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5-25 14:06 原文鏈接: 國內工程人才緊缺太赫茲技術助世界革新

    上海理工大學日前取得科研新突破,專家團隊研制出兩臺“太赫茲人體安檢儀”。不同于目前國內機場使用的金屬探測門和X射線探測儀,它能檢測出乘客隨身攜帶的非金屬危險品,如陶瓷刀、工程塑料手槍、有機炸藥,進一步提升了安檢能級。

      該團隊還研制出了“遠距離太赫茲成像安檢儀”,適用于大型園區等大流量公共場所。儀器一旦顯示有人攜帶可疑物品,安檢人員即可對其進行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中國太赫茲技術緊跟全球步伐

      “太赫茲”(THz)是一個頻率單位,1太赫茲等于10的12次方赫茲。頻率在0.1—10THz的電磁波,稱作“太赫茲波”,其波長介于遠紅外光與毫米波之間。據上理工光電學院院長莊松林院士介紹,在電磁波家族中,太赫茲波的地位很特殊,由于它處于微波電子學與紅外光子學的交叉、過渡區域,而且沒有太赫茲源和檢測器,很長時間里科學界缺乏系統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起,科研人員開始研發太赫茲源和檢測器,使太赫茲科技成為全球科技前沿。

      200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太赫茲科技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投入重金,把太赫茲波用于軍事、太空探測項目。日本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支柱技術十大重點戰略目標”之首,宣稱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實現太赫茲高速通信,速度為每秒100千兆,是目前LTE網絡的1000倍。

      我國在太赫茲領域也有布局,已設立973計劃項目,組織南京、上海、四川、天津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研究。其中,上理工是唯一承擔設備系統的單位。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部門的支持下,莊松林院士領銜的團隊掌握了太赫茲源、功能器件等核心技術,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94GHz(1000GHz=1THz)人體安檢儀樣機。

      據悉,2012年,美國已將成批太赫茲人體安檢儀引入機場安檢系統,防止貼身攜帶有機炸藥等危險品的恐怖分子登機。

      太赫茲人體安檢儀——規避“裸體安檢”

      在上理工實驗室,接受安檢者踏上檢測平臺,面朝太赫茲源雙臂上舉。3秒內,儀器的顯示屏就出現了“透視”人形。如果隨身攜帶危險品,人形相應部位會有黑色陰影。筆者試著在衣服里藏了一把塑料玩具槍,結果立刻被儀器識破。

      生就“火眼金睛”,是因為太赫茲波穿透性極強,對衣服及各種包裝物的透過率在95%以上。與X光不同,太赫茲波的光子能量很低,輻射量僅為手機接通時的1/10,照射后對人體不會有任何傷害。

    上理工上海市現代光學系統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朱亦鳴教授說,儀器采用太赫茲多探頭探測、主動式成像、高速光機掃描等先進技術,成像分辨率達到2.5厘米,能識別出隨身攜帶的打火機,掃描時間為3秒每幀,解決了被動式太赫茲人體成像系統普遍存在的掃描時間長、分辨率不高等技術難題。

      由于有透視功能,這種儀器幾年前在美國使用時,被媒體稱作“裸體安檢”,引發公眾質疑。為此,美國技術人員對儀器成像做了特殊處理——只顯示疑似危險品,而把人體隱私部位模糊掉。上海研發的安檢儀也是如此,受檢者不必擔心隱私泄露。

      據估算,太赫茲人體安檢儀在國內機場、火車站廣泛運用后,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50億元。面對巨大市場前景,科研團隊即將展開新一代樣機研發,使圖像分辨率達到1.5厘米,掃描時間縮短至1.3秒每幀。

      此外,原理相仿的遠距離太赫茲成像安檢儀也是市場上的“香餑餑”。這種掃描距離達15米、掃描時間1秒每幀、精度6厘米的儀器,能對公共場所大客流進行遠距離掃描,篩查出攜帶危險品的可疑分子。目前,市科委正在積極推動上理工與大型園區的合作。

