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7-20 13:42 原文鏈接: 成本200的百姓救命藥賣到2萬一盒,難道沒錢就得死?

      這幾天《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爆了,被稱之為難得的國產好片,這部電影之所以這么火爆,是因為他把現代醫藥的倫理沖突困境展露無遺,選取的藥物原型也是爭議最大的癌癥神藥格列衛。

    神奇的格列衛

      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腫瘤,而且是排行第六的惡性腫瘤,致死率非常的高,這個我應該不用科普了,它的兇名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而格列衛是新一代的靶向性抗癌藥,是所有抗腫瘤藥中效果最好的一種,其中對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效果堪稱神藥,并對胃腸道間質腫瘤也有非常好的療效,他對癌細胞進行靶向攻擊,全面壓制癌細胞。

      格列衛治療慢性粒白血病神到了什么地步呢,只要你一直吃這個藥,你就不會死,他把白血病這種惡性腫瘤,生生的給降級到了高血壓這種慢性病的危害程度。

      這個療效,當年驚艷全球,拿下一堆大獎,在格列衛的研發過程中,造就了5位美國科學院院士,5位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1位美國國家自然科學獎得主,世界首次發現染色體易位現象,并世界首次發現腫瘤細胞中的染色體變異現象,是世界醫學的一項重大突破。

      但是這款藥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只能壓制但是無法根除白血病,所以慢粒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患者須終身服藥,一旦斷藥,癌細胞立刻就會卷土重來,速度非常之快,所以慢性粒白血病患者,必須持續服用格列衛,藥就是生命,斷藥就是斷命。

    昂貴的格列衛

      飽受爭議的格列衛,除了其療效讓病人具備極強的依賴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價格實在太昂貴,昂貴到足以讓病人傾家蕩產,為了活命被榨干每一分錢,引發巨大的倫理危機。

      諾華格列衛2001年第一次引入中國至今,價格一直是23500元一盒,一盒為一個月服用劑量,一年耗資28萬元。諾華從未降過價,只是根據病人的經濟能力,在國家的施壓下,2006年在中國推行買三贈九等相關的優惠,但病人一年的經濟負擔仍然超過了7萬,掏空了很多中國老百姓的家底。

      一年花費28萬或者7萬元,就能保你的命,否則你就要去死,這筆錢值得花嗎?對于很多富人來說是值得花的,但是對于更多的中國人來說,是花不起的,一條人命值多少錢,在這件事上表現的淋漓盡致,當你明知道醫院里就有藥,只要吃下去你肯定能活,但是你家境困難買不起的時候,你會有多么的絕望。

      “我吃了三年的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影片中的這句臺詞,就是很多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實寫照。

    仿制的格列衛

      格列衛的研發非常困難,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其生產過程并不復雜,原材料也很便宜。昂貴的售價和其低廉的成本出現了巨大的反差,加上剛性的市場需求,自然會引來仿制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印度版格列衛。

      印度版格列衛有多便宜,藥神的原型是中國人陸勇,他在和印度藥廠談判的時候,把出廠價壓到了200人民幣一盒,其實際生產成本肯定低于200元,而正版藥的售價,是2.3萬人民幣,這中間的差價簡直可怖。

      陸勇,被捕后被國內主流媒體稱之為“藥俠”,34歲那年,他得了癌癥,靠格列衛維持生命,但是經濟的壓力讓他不堪重負,突然有一天,他找到了購買印度仿制藥的途徑,隨后他把這種藥效可靠,價格低廉的藥物介紹給病友,最后一傳十十傳百,找到陸勇請求代購的人越來越多,陸勇把價格砍到了200元一盒,然后幾乎沒有加價的賣給他們,數千名癌癥患者因此得以延續生命。

      陸勇被捕那天,1002名癌癥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呼吁司法部門讓他們這些白血病患者多活幾天,時值《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上映,主人公在影片中與癌癥、人們的偏見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抗爭,陸勇簡直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現實版。

    中國怎么沒有格列衛

      我們都知道,格列衛不是印度研發的,是印度仿制的,說通俗點就是抄襲,既然印度都造的出來,中國為什么沒有自己的格列衛,難道中國的仿制能力還比不過印度嗎?

      印度大規模仿制外國藥品,有些藥物甚至美國剛上架幾個月,印度那邊的仿制藥就出爐,之所以如此規模化,是因為印度在1970年的《ZL法》放棄了對藥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保護,否認外國藥企的ZL權,允許本國企業生產仿制藥,所以印度成了世界藥廠。

      對于印度產格列衛而言,他在印度是合法且有效的真藥,但是到了中國,就是無法拿到行政批文的假藥,中國是保護國際藥企的ZL權的,印度產格列衛明顯侵害了諾華公司的ZL權,所以當然不會被允許進口。由于不允許侵犯諾華的ZL權,中國的藥企也不敢去偷偷研發生產格列衛。

      所以,全世界的仿制藥幾乎都集中在印度,連美國人有時候都偷偷的跑去印度買藥,這是印度的法律所決定的。

    ZL保護和人命誰更大

      中國對ZL進行保護,這件事肯定是正確的。任何一個ZL的發明都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對ZL進行保護,那么在發展的前期抄先進國家是很爽的,但是在發展的后期,就會被動挨打。

