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面積僅為除冰蓋外陸地表面積的3.7%,卻貢獻了自然生態系統中近20%的甲烷排放量,因而湖泊等濕地乃全球范圍內碳循環重要的樞紐。氣候變化及富營養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湖泊甲烷釋放,而甲烷釋放通常認為是甲烷產生及甲烷氧化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盡管傳統觀點認為厭氧環境下甲烷古菌代謝是湖泊甲烷生成的必由之路,然而大量最新研究進展表明,有氧水體中依然存在甲烷超飽和的現象,并且認為湖泊甲烷悖論可能為微生物作用于生物可利用的那部分溶解性有機物DOM的結果。盡管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不同生境下甲烷釋放通量及對物理化學等因素展開大量研究,然而對湖泊DOM與甲烷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卻鮮少涉及。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等的聯合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張運林研究組與Yale-NUIST研究人員開展合作,運用2012-2014年太湖及周邊河道逐季度野外觀測數據,深入揭示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機物CDOM與甲烷釋放之間的內在關聯,相關成果發表在環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第一作者為周永強和肖啟濤。
研究結果表明,太湖西北竺山灣為溶解性甲烷高值區,與該區域溶解性有機碳DOC、陸源性熒光物質及葉綠素Chl-a等在該區域積累息息相關。另外河口區貧化的同位素δ2H、δ18O及CDOM光譜吸收比值a(250)/a(365)、光譜斜率S275-295及光譜斜率比值SR亦表明該區域存在大量陸源CDOM輸入。再者,溶解性甲烷與a(350)、DOC、化學耗氧量COD及表征陸源輸入的熒光組分及凈入流量與陸源類腐殖酸乘積均表現為極顯著正相關(圖1)。生物及光化學降解導致西北湖區CDOM不斷發生礦化,溶氧DO大量消耗,進一步促進該區域甲烷的散逸。再者盡管Chl-a與溶解性甲烷在夏季藍藻異常增殖下存在極顯著正相關,然則在其余季節并不存在顯著關系(圖1),且甲烷與表征內源生物作用有機質之間亦不存在顯著關系。由此表明在太湖這一大型淺水湖泊,外源CDOM積累可能導致西北河口區甲烷的大量釋放。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張金龍課題組,闡明了活性位點與界面態調控在甲烷干重整(DRM)反應中的重要作用,為在原子尺度上探究多分子反應體系提供了指導。相關研究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DRM反應......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固定污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的采樣氣袋法(征求意見稿)》等2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征求《固定污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的采樣氣袋法(征求意見稿)》和《環境空氣......
研究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及其合作機構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高選擇性催化劑,只需一步反應,即可將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轉化為易于運輸的液體燃料甲醇。據最新一......
為切實提升汽車噴涂工序、家具制造、陶瓷制品制造業3大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我省大氣環境質量,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組織有關單位編制了《貴州省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第1部分:汽車噴涂工序)》(征求意......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東、副研究員黃傳德團隊,聯合西北大學教授朱燕燕、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蔣博等,在鈣鈦礦催化甲烷高效選擇性氧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金屬氧化物的晶......
甲烷作為一種具有快速升溫效應的溫室氣體,對其排放進行控制是低成本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甲烷排放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全球升溫速度,還會帶來減少對流層臭氧濃度、改善空氣質量、預防煤礦事故......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4年第一季度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告〔2024年第16號〕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769478批次,依據有關食品安......
4月25日至27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新品種培育與現代牧場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牛羊營養代謝平衡與甲烷減排技術”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召開。會議現場......
本報合肥4月12日電(記者丁一鳴)日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陳池來研究員團隊王晗等研究人員在深海探測領域取得新突破——在前期深海質譜研究基礎上,將水體溶解甲烷檢測靈敏度提升500多倍,達......
4月3日,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獲悉,該校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蔣晶晶、助理教授尹德云團隊在甲烷減排技術創新與國際擴散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有數據顯示,自第一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