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總書記的講話在中國農科院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掀起了一股學習熱潮。
學習精神,深入思考發展戰略
農科院院長唐華俊指出,總書記重要講話充滿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導性,是做好中國農科院創新工作的根本遵循。要進一步發揮中國農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引領作用,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總結改革經驗和科研組織模式,為下一步改革提供典型樣本;做好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把全國的農業科技力量聯合起來,開展協同攻關;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做好抓實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唐華俊指出,新形勢下,農科院在研究所區域布局、學科布局和研究方向等方面還有很大調整空間,要面向國際前沿超前部署基礎研究,要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加強核心和關鍵技術研究。
“總書記對科技高度重視,我們要認識學習總書記科技思想,將全院思想統一到‘三個面向、兩個一流’上來。”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說,總書記高屋建瓴地為中國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中國科研如何占據科技制高點的整個路線圖,做了深層次的思考。農科院將認真學習落實講話精神,總結過去六十年的發展經驗,以總書記講話為指導,搞清楚把農科院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一流科研機構的發展戰略路線圖。
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熊明民表示,必須加強對重大農業科技問題發展戰略研究部署,明確發展戰略和路線圖,引領農業科技發展方向,包括開展“卓越2050”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鄉村振興若干重大問題研究、質量興農與綠色發展重大技術問題研究等。要認真梳理重大科學問題和技術短板,謀劃重大科技項目,重點培育一批高水平重大科研成果。在前期選題凝練基礎上,加強重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部署,整合科技資源,持續集中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研選題,推進原始創新。
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春義認為,研究所應當重點抓創新目標、創新路徑和創新任務。創新目標圍繞行業影響力、產業支撐力、核心競爭力來制定;創新路徑要強調學科和技術交叉融合,方法是每個創新團隊/研究所選定一個典型目標地區,深入調研、解剖麻雀,從實踐中發現具體問題,然后抽象凝練成科學問題或技術問題,避免象牙塔里的自娛自樂。
農科院蜜蜂所所長王加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農科院學科體系建設和高校類似,以橫向為主,但縱向更是農科院的寶貴優勢。建議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以通用學科設置為主,如遺傳育種、土肥植保、農業機械等,建立科學中心;在關鍵技術方面,則以產業為主規劃設置,抓住產業“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建立產業技術中心,引領全國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縱橫配合的學科布局,避免顧此失彼。兩類中心相互開放流通。
“我感覺農科院科技創新的布局和推進節奏,特別是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是符合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孫坦告訴記者,要習慣于站在世界科學的角度看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和中國農科院的發展。只有強大的基礎研究才能支撐前沿站位,才能催生原始創新,才能在產業升級中發揮戰略作用。未來的中國農科院應當發揮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引領作用。
尊重知識,全面完善人才制度
科研人員還對總書記關心的人才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過去,在討論人才政策時,往往談的更多的是科技創新隊伍。唐華俊提醒,應當同時考慮科研管理隊伍、成果轉化隊伍和科技支撐隊伍建設和評價的問題。比如一些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如果沒有儀器設備的專業團隊,就不能發揮良好的科研支撐作用。這些人員的評價問題不解決,農業科研的整體水平就上不去。農科院應該主動提出好的政策建議,為國家相關的政策制定發揮作用。
“我們小時候崇尚科學,現在科學從小孩子視野中淡化了,反映出整個社會氛圍的浮躁。”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說,不僅科學理想在消失,科學研究氛圍也在淡化。“我們在基層感受特別深,科研管理制度不是越來越簡化了,而是越來越復雜。我們在科研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基層科學家真正需要的是安心做科研,與科研人員交流,應該回歸這種狀態。”一定要把科學家從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農科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靜認為,創新的核心是人才。作為團隊首席,她反思說,雖然取得了一些突出成就,但目前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益不高,創造市場價值能力不足,資源分散、重復、低效、關起門搞科研等。今后將在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努力開闊視野,針對各領域找出現在的短板,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促進人才評價機制和體制改革,完善實施人才戰略,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
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我國載人登月火箭長征十號的主發動機昨天又完成了一次點火試車,驗證了火箭飛行任務對發動機的全部要求,為發動機技術狀態固化、產品技術基線確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此次試車的發......
項目編號:[230001]FJCGC[GK]20230001項目名稱:黑龍江省食藥同源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科研試驗基地建設項目科研設備采購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370,000.00元采購需求:三......
周忠和院士曾表示:在我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生們的接觸中,深刻地感受到,穩定支持不僅僅指科研經費的穩定,也指要能讓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穩定的保障。據我了解,目前大多數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與項目或人才......
關于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橫向課題備案項目的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安徽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行動方案》(皖政〔2022〕64號)和《關于組織開展高校院所橫向課題備案的通知》......
我們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話,讀到這樣的句子:“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畫如其人”,意思是一個作家的文章,一個書法家的字體或一個畫家的風格反映著其性格特征與素質涵養。然而,很少有人提及“科研如其人”,不......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葡萄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發現了起源中國的野生刺葡萄抗病遺傳位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園藝研究》(HorticultureResearch)上。中國野生刺葡萄。中國農科院......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水稻碳3、碳4小脈發育新機制,為在碳3水稻中有效組裝碳4解剖學結構提供新的基因資源和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植物細胞》(......
2021年12月,《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體方案》獲批,標志著國家首個區域綜合性科學中心由此落戶成渝,其中四川區域選址天府新區興隆湖,重慶區域選址金鳳片區。2023年5月初,成渝(......
【超1500億!3000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亮出成果轉化成績單】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的數據表明,3000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完成了1500余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