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8-03 15:03 原文鏈接: 案例分析:CD19CART治療后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

      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飾的T細胞治療在治療血液腫瘤領域取得令人欣喜的治療效果,尤其是抗CD19 CART細胞在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時顯著提高了其臨床結局。抗CD19和抗CD20 CART在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臨床試驗中已廣泛開展,并顯示出了一定的有效性。然而,CART治療過程中,患者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如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對于靶脫瘤毒性、神經毒性和腫瘤溶解綜合征TLS,需要謹慎處理。隨著CART治療患者的增加,一些潛在的毒性也逐漸顯現。


      在一個臨床研究(NCT01864889)中,發現1例復發難治CD19+彌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CD19 CART治療后,體內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輸注后13天,外周血中淋巴細胞數達到77×109/L,CD8+活化T細胞占淋巴細胞的比例達到93.06%。患者出現了發熱和缺氧,血清中細胞因子、乳酸脫氫酶、天門冬氨酸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水平顯著升高。基于臨床數據和實驗室數據,排除了T細胞白血病,未發現過度T細胞增殖是CD19抗原依賴的。

      通過對該患者T細胞受體TCR的高通量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TCR具有多樣性,但并沒有與T細胞增殖有關的特異的基因突變。另外,該患者有JC病毒(John Cunningham polyomavirus,JCV)感染。因為病毒誘導的非特異型號可以調節細胞周期,不能排除JC病毒感染通過旁路途徑對免疫系統的激活,導致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在進行CART治療時應事先考慮細胞輸注后在體內不受控制地活化和增殖的風險,提前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對該患者的分析將有助于同類產品臨床試驗安全性風險的控制。

      案例信息

      這是一名29歲的亞洲男性,接受CART治療前7個月被診斷為CD19+DLBCL IIIB期,接受了6個周期的治療,包括2個周期的R-CHOP,2個周期的R-EPOCH,1個周期的R-GDP,以及1個周期的Hyper-CVAD,均未獲得完全緩解。納入CART臨床試驗前,進行了FDG-PET/CT掃描,顯示右腋下病灶的淋巴瘤進展。最大病灶約為4×5 cm,SUVmax是23,其他身體區域未發現病灶。白細胞計數正常,WBC 5.58×109/L,淋巴細胞20.1%,中性粒細胞72.4%,骨髓未受累。采集該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進行CD19 CART的生產。CD19 CART的激活域是CD3ζ,共刺激域是CD137(41BB),采用慢病毒載體。在環磷酰胺(30 mg/kg,共3天)和氟達拉濱(25 mg/m2,共3天)預處理后,患者分3天接受了CD19CART(總劑量為2.53×106個/kg)。轉染效率是74.5%。

      輸注后患者較為耐受,未立即出現毒性。但在輸注后第8天,外周血中CD19+B細胞顯著下降,伴隨著CAR拷貝數顯著升高。輸注后1周,B超檢測發現,病灶減小至1 cm。輸注后3周CT掃描與基線相比,病灶幾乎消失。

      毒性

      CART細胞輸注后7天出現不良事件,包括發熱(39.3℃)、寒戰、皮疹。血清中一些細胞因子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迅速升高,包括顆粒酶A、顆粒酶B、IL-6、IL-10、TNF-α、IL-12p70、IFN-γ、IFN-β。實驗室生化檢測結果顯示,輸注后第9天,乳酸脫氫酶LDH和AST水平顯著升高。ALT和γ-GT的峰值出現在第14天,考慮該患者發生了CRS,因此,給予了妥珠單抗(8 mg/kg,用藥1天)和甲強龍(2 mg/kg,用藥3天)。第11天,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患者的轉氨酶水平逐漸下降,CRS得到控制。第18天,患者體溫低2次達到峰值,IL-6、IFN-γ、CRP水平升高,再次給予妥珠單抗(8 mg/kg,用藥1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13天,淋巴細胞計數迅速升高到77×109/L。流式細胞儀結果顯示93.06%的淋巴細胞是CD3+和CD8+T細胞,CD8+CD28+T細胞占淋巴細胞比例從18%升高到90%,CD4+T細胞比例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NK細胞(CD16+CD56+)幾乎消失。分泌IFN-γ和顆粒酶的CD3+CD8+IFN-γ+和CD3+CD8+GrB+ 細胞高于基線水平。第17天,患者血氧過低,第18天,患者出現彌漫性肺滲出。皮疹的病理結果顯示真皮層有T細胞,為避免白細胞淤積,第13和14天給予患者小劑量環磷酰胺(10 mg/kg)進行治療,隨后,白細胞計數逐漸下降。第34天,淋巴細胞計數又開始升高,因此又給予環磷酰胺(10 mg/kg,2天),環磷酰胺劑量較小,不會誘導粒細胞缺乏。輸注后第12天,患者的中性粒計數幾乎為0,意味著患者粒缺將近20天。由于淋巴細胞迅速增殖,對粒細胞增殖造成抑制。第38天,由于患者出現寒戰和高熱,進行了血培養檢測。培養3天后,發現了亞胺培南抵抗的不動桿菌屬的鮑曼不動桿菌,雖然使用了多種抗生素的聯合治療,患者最終由于敗血性休克死亡。

