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疾病與組織損傷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頑固性疾病之一,發病率高而且難以治愈。采用人工材料實現組織缺損的填充、置換、再生,是當今世界多學科交叉的前沿課題,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人工材料的設計與合成、結構操控、生物活性與生物功能的實現與調控等是成功地構建組織工程材料與器件的關鍵難題。
天然關節軟骨組織是典型的高分子水凝膠結構,并且沿軸向呈多層次有序分布,具有極高的潤滑特性和抗壓性能。合成高分子水凝膠雖具備高含水量和生物活性,但往往力學性能較差,無法承受人體負荷。雙網絡水凝膠體系是一類耐壓縮的新型水凝膠材料,其壓縮強度可高達17MPa,壓縮破壞應變可達90%。但仍需進一步提高
關節疾病與組織損傷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頑固性疾病之一,發病率高而且難以治愈。采用人工材料實現組織缺損的填充、置換、再生,是當今世界多學科交叉的前沿課題,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人工材料的設計與合成、結構操控、生物活性與生物功能的實現與調控等是成功地構建組織工程材料與器件的關鍵難題。
天然關節軟骨組織是典型的高分子水凝膠結構,并且沿軸向呈多層次有序分布,具有極高的潤滑特性和抗壓性能。合成高分子水凝膠雖具備高含水量和生物活性,但往往力學性能較差,無法承受人體負荷。雙網絡水凝膠體系是一類耐壓縮的新型水凝膠材料,其壓縮強度可高達17MPa,壓縮破壞應變可達90%。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其耐壓強度和抗應變、抗蠕變特性。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團隊發展了雙網絡水凝膠思想,對剛性的第一網絡進行納米復合,通過引入剛性的納米粒子,形成由柔性交聯點與剛性交聯點共同構成的第一網絡,再與第二網絡結合,得到的水凝膠壓縮強度提高到70MPa以上,而且壓縮形變高達98%仍不破壞(圖1),該材水凝膠材料可能在關節修補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的Soft Matter雜志上(Soft Matter 2012, 8, 6048-6056)。
此外,功能納米顆粒與高分子水凝膠復合,既可賦予材料特定的生物功能,也便于對材料的結構與生物功能進行操控。該團隊設計并合成了具有磁性的納米羥基磷灰石,通過磁場誘導,成功地對具有成骨活性的納米羥基磷灰石在水凝膠體系中的空間分布進行了操控。研究表明,磁性納米羥基磷灰石具有比普通納米羥基磷灰石更強的成骨細胞誘導活性,其在水凝膠支架中的空間分布,對成骨細胞在支架上的粘附與增殖行為具有顯著的調控作用(圖2)。
該研究為設計與構建具有仿生結構與細胞行為調節功能的高分子水凝膠組織工程支架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寧波材料所所長基金前瞻性項目資助。
圖1.納米復合雙網絡水凝膠的制備(左)、壓縮形變(中)與壓縮強度(右)
圖2. (左)磁性納米羥基磷灰石;(中)成骨細胞在納米復合水凝膠上的形態;(右)磁性納米粒子空間分布對成骨細胞粘附與增殖的調控效果。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團隊發展了雙網絡水凝膠思想,對剛性的第一網絡進行納米復合,通過引入剛性的納米粒子,形成由柔性交聯點與剛性交聯點共同構成的第一網絡,再與第二網絡結合,得到的水凝膠壓縮強度提高到70MPa以上,而且壓縮形變高達98%仍不破壞(圖1),該材水凝膠材料可能在關節修補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的Soft Matter雜志上(Soft Matter 2012, 8, 6048-6056)。
此外,功能納米顆粒與高分子水凝膠復合,既可賦予材料特定的生物功能,也便于對材料的結構與生物功能進行操控。該團隊設計并合成了具有磁性的納米羥基磷灰石,通過磁場誘導,成功地對具有成骨活性的納米羥基磷灰石在水凝膠體系中的空間分布進行了操控。研究表明,磁性納米羥基磷灰石具有比普通納米羥基磷灰石更強的成骨細胞誘導活性,其在水凝膠支架中的空間分布,對成骨細胞在支架上的粘附與增殖行為具有顯著的調控作用(圖2)。
該研究為設計與構建具有仿生結構與細胞行為調節功能的高分子水凝膠組織工程支架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寧波材料所所長基金前瞻性項目資助。
圖1.納米復合雙網絡水凝膠的制備(左)、壓縮形變(中)與壓縮強度(右)
圖2. (左)磁性納米羥基磷灰石;(中)成骨細胞在納米復合水凝膠上的形態;(右)磁性納米粒子空間分布對成骨細胞粘附與增殖的調控效果。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前沿探索”項目指南。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
2023年10月13-17日,由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和華中科技大學主辦的中國化學會202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報告會參會代表近7000人,包括兩院院士2......
近日,國自然基金委發布了“高分子及其復合體系的分子流變學與調控機制”專項項目指南。高分子流變學在當前一些國家重大需求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如在用于慣性約束可控核聚變點火工程中厚度均勻的高強高分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賴毓霄團隊在骨缺損治療方向上取得進展。該團隊采用低溫沉積3D打印技術研發出可降解高分子復合黑磷的多功能仿生多孔支架,探究了黑磷支架在植入骨組織中引起的免疫響應功能。該......
據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員成功改良了以植物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將使用后的廢棄物轉化為肥料,再次利用。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于英國《聚合物化學》雜志上。該研究團隊采用高分子材料設計新方法,通過改良植物為......
類玻璃化彈性體(vitrimers)是2011年合成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通常在低溫時表現和熱固性材料類似(具備非常優秀的力學特性),在高溫時可以通過鍵交換實現高分子網絡拓撲結構的重塑(和熱塑性材料類......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友華團隊在陰離子結合催化聚合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合成》(NatureSynthesis),并得到NatureSynthes......
背景介紹開環易位聚合(ROMP)是一種合成結構可控聚合物的有效手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催化劑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活性高,而且可以在各種條件下都能進行聚合反應。研究發現N-雜環卡賓(NHC)配體......
前主流的變色材料主要由無機分子或者可變色的染料分子構成。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用高分子制備出一種厚度只有200微米,具有變色、記憶和自愈合功能的智能變色液晶高分子薄膜,這種薄膜在多個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
近日,“高分子基因/藥物載體的構建及抗腫瘤治療研究”成果獲2021年度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華雨等共同完成。開發高效、低毒和安全的基因載體是實現基因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