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尋找“吃光”蛋白質的科學家,在加利利海海底偶然發現了50年來的第一個新品種。這種蛋白質可幫助植物和微生物從太陽中獲取光的細胞成分。這一意想不到的發現可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線的,并促進新型光學研究以及數據存儲技術的發展。
許多生物利用光敏蛋白質收集太陽的能量,并幫助其生存。它們中一些利用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轉化陽光,其他一些則使用視紫質,這種蛋白質與一種被稱為視黃醛的維生素A結合,可以捕獲光線。最著名的視紫質嵌在人眼的視桿細胞中,它幫助人們在黑暗中看清東西。但另一種形式的視紫質則幫助小生物(如藻類和細菌)吸收光以制造化學能。
研究人員在收集來自以色列加利利海的DNA樣本時,嘗試尋找第二種視紫質。回到實驗室后,研究人員對DNA樣本進行了篩選,尋找編碼光反應蛋白的基因。當他們將視黃醛添加到大腸桿菌時,它變成了紫色——這是視紫質可能存在的跡象。《科學》雜志近日報道稱,研究小組表示,當他們進一步測試DNA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光食蛋白,他們將這種視紫質蛋白命名為太陽視紫質。
目前,科學家對這種新視紫質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它的DNA類似于制造化學能的視紫質,但由于其完成光轉換的周期很長,研究人員懷疑,它與人眼中的視紫質相似,是一種光敏蛋白。他們能確定的是:新的蛋白質似乎無處不在,存在于細菌、藻類、古生菌,甚至是病毒中。這種新的蛋白質家族甚至存在于一些人們此前并不知道其能感受光線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中。
光敏蛋白或能在數據存儲、光遺傳學等各個領域大顯身手,使科學家用光操縱轉基因神經細胞。但前提是,人們必須摸清這種新蛋白的基本特征。
10月26日,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剛剛干了一個通宵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倉......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
風味獨特的紅酒、鮮香解膩的腐乳、清甜綿密的酸奶、樸實無華的饅頭……生活中這些常見的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制作過程——發酵。藏著“極簡人類吃貨史”的發酵食品,是“傳承百萬年的美味”。從另一個層面講,植物食......
GB/T5750-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以替代實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
一、什么是生活飲用水呢?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生活飲用水是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用于日常飲用以及洗滌的水。我國居民的飲用水主要有自來水(包含二次供水)、井水、礦泉水、直飲水等。從飲水與健康的角度講,......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種植廢棄物清潔轉化與高值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不同秸稈熱解炭促進厭氧發酵性能及微生物組學特性,實現了秸稈熱解炭的高效高值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
真菌感染會對人類、動物和植物構成威脅,甚至帶來嚴重后果。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學(HHU)等機構的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闡明了真菌感染的一個重要分子機制。這一研究有望促進新型抗真菌藥物......
——水質宣貫會同期技術能力提升專題實訓10月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水質檢測專業委員會主辦,內蒙古綠色生態產業促進會協辦的“《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23)宣貫會”在內......
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詳細情況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復旦大學采購項目名稱:超高......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員課題組聯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在合成菌群(SynComs)協助水稻耐酸抗鋁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