復的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復雜有機污染場地土壤協同修復的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技......
近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通過《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為加強北京市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土壤環境安全底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條例》共六章五十七條,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自2020年底以來,珠海市發生多起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事件,傾倒填埋的固體廢物數量巨大,因清理處置難度非常大,已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為......
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本文擬對環境污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檢測技術的分析,為我國的環境檢測技術發展提供借鑒,從檢測做起,積極落實環境保護工作。1土壤的相關污染類型概述土壤環境的污染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李志安團隊在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中原位鎘(Cd)固定化策略及其評價研究中取得進展。原位鈍化修復技術是當前較受推崇的治理方法,通過施加土壤鈍化劑原位穩定重金屬而減少作物吸......
中國科學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李小方研究組與李俊明研究組合作,系統表征了黃淮麥區近30年來育成的主栽品種及其衍生的優異品系苗期在鎘脅迫下的表型變異,并應用該自然群體的SNP標記數據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管理工作的總體部署和相關工作要求,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預申報形式審查工作,依規確定了可進入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