      輸注后1天,對外周血和單核細胞的形態學分析結果初步顯示,大量的未成熟淋巴細胞,90%是有核細胞。流式細胞儀分析結果顯示,T細胞受體并非單一克隆,而是多樣的。為確認TCR的多樣性,進行了深度測序,結果顯示樣本中含有11030個不同克隆,另外,13個克隆比例占到1%以上,然而,無優勢克隆或T細胞克隆,核型分析也未發現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因此,T-ALL引起的T細胞過度增殖可以被排除。

      為進一步分析T細胞過度增殖的原因,進行了二代深度測序,結果也未發現T細胞增殖相關的突變。通過實時定量PCR檢測,發現有病毒DNA,且是JC病毒陽性。該病毒在免疫功能不全的人體內會再激活,引起嚴重致命的反應。

      討論

      T細胞存活受到T細胞受體TCR、共刺激分子(包括CD28)、黏附分子、細胞因子(如IL-2、IL-13、IL-15)、其他凋亡因子、抗凋亡因子的影響。在CAR+T細胞中,細胞的激活和增殖是特異抗原依賴的。在本文案例中,細胞輸注后4天,CD19+B細胞水平仍然較低。由于淋巴結病灶消失,無法進行活檢,也無從獲知淋巴結是否表達CD19,不能排除病灶中CD19抗原誘導的T細胞增殖,然而,這種可能性很小。

      載體DNA整合到宿主細胞引起插入突變的風險較低,但是一旦發生十分危險。有文獻報道,在兩名年輕患者基因治療后3年,LMO2位點的插入突變引起T細胞不受控制的增殖,CD3+T細胞達到100×109/L。然而,本案例的一系列流式細胞儀結果、測序結果和核型分析結果排除了這一可能。

      有報道稱,在病毒感染存在時,非特異和抗原特異刺激均能引起CD8+T細胞增殖。本案例中,檢測到JC病毒的存在。通過測序結果顯示,患者中CD8+T細胞不是JC病毒特異的。排除了病毒相關抗原引起的T細胞增殖。但病毒感染引起的旁路激活途徑不能忽視,T細胞可以被旁路激活途徑刺激增殖,例如病毒感染產生大量細胞因子產生和釋放,引起炎性微環境。體外實驗證明許多細胞因子可以刺激CD8+T細胞增殖,如TNF-α、IL-2、IFN-α/β、IL-12、IL-15、IL-18。該患者發生CRS時,許多細胞因子急劇升高,然而目前還沒有發生CRS的患者引起T細胞增殖的報道。

      由于CART治療血液腫瘤療效顯著,多家醫院正在開展或將要開展該療法。除大家熟知的CRS、神經毒性等CART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外,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脅。在使用該療法時應充分評估其安全性,做好相應的風險控制方案。


    相關文章

    防治心肌纖維化,科學家開發巨噬細胞改造策略

    12月5日,記者從良渚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張進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宋默識博士研究組合作,首次報道靶向嵌合抗原受體巨噬細胞療法在治療心肌缺血再灌注導致的組織損傷和纖維化中的應用潛力。相關論文......

    含3種關鍵細胞類型,模擬胎兒胰腺發育的類器官創建

    科技日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張夢然)荷蘭胡布雷希特研究所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類器官。這種類器官能夠模擬人類胎兒胰腺的早期發育過程。這項技術的重大突破是重建了胰腺完整結構,包含三種關鍵細胞類型——腺泡細......

    東西分析儀器(天津)有限公司飛行時間質譜儀成功入選重大技術裝備目錄

    為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根據天津市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現狀,在廣泛征求相關重點企業意見基礎上,經組織行業知名專家評審論證,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制定了《天津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鋼研納克兩項成果入選國家市監局計量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優秀典型案例

    2024年8月25日—9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計量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優秀案例和典型案例征集活動。11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公布了“計量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優秀案例和典型案......

    科技盛典,洞“析”奧秘,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今日盛大開幕!

    2024年11月18日,實驗室行業的璀璨盛會——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和上海實驗室規劃建設與管理大會(labtechChinaCongress)在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揭幕。......

    新技術助力多種腫瘤內細胞豐度的精準預測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專項擬立項項目

    根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將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專項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公示鏈接:http://svc.stcsm.sh.gov.cn/public/gui......

    研究結果表明細胞暴露在缺氧條件下可能存在某種記憶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利用哺乳動物細胞有可能實現光合作用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將如何加速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創新

    引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細胞和基因治療(CGT)領域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顯著進步,其管線和批準產品的數量急劇增加。然而CGT市場仍然面臨許多挑戰,這些挑戰阻礙了其增長并延遲了這些療法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