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發病機制復雜,傳統治療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而基因治療具有針對性強、副作用小的優勢。因此,基因治療有希望成為臨床上繼放療、化療之后的又一肝癌治療手段。在眾多基因療法中,自殺基因/前體藥物系統療法由于其獨特的“旁觀者效應”最具有臨床轉化潛能。自殺基因/前體藥物系統療法是通過將自殺基因和前體藥物導入腫瘤細胞中,并利用自殺基因編碼相關的酶,進而將無毒性的前體藥物轉化成有毒性的藥物,從而殺死腫瘤細胞的癌癥治療策略。然而,自殺基因/前體藥物系統療法的實際應用中,存在著前體藥物用量大、自殺基因轉染效率低、腫瘤靶向識別性差等缺點,因此開發一種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靶向性強、自殺基因和前體藥物在細胞內可協同釋放、多種治療方法可聯合治療的多功能納米載體十分關鍵。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董文飛團隊與合作者共同開發了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為基礎的肝癌診治系統,實現了自殺基因和前體藥物在細胞內協同釋放、核磁成像介導、磁靶向作用和磁熱治療增強的肝癌自殺基因治療策略。在有效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降低了自殺基因/前體藥物系統治療方法的副作用,提高了肝癌綜合治療的效果。并通過系統地比較兩種不同形貌(核殼與非對稱)的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在載藥釋藥、基因轉染、肝癌治療以及核磁成像上的功效,揭示了非對稱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在核磁成像引導、磁靶向增強、磁熱治療聯合的自殺基因/前體藥物肝癌治療上的優勢。
圖1為兩種不同形貌的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的合成和在核磁成像引導、磁靶向增強、磁熱治療聯合的自殺基因/前體藥物肝癌治療上的應用。
科研人員首先合成了兩種不同形貌的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M -MSNs),一種為球狀的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S-M-MSNs),一種為棒狀的磁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R-M-MSNs)。隨后在M-MSNs介孔內部修飾pH敏感基團,并擔載前藥GCV。然后在納米粒子表面修飾PEG-g-PLL多聚物以提高M-MSNs穩定性,并在其表面偶聯編碼腺苷激酶的質粒,作為自殺基因。科研人員對兩種不同形貌的M-MSNs進行了表征,發現兩種M-MSNs都表現出了均一的形貌、極好的穩定性、優秀的超順磁性、極強的藥物裝載能力和高的基因轉染效率。此外,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兩種M-MSNs都展現了高效的磁熱轉換效應。在細胞水平和動物水平上,基于M-MSNs的自殺基因治療具有了一定的抗肝癌效果。當與磁靶向作用與磁熱治療聯用時,基因治療的療效獲得了明顯的提高。此外,科研人員通過檢測小鼠的體重、肝脾腎重量指數以及血清生化學指標和觀察組織臟器的結構,發現這種磁介導的自殺基因治療具有極好的生物安全性。此外,科研人員還揭示了M-MSNs在核磁成像T2加權增強上的功能,證明了其在肝癌診斷治療一體化的應用潛質。更重要的是,通過系統地比較R-M-MSNs和S-M-MSNs,可以發現R-M-MSNs具有載藥能力更強、藥物釋放更快、基因轉染效率更高、磁熱轉換效率更好的優勢,因此在肝癌的治療上,具有更好的腫瘤抑制作用。綜上所述,研究闡明了一種基于M-MSNs的,由核磁成像引導、磁靶向增強、磁熱治療聯合的自殺基因/前體藥物肝癌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發表于Biomaterials 154 (2018) 147-157。
圖2為兩種不同形貌的M-MSNs的表征:(a,c)透射電鏡;(b,d)掃描電鏡;(e)磁性能表征;(f)介孔性能表征;(g)S-M-MSNs和(h)R-M-MSNs的粒徑分布。結果表明,兩種M-MSNs均具有均一的形貌,較好的分散性,優異的超順磁性和介孔性質。其中,R-M-MSNs的磁性能優于S-M-MSNs。
圖3為不同濃度的S-M-MSNs與R-M-MSNs的核磁成像效果;(b)不同濃度的S-M-MSNs與R-M-MSNs的橫向弛豫效率;裸鼠尾靜脈注射(c)S-M-MSNs與(d)R-M-MSNs在有無外加磁場作用下的核磁成像效果;(e)S-M-MSNs與R-M-MSNs在腫瘤組織以及心肝脾肺腎的生物分布。結果表明,R-M-MSNs具有比S-M-MSNs更好的MRI性質。兩種M-MSNs經靜脈給藥后,都可以通過EPR效應,積累在腫瘤部位。且磁靶向作用可以進一步增強M-MSNs在腫瘤部位的積累。相比于S-M-MSNs-P@GCV, R-M-MSNs-P@GCV在腫瘤部位的積累效率更高。
圖4為兩種M-MSNs@-P@GCV@pTK的肝癌治療效果。(a)腫瘤照片(b)腫瘤生長曲線(c)腫瘤重量(d)治療一周和兩周后的裸鼠的核磁成像圖。結果表明,兩種M-MSNs@-P@GCV@pTK都表現出了極好的自殺基因治療效果。在磁靶向作用和磁熱治療的增強下,兩種M-MSNs@-P@GCV@pTK都獲得了明顯地提升。其中,R-M-MSNs@-P@GCV@pTK的腫瘤抑制作用優于S-M-MSNs@-P@GCV@pTK的肝癌治療。此外,可以通過MRI對療效進行無創評價。
TRAF2(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2)是一種具有雙重功能的蛋白,作為銜接蛋白和泛素E3連接酶,在介導TNFα-NFκB信號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據報道,在多種人類癌癥中,TRAF2表達失調。但是TRA......
包括肝臟內膽管癌和肝細胞癌在內的成人肝臟惡性腫瘤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接受化療或免疫療法,或者兩種療法的組合,同時也并沒有特定的生物標志物可以選擇。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
肝細胞癌(HCC)作為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癥類型,由于通常其確診時間較晚,每年會導致近83萬的死亡[1]。針對晚期肝癌的治療,當前主流手段包括多激酶抑制劑索拉菲尼、侖伐替尼等的使用。隨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I......
作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肝細胞癌(HCC)已成為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1]。 肝癌的發病過程涉及眾多異常表達的基因及相應信號通路,目前研究已表......
荷葉沾水珠而不濕,日本科學家借助這一“荷葉效應”,利用簡單的方法,制造出了一種新型離子液滴,這種微滴可用作靈活、持久而可調諧的激光器。與現有不能在大氣中工作的“液滴激光器”不同,最新進展有望使激光器在......
同德化工(002360.SZ)2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停止二氧化硅的生產。......
單分散二氧化硅膠體顆粒在理論研究以及先進工業制造中有著廣泛且不可替代的應用。雖然借助傳統的溶膠-凝膠法在實驗室層面上已經可以實現不同粒徑單分散二氧化硅膠體顆粒的小批量制備,但是這些實驗室成果向工業化大......
乳酸(lactate)是哺乳動物糖酵解代謝中的主要產物,在腫瘤、敗血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狀態下顯著增多。其生物學功能因腫瘤細胞中存在的“瓦伯格效應(Warburgeffect)”而得到廣泛關注。2......
乳酸(lactate)是哺乳動物糖酵解代謝中的主要產物,在腫瘤、敗血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狀態下顯著增多,其生物學功能因腫瘤細胞中存在的“瓦伯格效應”(Warburgeffect)而得到關注。201......
肝細胞癌(HCC)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肝腫瘤,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與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酗酒和代謝綜合征有關。多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已被用作臨床一線或二線治療晚期肝癌,但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