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12 16:37 原文鏈接: 引力波科普文被指抄襲引爭議學術不端誰說了算


    這幾天,一場抄襲糾紛讓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郁、科普作家張軒中和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博士生黃宇傲天的名字在學術圈被反復談及。“2016年2月12日,LIGO合作組宣布,他們于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了引力波&hellip;&hellip;2015年12月26日和2017年1月4日,LIGO又先后兩次探測到黑洞并合產生的引力波。”黃、張二人2018年1月發表在《大學物理》的文章中,這段200字左右的內容被指涉嫌抄襲施郁早前發表的科普文章。

    5月31日,北師大物理系公布官方結論,認定文章存在抄襲。然而,這份“抄襲鑒定”并沒能成為事件的終結,反而又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討論。

    一份“抄襲鑒定”引發的爭論

    科普圈、物理圈、天文圈甚至科學倫理圈對此各有看法,各個微信群里討論熱烈,“站隊”情況時有發生。

    “這是很明顯的抄襲,也已經被定性為抄襲。”施郁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施郁的申訴之路持續了3個月,其中過程頗為曲折。為了維權,他曾向《大學物理》雜志社反映抄襲事件,但未果。直到4月1日,他在朋友圈對這一事件的披露被北師大的一位老師看到,才推動了事件的解決。

    最終參與鑒定的兩位第三方專家之一,中科大物理系教授吳明衛發微博表示,北師大為此事進行兩輪調查,表現出專業的態度,并期望這種態度不僅“殺雞”,也能“屠龍”。

    而張軒中認為自己是被冤枉的。“我們用到的內容是對公共事件的描述。此前《大學物理》和北師大物理系多名專家認為我沒有抄襲,但最終物理系外請了2名專家給出抄襲的結論,我覺得也許可以繼續討論。”他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因為事情涉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陳雁北是最早的關注者之一。陳雁北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LIGO團隊成員。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張軒中被指責抄襲的段落,只是按照邏輯順序,簡要概括了LIGO的結論,并引用了LIGO的原始文獻。這樣的段落都能被指責抄襲,我認為是十分荒唐的。”

    抄沒抄,誰說了算?

    “在我看來這次的抄襲事件并不大,但事后各方的爭議更值得關注——當一個學術不端事件存在爭議的時候,到底誰有資格認定,以及用什么程序來認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科學家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那么抄沒抄,到底誰說了算?認定學術不端,該以何種程序進行?

    “最有權利啟動調查的,是當事人所在單位的科研誠信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如果需要由第三方同行專家進行認定,最好由科研誠信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委托第三方機構邀請同行專家進行評議。行政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敦促權,沒有調查權。”中國社科院哲學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段偉文表示,發表文章的期刊等載體也有義務組織調查以澄清事實,這可以由期刊等載體的學術委員會執行,也可以由他們委托第三方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在調查過程中,應考慮可能涉及的利益沖突。”

    香港大學教授金冬雁早年曾撰寫一篇對剽竊和抄襲如何認定的文章,該文在業內廣為流傳。他提出,對于抄襲、剽竊與學術不端的認定,應由按一定程序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內多位具有專業知識的同行專家共同作出最后裁決。

    這被認為是全世界處理同類問題和爭議的通行辦法和規則。

    科研誠信制度化仍在路上

    “當然,規定的程序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可能又有出入。”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陽說,“比如行政管理人員該不該參與學術鑒定?學術委員會該有多少外請專家?外請專家請誰不請誰?都是目前真實存在的問題。”

    相關文章

    他30年發300余篇文章,卻被一位外行揭露造假

    在21世紀的今天,你見過手繪的實驗數據圖嗎?在一本“值得尊敬的”國際權威期刊上,竟充斥著大量“幼兒園水平”的手繪實驗數據圖:這些數據圖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異常交叉、斷裂和扭曲。這些奇葩論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

    從脈沖星計時陣列到桌面探測器,四種新工具全力“捕捉”引力波

    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做出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的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約100年后,2015年9月,宇宙中一次僅持續五分之一秒的“漣漪”改寫了......

    四種新工具全力“捕捉”引力波

    兩個“共舞”黑洞產生的引力波的頻率越來越高。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做出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的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中期檢查會議在京召開

    2024年6月12日至14日,自然科學基金委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高技術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中期檢查會議。會上,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基礎研......

    江南大學通報畢業生舉報學術造假:未發現學術不端

    江南大學6月4日晚間發布通報稱,針對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關于生物工程學院畢業生鄭某某舉報自己及團隊學術造假等帖文,學校學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復核程序。經查,與2023年3月鄭某某發布相關網帖后的核查結......

    畢業4年后,她舉報導師搶了論文一作

    近日,一位名叫鄭雅婷的女生在多個社交平臺發文稱,她的碩士生導師、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楊某某將本來屬于她的論文第一作者署名占為己有。那是一篇發表于2020年6月的《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雜志》(Mo......

    高校院長陷撤稿風波,稱被其他作者擅自署名

    近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越南胡志明市經濟大學(UEH)商學院院長VoXuanVinh的一篇論文被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撤回。原因是審稿流程被操縱、引用文獻不當、文章內容與期刊主題不符等......

    確保碩博不“水”,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新《學位法》通過!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加......

    對學術不端加強全過程管理學位法還有這些重點

    昨天(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區別,學術學位突出學術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