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科大建校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學位授予儀式。”7月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2018年度學位授予儀式在玉泉路校區禮堂舉行,共授予學位10743人,其中授予5278名學生博士學位,授予5175名學生碩士學位,授予290名學生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在授予儀式上致辭說,“在建校40年之際,國科大已經從過去的研究生院,轉型為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大學。”
其中,25名基礎醫學、16名再生醫學研究生被授予博士學位,這是中科院歷史上首次授予醫學門類博士學位。此前,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白春禮院士曾表示,“國科大醫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已結碩果”,此次醫學門類博士學位的授予,“標志著國科大乃至中科院的醫學學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李樹深同畢業生們分享了他關于“做一個怎樣的人”這一人生最重要命題的思考。他希望同學們將來能做一個具有高貴精神品質的人。
李樹深引用習近平總書記五年前在玉泉路禮堂與國科大學子座談時的話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要有一顆愛國之心。每一個中國人,最終應該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包括為養育自己的父母,盡量多做些事情。我國很多偉大科學家都具有這樣的高貴品質。”他希望選擇出國繼續深造的同學們也能像“天眼之父”南仁東以及老一輩科學家們一樣,懷有愛國赤子之心和深沉愛國情懷,將祖國作為人生旅途的終點。
李樹深告誡同學們,要牢記作為國科大學生所肩負的“科技強國”的使命和責任,只有“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才配得上“高貴的精神品質”。
編者按:賀泓,曾名賀俊山,念高中時自己改名為“賀泓”。泓,形容水深而廣的樣子。從“山”到“水”,他便與生態環境結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他站在邯鄲叢臺公園趙武靈王的點將臺上,看著眼前昔日輝煌不再的景象,......
編者按:2024年7月4日,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城市環境所”)迎來自己的第18個生日。這個“剛成年”的年輕研究所背后,有一群從零開始,為它建起學科框架、鑄成文化內核的先行者;有一批接過......
近日,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在瑞士舉辦,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研究團隊首次參展,并憑借超重力選擇性脫硫技術獲得金獎。該項目由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錢智主持,團隊成員包括國科大碩士畢業生鄔召、......
近日,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在瑞士舉辦,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研究團隊首次參展,并憑借超重力選擇性脫硫技術獲得金獎。該項目由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錢智主持,團隊成員包括國科大碩士畢業生鄔召、......
4月23日,為慶祝第二十九個世界讀書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聯合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懷柔區法院)、北京市懷柔區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懷柔一中)在國科大圖書館成功舉辦了以“弘揚科學家精......
4月21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首屆慕田峪長城越野賽在長城開賽。本屆賽事響應熱烈,共吸引來自國科大近40個院系的400名師生參與,賽事為3公里定向越野跑融合長城獨特的魅力,為國科大選手們打......
近期,國科大師生在核科學、物理學、材料學、考古學、環境學、地理學等方面取得系列新科研進展。在高效乙烯環氧化方面取得進展國科大環境材料與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郝鄭平團隊聚焦重要化工過程乙烯定向轉化合成......
距離2023年高考已不足60天。4月1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23年湖南本科生招生家長咨詢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科學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該校招生政策變化不大,15個本科專業計劃......
作為眾多真實的“云南蟲谷”之一,哀牢山地區至今分布著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山地濕性常綠闊葉林,是歷史和自然留給科研人員的一本解鎖亞熱帶原始森林的無價寶典。“這兩年北京降雨多,但濕度和我們在哀牢......
編者按:有一顆單純、專注、好奇的心。他守自己的心,如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又見劉江,10年前的笑容,仍掛在行路人臉上,單純美好;10年前的激動興奮,已化為腳下踏踏實實的路。攝影/劉孜銘乘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