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事關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因而備受關注。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2015年開始,在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的資助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湖南現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建立了我國耕地土壤污染的風險管控和綜合治理模式及其成效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
該研究成果為保障我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和農產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對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及管理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污染原因復雜 治理難度較大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產和生態功能,是食物安全的基礎和保障,對地表水、食物鏈、生物多樣性和大氣層的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耕地面臨土地污染加重、優質耕地減少、土壤退化日益突出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耕地質量。耕地的污染直接影響到整個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生態平衡,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
“我國耕地土壤污染物類型日趨復雜,污染物濃度、價態和生物有效性、土壤類型、種植結構等均有差異,治理難度較大。而且我國針對耕地土壤風險管控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研究成果尚未進行大規模生產實踐,缺乏技術集成和實際工程化應用。”項目首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侯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縱觀世界各國耕地土壤污染的防治歷程,大多采用的是以風險管控為主導思想的防治策略。從國際經驗來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經歷十余年甚至幾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土壤污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侯紅表示,在我國耕地土壤污染面積大、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專門針對耕地土壤污染的風險源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模式—成效評估方法體系,以支撐我國耕地土壤的環境管理。他們的研究就是提出一套耕地土壤污染程度—趨勢—危害—控制—綜合評估方法體系。
依據此評估方法體系,可以直觀地獲得農產品和耕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范圍,判斷污染風險的來源,并給出合理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建議。這就可以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實施工作提供導向性建議,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同時對我國耕地土壤環境管理體系的完善,“土十條”推進與落實具有重大意義。
生態保護優先 風險管控靠前
土壤污染治理思路首先要堅持預防和保護優先。土壤環境優先保護是一項重要的環保新舉措和新思路,它是一項系統工程。
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以及石龍鎮是我國最早開展土壤環境優先保護的地區之一,在2014年就完成了《“中國農谷”土壤環境優先保護示范區工作方案》編制工作并通過專家評審。
在此基礎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以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研究人員又進一步在中國農谷核心區進行了小區域尺度土壤優先保護技術模式研究。
侯紅介紹,主要針對區域地塊進行了相關試驗研究,包括構建了“有機生態種植”以及“蝦蟹稻共作”的模式,并進行了示范,結果表明兩種模式均可有效保護土壤環境,同時能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家指出,雖然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以及石龍鎮是我國最早開展土壤環境優先保護的地區之一,但國家一直沒有對耕地土壤優先保護出臺具體政策和行動方案。建議國家和當地管理部門合理統籌,因地制宜,適度開展優先保護模式的示范工作,對優先保護區土壤環境的進一步保持和改善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國耕地土壤污染防控技術體系的研究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且極其迫切的任務。
為了攻克這一難關,中國農科院資源區劃所以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為目標導向,通過建立耕地土壤農業環境風險評估方法,在給出耕地土壤污染的程度、時空特征的同時,判斷污染的來源、發展趨勢,評價結果可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和管控方向。
基于以上風險評估及分級方法,華南農業大學歸納并建立了基于不同污染風險等級農田土壤的修復治理技術庫,并構建了相應過程控制技術集成體系管控—決策平臺。
此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從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大方面,篩選出3個一級指標和8個二級指標,并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最終建立了耕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治理模式的成效評估方法。
“本方法的創新性在于用較為客觀的科學方法與相關領域資深專家的主觀判斷相結合,最終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科學又可操作的方法。目前已在湖南長沙縣、湘潭,河南濟源以及珠三角地區的耕地修復項目中應用。”侯紅說。
口糧安全保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物質基礎,是安全中的安全。7月24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共同發布2024年......
2024年5月11日,由尹飛虎院士主持的中國工程院“新疆耕地資源與產能提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驗收會在新疆阿拉爾市召開。驗收專家組由康紹忠、陳學庚、鄧銘江等院士及相關業務和財務專家共9人組成。相關部......
記者2月18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切實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嚴明紀律,督促各地認真履職盡責,實事求是做好耕地地類變更工作,確保調查數據真實準確可靠,自然資源部決定公開通報近期督察發現的7個弄虛作假典型問題......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系統治理,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能否進行土壤有毒物質檢測?華測檢測1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土壤檢測領域深耕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同時,自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國洪在此間透露,近年來,通過采取“穩住總量、優化布局、壓實責任”等一攬子措施,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據悉,2022年全國耕地面積達19.14億畝,較上年末......
生態環境部今天(29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地區......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