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情況看,國內成品油迎來連續第三次降價幾乎已成定局,將于7月11日完全開啟降價窗口,最快7月12日凌晨將降價。能源市場分析機構認為,屆時國際原油價格降幅將超過10%,國內油價每噸降幅或達600元,為近年來降幅最大的,其中93號汽油會重返“6元時代”。同時,受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下月初航空燃油附加費或將下調。
“兩桶油”下調成都油品批發價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成品油市場了解到,受國內油價下降預期強烈影響,目前國內成品油出廠價、批發價均呈持續下跌走勢,而且成交量不佳,市場觀望氛圍較濃。最近幾日,中石化、中石油“兩桶油”也下調了成都地區的油品批發價,每噸降幅200元左右,至昨日93號汽油批發價降至每噸 9000-9100元,較零售拉開了每噸800元的價差。
“以目前國際原油價走勢看,7月11日調價窗口開啟時,三地變化率有望突破-10%并繼續下行,國內油價三連跌已成定局。”昨日,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稱,以昨日原油價格推算,預計下月成品油跌幅在每噸550-600元。
截至6月28日,三地原油變化率已超過-8%。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也表示,雖然國際油價近日回歸到每桶80美元上方,但是三地變化率繼續深跌。若接下來三地均價保持每桶每天1美元的反彈幅度,到7月10日調價窗口開啟之時,三地變化率仍將在-8%左右,發改委的理論調價幅度在600元/噸左右,即使降幅收窄,預計每噸也要降400-500元,那么國內有六成地區的93號汽油將回歸到6元時代。
目前,成都地區93號汽油最高零售價為每升7.34元,如第三次降價,將跌破7元大關。
不少分析機構紛紛表示,國內油價第三次降價之時,推出新的成品油機制可能性較大。
航空燃油附加費最高將降30元
受此國際原油價波動影響,新加坡航煤離岸價呈現大幅走低之勢。昨日,能源分析機構金銀島稱,本月底新加坡航空煤油到岸完稅價折算后為每噸 6767元,比上月下跌每噸742元。據此推算,預計中石化7月供中航油的3#航空煤油出廠價,由每噸7459元順應下調至每噸6717元左右。
在航空燃油附加費與油價聯動下,此次油價調整后,航空燃油附加費將年內第二次下降。不過,對于下調的幅度,目前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800 公里以上航線燃油附加費將降30元,至100元;800公里以下航線將降20元,至50元。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短途航班降幅將縮小10元,即800公里以上的每航段下調30元,至100元,800公里(含)以下的每航段下調10元,至60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對外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和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務業績。其中第二季度凈虧損181.3億美元,其中包括168億美元的資產減記,由于油價和天然氣價格......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對外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和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務業績。其中第二季度凈虧損181.3億美元,其中包括168億美元的資產減記,由于油價和天然氣價格......
為了尋找一種有效地確定分配器上液體燃料的辛烷值(RON)的方法,克雷費爾德Niederrhein應用科學大學的專家依靠智能自動化的NMR光譜學。誰填充由一個典型的手動氣泵的裝置的自行車輪胎,直接經受壓......
路透社8月1日報道稱,受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7月原油產量創年內新高、美國石油協會(API)原油庫存上漲等因素影響,7月國際油價受到劇烈沖擊,出現近兩年來最大月跌幅。多重原因促歐佩克增產據7月30日路透......
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期到來,受惠于國際油價回暖,全球6大石油公司和3大油服供應商的業績表現受到不同程度的提振。總體而言,這些公司都從油價部分回升中受益,隨著市場環境改善,它們將繼續追求效率并維持......
近幾個月,油價漲了,一些城市的出租車和大部分航空公司運費也隨之上漲。8月1日起,北京的出租車將漲1塊錢。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通知稱,自2018年8月1日起,北京市巡游出租車(不含電動出租車)每運次加收燃油......
國際油價11日收盤大幅下跌。全球指標布蘭特原油創下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因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可能損及原油需求,以及利比亞港口將重開引發供應不斷增加的預期。布蘭特原油大跌5.46美元,或6.9%,收報每......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能源大臣蘇海勒·馬茲魯伊9日談及石油產量政策時回懟美國,否認歐佩克對國際油價上漲負有責任。美國政府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下令恢復因協議而......
目前,原本火熱的原油市場出現大幅降溫。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王珊昨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沙特和俄羅斯計劃增產,或將抵消委內瑞拉產量下降和伊朗可能出現的降低供應量問題,給油市帶來重創;另外美國原油庫存的意......
國際油價26日收盤上漲。市場對伊朗可能遭受新制裁進而使國際原油供給減少的擔憂支撐當天油價上漲。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控制產量、全球原油需求回升等因素共同影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