      例如中國,原創和自主研發能力非常薄弱,其核心原因并不是什么填鴨式教學壓抑了學生的想象力,根本原因是過去幾十年里中國根本不重視對ZL發明的保護,抄襲成風,誰也不愿意踏踏實實搞研發。研究出新東西有什么用,別人一下子就給你抄走了,你哭都沒地方哭去,既然這樣,我干嘛還要搞研究,跟著抄別人的就是了。

      如果一個社會都是這種思維,那么他永遠只能從事低級制造,永遠只能跟著發達國家屁股后面走,因為你始終慢半拍,你不會自主研發,只會抄襲。有些產品是很容易抄的,你追上的步伐還快一點,但是像工業母機這種高精尖產品,你就是仿制能力再強,你連樣機都拿不到,拿到的產品一般都差個三四代,所以你就根本沒辦法抄了。這種高精尖的東西只能靠自己研發,別無他法。

      所以,對ZL的保護是正確且有必要的,只要這個ZL是別人發明的,無論售價多貴,都是有道理的,嫌貴你可以不買,就當這個世界沒發明過這個東西就是。但是當ZL保護和人命牽扯到一起的時候,事情就變的復雜棘手了。

      賺錢可以,但是要有個度,當因為要賺取ZL費而導致很多病人吃不起藥只能凄慘的死亡,這種明知道生路在哪里,只是因為窮而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死去的悲劇,是任何一國的倫理都無法接受的。研發一種新藥的成本通常都在10億美元以上,醫藥公司很困難,但是病人因此傾家蕩產,也很困難,我們不能單純的傾向于某一邊,社會效率和社會公平是互相制衡的,為了社會公平,犧牲一點社會效率,是可以接受的。

    解決方案

      那么,我國是如何解決這種沖突的呢,國家先是和諾華直接談判施壓,爭取到了3+9優惠,也就是購買3盒送9盒,讓每年病人的花費降低到了7萬元,最近又通過立法,18年開始各地陸續將格列衛等一系列抗癌藥列入醫保范圍,國家給承擔70%的費用,并將抗癌藥的進口關稅,下降為0,讓病人的負擔再次降低到每年2萬以下。國家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剩下的就要看中國藥企爭不爭氣了。

      然后,陸勇是一個旗幟性的人物,經過一年的爭論之后,警方決定對陸勇不起訴。這說明,官方其實對陸勇及背后的癌癥患者是同情的,并想盡辦法在法律許可的框架內,給予支持。

      在這個世界,活著很簡單,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人人都吃的起救命藥,不管貧窮還是富裕,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沒錢不是回家等死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權利活的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

    從《我不是藥神》看預測性癌癥基因檢測

    近日,隨著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影熱潮,“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格列衛”等惡性腫瘤有關的詞匯成為焦點。癌癥,是眾多健康人群的恐懼中心。預測性癌癥基因檢測也隨之日漸火爆起來。最早將預測性癌癥基因檢測帶入......

    沒有這些“神器”,終究成為不了藥神

    影片中徐崢飾演的油膩又市井的中年男人程勇受他人鼓動只身前往印度尋找白血病仿制藥的商機,電影中,上萬元一瓶的抗癌藥,印度“仿制藥”版本的出廠價不過幾百元,而且效果還不打折。(圖片來自網絡)電影在一定程度......

    檢驗醫師眼中的《我不是藥神》

    含淚看完了創造3天票房高達13.06億元的熱映神劇《我不是藥神》,作為一名血液病實驗室診斷醫師,觀后內心五味乏陳;和普通觀眾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我不是藥神》的中心就是圍繞口服靶向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

    《我不是藥神》背后的故事:談談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我不是藥神》火了,再次把醫藥界推到了風口浪尖。患者們一方面苦惱于一些進口藥的“天價”,另一方面又擔心平價藥的療效。說到這就不得不談談原研藥和仿制藥。原研藥原創性新藥,經過對成千上萬種化合物層層篩選和......

    《我不是藥神》“窮病”也得奮力治療!

    2018年7月8日,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制、徐崢監制并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全面公映,僅僅一日,就收獲了3億多的票房,豆瓣近10萬人的滿分評價;是時隔16年后出現的第二部9分華語電影。電影以徐錚......

    《我不是藥神》背后:費城染色體的故事

    近日隨著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影熱潮,“藥俠”程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格列衛……等詞匯逐一走進大眾視線,影片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片中還原了眾多個人、家庭因瑞士版“格列衛”高昂藥價至傾家蕩產,還有眾多的......

    成本200的百姓救命藥賣到2萬一盒,難道沒錢就得死?

    這幾天《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爆了,被稱之為難得的國產好片,這部電影之所以這么火爆,是因為他把現代醫藥的倫理沖突困境展露無遺,選取的藥物原型也是爭議最大的癌癥神藥格列衛。神奇的格列衛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腫瘤......

    我不是藥神背后的復雜博弈:改變難度不見得低于造芯

    7月5日,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是藥神》提前上映,被認為“既叫好、又叫座”,將成為今年的一部現象級電影作品。劇中,徐崢飾演的“小人物”在一群癌癥患者的懇求下,成為不合法的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從最初“只為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