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5-09 13:31 原文鏈接: 中國半導體的困境,國人的“芯”痛

      在半導體這個領域,許多人只是知道中國一直處于弱勢,但是反過來想想,中國需要挑戰的是,西方上百年積累起來的工業體系!

    è?ˉ??μ????????-???????ˉ?????????°?¢????????oo???a??è?ˉa?????

      中國半導體一直都是在敵人的炮火中匍匐前進,現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面對國際芯片巨頭的圍追堵截,令國人“芯”痛不已。

      美國的統治地位

      1957年,晶體管之父肖克利的八個門徒,在硅谷創立仙童半導體公司,并開發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塊集成電路,硅谷因此成為全世界半導體技術的發源地,一直延續至今。

      芯電易:中國半導體的困境,國人的“芯”痛

      期間,盡管發生過幾次產業轉移,但美國至今依舊保留著在諸多核心領域的統治力。全球三大EDA軟件(用于芯片設計)巨頭鏗騰、明導和新思,均為美國企業,全世界幾乎所有芯片設計和制造企業都離不開它們。

      如今,在全球20大半導體公司中,美國依舊獨占八席,處于絕對的霸主地位,并且基本都是卡住核心的關鍵性公司。

      中國VS整個產業鏈

      在半導體這個龐大的產業鏈上,國內企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芯電易:中國半導體的困境,國人的“芯”痛

      設計方面,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分列國內前兩名。雖說兩家公司在不少領域已比肩世界水平,但是其架構授權的核心都被外人掌握。國內僅有中科院的龍芯和總參謀部的申威擁有自主架構,前者用于北斗導航,后者用于神威超級計算機,民用領域基本是空白。

      設備和材料是又一大短板。制造芯片的三大設備中,國內僅中微半導體的介質蝕刻機能跟上行業節奏,差距最大的是光刻機,國內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仍停留在90納米量產的水平,而三星、臺積電已經開始了7納米工藝。

      材料方面,中國的硅晶圓幾乎是空白,8英寸國產率不足10%,12英寸依賴進口,打破壟斷的希望還在張汝京創辦的新昇半導體,今年即將量產。

      芯片制造方面,國內最先進的中芯國際和廈門聯芯能做到28納米量產,與三星、臺積電等巨頭的7納米量產,相差了兩三代。

      中國在這個產業鏈上一直處于不利地位,經常面對不友好的產業環境。臺面上的爭斗就有這次的中興事件,而臺面下的爭斗幾十年來從未消停過。

      沒錢怎么搞研發

      半導體是一個燒錢的行業。不但燒錢,而且周期長,技術更新快,你剛研發出來,別人已經開始打價格戰。這意味著,前期要不斷砸錢,還見不到水花。對民營資本而言,這是無法承受之痛。

      芯電易:中國半導體的困境,國人的“芯”痛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半導體行業的投入。大基金一期投入1300億,已收尾;二期預計超過2000億。乍一看,錢不少,但需要投資的項目也很多,涵蓋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等諸多領域。以一期為例,累計投資62個項目,涉及23家上市公司。

      僧多粥少,這樣平均下來,每家獲得的投資額并不多。

      反觀全球芯片的三巨頭們,每年的投資都在百億美元級別,而中芯國際不到對方的十分之一。設備三巨頭每年在研發上投入5—10億美元不等,而中微半導體直到去年,收入才破10億,還是人民幣。

      人才的切膚之痛

      要想搞好半導體,三板斧就可以搞定,錢、人才和政策。錢的事還好說,畢竟這些年國家不差錢,人才的事就很難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長久的積累。

      芯電易:中國半導體的困境,國人的“芯”痛

      數據顯示,我國未來需要70萬半導體人才,目前只有不到30萬,缺口40萬。一方面,國內要積極引進外來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培養本土人才。

      此外,半導體是微加工行業,工藝很關鍵。很多外國技術人員之所以牛,是他們一輩子只干一件事積累起來的。這恰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一個切膚之痛。

      遺憾的是,目前國內不少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現實脫節。大多數學生跑去做軟件,做應用,卻不愿搞更基礎的計算機系統和底層結構。

      結束語

      國內造不好高端芯片,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原因。形勢看似悲觀,前景卻很光明。

      芯電易:中國半導體的困境,國人的“芯”痛

      一方面,半導體行業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另一方面,摩爾定律在工藝上逐漸趨近極限,客觀上給了國內企業追趕的機會,而國家也正進一步加大支持和投入。

      在國家的支持和企業的自身努力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正在出現由點到面的突破,而在三大歷史性機遇的支持下,我們也必須迎頭趕上。

      半導體產業是高科技產業的基礎,更是支撐和保障國家安全的產業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現在不抓緊機會追趕,后面的仗將愈加艱難。


    相關文章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加速增長邏輯芯片和存儲芯片引領復蘇

    截至6月23日下午,已有佰維存儲、南芯科技兩家A股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率先披露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佰維存儲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94.44%至211.31%,南芯科技預......

    最快芯片組助力構建下一代無線系統

    據日本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研究所和東京工業大學研究人員報道,一種具有56GHz信號鏈帶寬的新型D波段硅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收發器芯片組,實現了無線最高傳輸速度640Gbps。該成果于正在美國檀......

    尖端芯片給AI裝上“超級引擎”

    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等人認為,人工智能(AI)將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濟,擁有強大的計算芯片供應能力至關重要。芯片是推動AI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性能和運算能力直......

    三星電子公布人工智能半導體技術路線圖

    三星電子日前在美國硅谷舉行“2024年三星代工論壇”,表示2027年將引入尖端晶圓代工技術,推出兩種新工藝節點,形成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研發、代工生產、組裝在內的全流程解決方案。三星電子表示,目前正通過......

    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

    2024年5月18-19日,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清華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辦,重慶醫科大學、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芯片分會、重慶市醫學會、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工......

    國科大等:二維半導體新成果登上Nature

    創新方法打破硅基邏輯電路的底層“封印”經過數十年發展,半導體工藝制程已逐漸逼近亞納米物理極限,傳統硅基集成電路難以依靠進一步縮小晶體管面內尺寸來延續摩爾定律。發展垂直架構的多層互連CMOS邏輯電路以實......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毫瓦級超低功耗類腦芯片

    6月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聯合研發出一款新型類腦神經形態系統級芯片Speck。該芯片展示了類腦神經形態計算在融合高抽象層次大腦機制時的天然優勢。相關研究成果在......

    英偉達重磅!Blackwell芯片已投產聯合電腦生產行業打造AI工廠和數據中心

    英偉達傳來重磅消息。6月2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宣布,英偉達Blackwell芯片現已開始投產。演講中,黃仁勛宣布,英偉達將在2025年推出BlackwellUltra AI芯片。下......

    英偉達重磅!Blackwell芯片已投產聯合電腦生產行業打造AI工廠和數據中心

    英偉達傳來重磅消息。6月2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宣布,英偉達Blackwell芯片現已開始投產。演講中,黃仁勛宣布,英偉達將在2025年推出BlackwellUltra AI芯片。下......

    黃仁勛:“新工業革命”將釋放百萬億美元商機英偉達2026年推出下一代AI平臺Rubin

    作為近年人工智能浪潮的“賣鏟人”,英偉達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而英偉達CEO黃仁勛的一言一行也備受市場關注。在中國臺灣地區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幕前夕,黃仁勛身著標志性的一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