      國內高校渴盼太赫茲科技項目工程人才

      在樣機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也有困惑。朱亦鳴說,國內高校的工程技術人才,特別是熟悉工藝技術的人才太少,導致他們的產品樣機開發進程較慢,機器的穩定性、可靠性也不夠。“我們畢竟都是搞科研的,工程化方面并不擅長。與企業合作吧,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偏小,缺少高水平的工程人員;國有企業工程人員多,但合作審批流程較慢,也未必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朱亦鳴提出:高校可否調整人員引進標準,聘用一些工程領域人才,更好地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筆者了解到,上理工有待轉化的太赫茲科技項目還有很多:如地溝油快速檢測儀,能用太赫茲波區分未加熱過的植物油和各類地溝油。人們所說的“地溝油”,通常含有動物脂肪和反復加熱產生的過氧化物,利用太赫茲波對它們檢測后得到的振動頻率,與檢測植物油得到的振動頻率明顯不同。目前,檢測準確率為80%—90%。但我國尚未出臺“地溝油”標準,這種儀器還無法產業化。還有癌細胞成像分析系統,通過太赫茲波掃描皮膚,能區分正常細胞與乳腺癌、淋巴癌、皮膚癌等細胞。目前,這類系統處在臨床試驗階段。英國已有同類產品問世。

      可以預見,太赫茲科技將在多個領域改變我們的生活。


    相關文章

    新技術實現太赫茲波“繞障”傳輸

    科技日報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當前無線通信系統依靠微波輻射來承載數據,未來數據傳輸標準將利用太赫茲波。與微波不同,太赫茲信號可被大多數固體物體阻擋。在《通信工程》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

    科學家在納米級分辨太赫茲形貌重構顯微技術方面取得進展

    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傳感和生物材料領域應用廣泛。從納米尺度精確檢測蛋白分子的成膜過程,對控制蛋白膜的品質、理解其形成機制和評價其功能表現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種能夠精確表征蛋白分子在成......

    “羲和號”助力發現太陽噴流磁場結構的形成過程

    近日,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云南大學、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的合作團隊利用“羲和號”衛星的Hα光譜成像以及美國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的數據,發現太陽大氣中一種特殊磁場位型的形成過程及其內部能量變化,這為太陽噴流......

    新技術將太赫茲波放大3萬多倍,有望推動6G通信變革

    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與美國田納西大學、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新技術,成功優化了專門用于6G通信的太赫茲(THz)納米諧振器,將太赫茲電磁波放大3萬倍以上。這一突破有望為6G通信頻率的......

    生物傳感及光譜成像(下):光譜質譜聯合與原位實時

        2023年7月16日,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召開的第二天,在生物傳感及光譜成像專場的下午半場,專家們繼續帶來熒光納米探針,光聲......

    生物傳感及光譜成像(上):深究機理單分子檢測成趨勢

        2023年7月16日,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召開的第二天,在生物傳感及光譜成像專場的上午半場,專家們帶來單分子檢測、生物酶傳感......

    準確分析雞蛋氣味的技術有望讓雄性小雞告別研磨機

    一個相當可怕的事實是,每天在世界各地的母雞孵化場,所有的雄性小雞由于經濟價值不大而被活生生地扔進粉碎機。現在,一個新的系統可以阻止這些小雞的存在,通過分析雞蛋的氣味來確定里面胚胎的性別。目前已經有兩種......

    中國自主研制的太赫茲探測設備在南極成功運行

    13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在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由該臺牽頭完成了南極內陸太赫茲天文試觀測和通信收發等實驗。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太赫茲探測設備首次在南極內陸極端環境下成功運行。據科研人......

    西安光機所在病原菌快速識別領域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博士張周鋒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光譜醫學診斷領域取得新進展,將高光譜顯微成像技術與深度學習理論相結合,實現了臨床多類病原菌的快速識別。相關研究成果以Adeep-lea......

    太赫茲技術助力空間技術仰望“芯”空

      他們,研制了我國第一臺毫米波天文超導接收機;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高能隙氮化鈮超導隧道結的天文觀測;他們,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超導熱電子混頻器;他們,實現了我國首例千像元太......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