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結出碩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種質資源的基因組遺傳多樣性,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將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研究和分子育種水平,加快優質、廣適、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
水稻種群的基因有著豐富的多樣性和復雜的作用機制,是水稻育種改良的遺傳基礎。長期以來,全球科學家一直致力于闡明水稻基因組所有基因的功能及其等位基因多樣性與重要農藝性狀的關聯,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水稻遺傳改良中。以基因技術為核心的分子設計育種,讓水稻育種周期更短、更有針對性,代表了水稻育種的發展方向。
據項目負責人、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黎志康介紹,這3010份水稻材料,是團隊經過非常很嚴格和精確的分層取樣,取自于中國及南亞、東南亞等89個國家,集中在水稻多樣性的中心區域,代表了78萬份水稻種質資源約95%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臺,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該研究成果構建了亞洲栽培稻的泛基因組,發現了1.2萬個全長新基因和數千個不完整的新基因。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春明向記者解釋:“所有的育種工作都依賴于基因組變異,沒有基因組變異就沒有物種的創新,沒有新品種的培育,這給基因育種提供了非常精確的導向臺,這是非常重要的。”進入全基因組時代,這些變異信息會為將來的精細育種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礎支撐。
這項研究的所有數據和測序材料已經通過多個途徑公開分享,3010份水稻種質已發放給中國科學院、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40家科研單位、高校和育種單位,用于大規模發掘影響水稻高產、抗病蟲、抗逆、優質新基因和育種應用。
黎志康表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僅僅是一個開端,隨著分析的深入和更多數據的產生,包含水稻全部優良基因多樣性的數據庫必將更加龐大與精細,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與任何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并應用到育種實踐中。這將為開展水稻全基因組分子設計育種提供足夠的基因來源和育種親本精確選擇的遺傳信息,為培育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奠定基礎。
國際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國際水稻基因庫主任R·S·漢密爾頓博士評價說,“原來從性狀發現到品種育成需要40年的時間,現在基于這些數據和結果短短幾年就可以實現。同時可以使我們的育種進程更加有效和精確,使育成品種更能適應日益復雜的生長環境,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華大基因董事長特別顧問王韌告訴記者,“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離國際水稻研究所教授庫什提出的‘設計水稻’的夢想越來越近。”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表示,下一步,要把水稻基因組研究與分子育種結合起來,盡快育成高品質、高質量的新品種,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3010份亞洲栽培稻基因組研究”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聯合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國內外16家單位共同完成,是國內外水稻研究人員大規模協作的重大成果,擴大了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國際領先優勢。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這項研究成果。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張建偉教授課題組近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建成世界上首個基于同源基因的水稻泛基因組綜合數據庫——水稻基因索引數據庫。據介紹,這個數據庫如同一本近義......
雜種優勢已經在多種作物和動物育種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分子作用機理和有效預測方法仍不明確。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雜優中心團隊在水稻雜種優勢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ThePlantJo......
4月3日,VertexPharmaceuticals(Nasdaq:VRTX)和CRISPRTherapeutics(Nasdaq:CRSP)宣布完成了examglogeneautotemcel(ex......
細胞分化使基因型相同的細胞產生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差異的細胞。關于細胞分化過程的發生,經典表述認為細胞的基因功能以及它們形成的復雜調控網絡在時空上控制了基因的表達量,從而編程了細胞命運決定(fat......
細胞可以通過命運決定過程來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實現和完善其自身功能。理解細胞命運決定的具體機理對于回答復雜生命如何誕生、實現組織和器官再生、以及合成人工生命體等問題非常重要。北京時間3月24日,一項發表......
“我國人多地少,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生產存在巨大壓力。如何破題?”“把邊際土地,特別是鹽堿地的作用發揮出來,就能大幅緩解這個壓力。”3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
關于征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取得眾多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5日報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適合種植植物,但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發生突變,經過基因編輯的水稻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發芽生長。研究人員稱,......
18日在重慶召開的2023世界中聯中醫藥大數據產業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與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共建“基因智能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中的這一句,讓我印象深刻,農業現代化正是我傾注畢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