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8-06 17:16 原文鏈接: 可怕,“面子”竟比學術大

      最近,復旦大學教授裘錫圭一則聲明引發熱議。他提出自己6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有錯誤,宣布該文“自應作廢”,“請大家多多批評”。他這句“我錯了”被人們稱為是最可貴的科學精神。

      為什么可貴?是因為“太少見”了。

      “不質疑、不爭論,甚至不討論,你好我好大家好,互相給個面子成為當今科技界的習慣和生存之道,這很可怕。”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工程地質專家秦四清認為的科學研究氛圍不是這樣的。他期待的是“大家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只為科學”,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場景已經十幾年沒有見過”。

      科技日報:您在2011年就曾寫過一篇博文《科學家的“面子”問題》談到在國內學術圈,“面子”比學術大,給人提意見、提問題就是讓人沒“面子”,這些情況現在有所改變嗎?

      秦四清:這個問題,不僅沒好轉,反而更嚴重了。

      很多年以前,我們開學術會議大家都會互相提問、討論,爭論起來的時候也是有的,被提問者也有答不上來的時候,但大家都明白這是科學問題的探討,真理越辯越明。

      但是近十幾年來,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到現在幾乎見不到了。哪怕是學術會議,也是各講各的,學術爭論見不到了。為什么?因為不敢提嚴肅的科學問題了,尤其是可能否定某一學派觀點的科學問題。臺上講話的權威被質疑了覺得“沒面子”,要是有問題答不上來也“沒面子”。對臺下的人來說,你讓人家沒面子有什么好處?以后你要拿項目、評頭銜,就別怪人家“不給面子”。

      我認為,對待學術研究,需要博大的胸懷,需要容忍別人否定自己的肚量。科學爭論非常重要,科研的目的就是把一件事情搞明白,科技界的發展創新就是推翻已有認識。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每一個人的認知都是有局限的,來自外界的質疑、批評正好可以促進思考。

      所以我們的焦點要放到科學上來、放到研究價值上來。科學家的“面子”與科學研究尋求真諦相比并沒有那么重要。

      科技日報:“面子”問題愈演愈烈,背后有哪些深層次原因?

      秦四清:其實,“面子”問題只是表象,背后是我們這些年唯論文、看帽子等一系列的問題讓整個科技界浮躁、功利。當論文數量與身份、收入、前途、“帽子”畫等號,而這個社會又遍布著功利、投機時,科學的問題就沒法歸科學了。

      比如,“帽子”直接決定了科研人員的課題、項目、經費、地位、前途,“帽子”從哪里來?“帽子”誰來評?如此一來,圈子里的權威不能得罪,最好誰都別得罪,一些投機主義者更是利用所謂的學術討論變著花樣地“拍馬屁”獲取自己的利益,那些有真才實學卻又不屑干這些的“書呆子”舉步維艱。

      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這種情況要是不改變,后果會很嚴重。我們的評價體系、氛圍、政策應該是鼓勵大家攻堅克難,解決重大科學難題,而不是浮躁、功利、自我膨脹。科研人員應該自省,我們花了那么多科研經費,如果什么都沒干出來是不是對得起國家,是不是對得起自己頭上的稱號?

      科技日報:這些年來,您對這個問題感觸不少,思考很多,您覺得要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問題,改變現狀?

      秦四清:首先,觀念要轉變,不管是誰、不管是哪個機構,一旦發現研究方向有問題都要及時糾錯,這個過程中要放下門戶之見、突破壁壘、放下“面子”,真正為科技進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其次,從立項開始就要科學決策,把那些行業的難事、國家面臨的技術難點列出來,誰能真有突破誰來。看某項研究結果不能看“面子”,要看“里子”;誰有多大的真貨,就給誰多高的“帽子”。

      我希望科技界能立下規矩,對反對意見要有回應,對不同意見的人要請過來交流,科學歸科學、行政歸行政。我們不能誤導年輕人,以為跟風做做熱點、跟著大牛發發論文、拍拍馬屁,“帽子”“位子”就有了。

      說實話,科學家真不要那么在意“面子”,哪一天,人不在了我們的東西還在,這才是最大的“面子”。

    相關文章

    我國科技期刊超5000種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

    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2)》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期刊總量已達5071種,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科技期刊體現著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科技強國建設離不開一流科技期刊的......

    40年風雨路,中國質譜迎來新征程

    ——2020-2023杭州質譜學術大會系列報導2023年6月10日,2020-2023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杭州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

    劉慶生:我們需要務實的學術交流活動

    閑暇之余看了幾個有關學者給我發來的國內某些專業學術會議信息,發現了一個長期以來帶有共性的見怪不怪的現象。會議安排中參雜了一些非學術因素,例如會議主辦方往往由于某些需求邀請并不處在學術一線的學者、政府官......

    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第五輪通知

        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主辦的《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

    國家自然基金委通報今年首批八起學術不端案件七起涉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4月11日的通報還涉及一篇中文期刊論文相關的學術不端案件。4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通報了2023年查處的不端行為案件第一批次8個案件的處理結果。因涉嫌買賣實驗數......

    資源“高配”和拔尖人才將如何“化學反應”

    聆聽院士和知名教授講座報告,參觀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機構,進入華東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理)生物采油實驗室科研輪轉,負責“航天育種菌種及代謝產物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

    關于開展2023年度重要學術會議征集工作的通知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落實科協組織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新地標”建設工作部署,建設學術創新高地,中國科協組織面向科技領域征集高質量學術會議,形成《重要學術會議指南(2023)》(以下簡稱《指南(2......

    重磅|學術論文編寫標準發布!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中華醫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學、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中國科......

    當ChatGPT殺入學術出版領域,有人圍堵,有人悄悄打開大門

    導讀最近,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到了天際。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內容的上下文進行互動,像人一樣來溝通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等任務。......

    “學官”更應帶頭堅守學術頭銜純潔性

    一些學者官員(以下簡稱“學官”)憑借著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牟取學術頭銜,無疑將引起學術界內外人士眾多微詞。“學官”手中握有的學術資源及其資源分配權力越大,其學術頭銜往往也越“高級”。這種非學術因素對于學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