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當前,細菌耐藥性(AMR)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最復雜的威脅!”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抗菌藥物的發現為保證人類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這類藥物在臨床治療、畜牧業、水產養殖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應用,甚至誤用濫用情況,致使多重耐藥菌甚至超級耐藥菌出現,從而威脅公眾健康。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和傳播不僅體現在人和動物生病時的藥物治療應用上,還體現在食品、動物以及空氣等環境載體中致病菌的耐藥性上。”陳君石說。

      細菌耐藥性不容忽視

      何為細菌耐藥性?陳君石解釋,細菌耐藥性是指在用抗菌藥治療人和動物疾病時,致病微生物產生抵抗力,導致抗菌藥物的效果變差甚至無效。目前我國在臨床上存在抗菌藥物濫用現象,細菌耐藥性情況比較嚴重。因此,細菌耐藥性的不良影響不容忽視。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因細菌耐藥性死亡;到2050年后,細菌耐藥性每年將導致全世界1萬億~3.4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

      陳君石指出,細菌耐藥性的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藥物治療中,若腦膜炎、尿路感染、食物中毒等常見病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性,醫生就不得不選用更貴、藥效更強的藥物,而患者極有可能陷入支付困難或無藥可用的窘境。而且,一旦預防感染類藥物因耐藥性而起不到既定作用,則會直接影響常規外科手術及癌癥化療安全,進而延長病程,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在畜牧及食品領域,耐藥性不但增加了畜禽疾病的治療難度及成本,而且畜牧工作者會因過于密切接觸攜帶耐藥菌的動物,也可能感染耐藥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的耐藥率較高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近年來進行的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顯示,通過檢測食品(畜肉、禽肉、水產)中分離出的致病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單增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發現其常用抗菌藥耐藥性的檢出率約為10%~30%,甚至有個別檢出率高達100%。“食品中致病菌的高耐藥性和多重耐藥性必須引起足夠警惕,因為這可能是人體產生多重耐藥性的一種重要途徑。”陳君石說。

      除食品外,動物、環境等因素對細菌耐藥性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畜禽、水產品的養殖中,如果存在飼料中濫用抗菌藥的情況,則會造成動物源性細菌耐藥性問題,而我國的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另外,有研究證實,大氣中的氣溶膠不但含有致病性細菌和耐藥基因,而且還有可能造成致病菌和耐藥基因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陳君石說。

      遏制AMR須全球共同行動

      據陳君石介紹,目前,國際上已達成應對細菌耐藥性的共識,就是采取“One Health”策略,即統一步調保護人、動物、植物、食物和環境(空氣、水)的健康。遵循“One Health”策略的重要行動之一,就是建立了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共同應對細菌耐藥性的“三駕馬車”聯動機制。

      2015年,WHO發布了全球控制AMR的行動計劃;2016年,成立了AMR特殊工作組,由韓國牽頭,對國際食品法典標準進行修改和制定。2017年3月,聯合國成立了機構間協調工作組(IACG),旨在指導和推動全球應對AMR行動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全球已有約90個國家及地區發布了行動計劃,我國也于2016年8月發布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這些舉措充分說明聯合國成員國對AMR問題的嚴重關注和高度重視。”陳君石說。

      陳君石指出,我國已經意識到濫用抗菌藥所造成的耐藥性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例如,在政策制定方面,相關部門出臺了相應規章以限制和減少抗菌藥濫用現象,其中農業部門已禁止某些抗菌藥作為畜禽、水產養殖的生長促進劑;在監測體系方面,食品安全、農業及醫療等領域均已建設完成相應的細菌耐藥性監測體系,并已初步掌握我國食品、畜禽、水產中致病菌的耐藥情況;在科研領域,科研人員針對食品、畜禽、人體、空氣中耐藥基因的鑒定和傳播進行了大量研究。

      “特別是最近開展的中英細菌耐藥性合作研究項目,有力地調動了我國科學家的積極性,有望在傳播途徑及機制、新藥研制、遏制措施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果。”陳君石表示。不過,他同時指出,在對細菌耐藥性的認知、科研水平提升、監測覆蓋面拓展等方面,我國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相關文章

    細菌納米復合材料如何對抗腫瘤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教授陳念永團隊在《納米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菌可以通過多種策略與納米材料偶聯,在抗腫瘤治療中發揮多種作用。腫瘤生物學復雜性和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癌癥治療方法的開發......

    牙刷上有600多種噬菌體,殺死耐藥細菌或有新方法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人們常用的牙刷和淋浴噴頭上,發現了600多種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其中不乏許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面孔”。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病毒對人類并......

    腸道菌群里的核心成員被找到有望為精準醫學帶來顛覆性變革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全球健康重大威脅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全球健康重大威脅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

    石墨烯控制技術能消滅99.9%表面細菌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

    或致3900萬人死亡!抗生素耐藥性已成人類威脅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學術期刊《柳葉刀》上發表論文說,2025年至2050年間,全球預計將有超過390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17日表示,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必須采取......

    Nature:開發無血培養快速鑒定細菌藥敏技術

    近日,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SunghoonKwon團隊在Nature上發表題為Bloodculture-freeultrarapi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

    口腔棒狀桿菌以多重裂變方式繁殖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牙科協會福賽斯研究所團隊揭示了牙菌斑中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棒狀桿菌的細胞分裂機制。這種絲狀細菌不僅會分裂,還會同時分裂成多個細胞,這一罕見......

    細菌也能造塑料?韓國研究新突破

    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生物技術趨勢》雜志。大多數用于包裝和工業用途的塑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