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研究員的辦公室很好找,因為即便到了深夜,他在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南樓里的辦公室也總是亮著燈。
辦公室的墻壁上有兩塊大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數學驗算公式。一張沙發和幾件簡單的生活用品構成的辦公室就是田野的家。
這位中國數學界的新秀,第一次對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BSD)猜想這個“千禧問題”給出了接近最終答案的線索,被國際同行評價為“中國繼陳景潤之后最好的工作”“將會是鼓勵很多中國青年數學家的典范”。
田野卻總覺得自己不是天才,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對數學發自內心的興趣和長期辛勤的積累。
隨時隨地思考的數學家
思考是數學家的工作方式之一。田野經常在爬山或散步時思考數學問題。
有一次,他和加拿大的一位教授朋友去八大處爬山,爬到一半時,倆人忽然對同一個數學問題的關鍵點不約而同有了思路。
“數學家無需把自己拴在實驗室里,或使用什么特殊器材,而是可以隨時隨地思考、隨時隨地進行科研工作。”純數學研究令田野十分著迷。
據田野的博士生導師張壽武講,田野經常會在半夜睡夢中突然有了思路,然后馬上撥通電話和他討論。
2012年,在去韓國參加浦港工大(POSTEH)國際冬季學校之前的兩周,田野當時在加拿大,臨行前他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看書,就在拉開圖書館椅子坐下的那一瞬間,靈光閃現,苦思冥想的BSD猜想就這樣找到了線索。
同事們常說,機器還有檢修的時候,而田野對工作的執著從未停歇。
由于多年前膝蓋軟骨損傷,他走路久了就會疼痛難忍,但他一直沒有時間去治療,或者說舍不得花時間去治療。
2014年初,因一個學術會議的行程取消,他終于抽出幾天時間去醫院做了手術。當術后麻醉的手剛剛可以活動時,躺在病床上的他便急忙拿出床頭的資料埋頭演算起來。術后三天,他便召集學生在病房里進行討論。一從醫院出來,他就坐著輪椅來到辦公室,又緊張地工作起來。
對他來說,一場手術后,除了幾個月無法再出差外,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化。
有中學生曾問他,怎樣才能學好數學,田野一字一頓地說 “興趣、興趣、興趣”。
發自內心的興趣,是他做數學研究的最大動力,這或許也是他能一直保持旺盛精力的秘密源泉。
厚積薄發攀登科學高峰
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田野拒絕了國外優越的工作邀請,毅然選擇回國,回到偶像陳景潤工作過的地方——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從事基礎數學研究。
“這里有自由的學術環境、良好的科研評價體系、科學的后勤保障管理。在這里科研人員可以從事自己喜好的方向,有機會和世界前沿無障礙交流。”
自由思考,厚積薄發,田野喜歡這樣的學術氛圍。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倡導的是,做科研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發表文章,而是攀登科學高峰,對人類的知識、對社會作出貢獻。
田野也是這樣的典型代表,他并沒有多少論文發表,然而發表的每一篇都是解決問題的“大”文章。
他在廣義費爾馬問題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其論文發表在《數學年刊》上。他還與合作者在著名七大數學“千禧問題”之一的BSD猜想上取得重要進展,給出了目前關于Abel簇的BSD猜想的最好結果。2017年至今,他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并獲得了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年會(ICCM)首屆最佳論文獎。
“2012年到現在是我研究狀態上最愉快的6年,這無關榮譽,我找到了更感興趣、更加深入的研究領域和方向。”田野興奮地說。
他帶領團隊在數論、算術代數幾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創性研究成果。比如在有千余年歷史的同余數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對相應的橢圓曲線證明了BSD猜想,被稱為“數論最古老未解問題重要的里程碑”。
今后一段時間,田野和團隊將繼續研究同余數問題的Goldfeld猜想。
信念與責任心引領前行
作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田野并沒有因為大腦完全填滿數學,而成為孤僻冷漠之人。
他傾心培養研究生,短短幾年已有8位博士、4位碩士畢業。每年都有四五位慕名而來的本科生、研究生跟隨他學習,他都欣然接受,并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培養他們。
他與學生亦師亦友,工作之余,常帶學生一起健走、爬山、旅游,對學生的生活和將來的工作都有周到的考慮。因為對自己的學生大事小事真正關心,還經常自掏腰包請學生吃飯,大家私下里都親切地稱田野為“田總”。
當然,“田總”也有發火的時候。有一次,他發現學生在研究中有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的嫌疑而大發雷霆。他最容忍不了的就是學術不端,要求自己的學生一定要堅守科研道德,維護科學尊嚴。
在他的帶領下,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優秀青年數學家團隊正在蓬勃發展。
基礎數學,注定是一個不會賺大錢的專業。而田野似乎對金錢沒有概念,他的學生們都知道田老師是“月光族”,因為他把自己每月收入的大部分都捐了出去。汶川地震、母親水窖、希望工程……每每都能看到田野的愛心捐款。
田野深知,作為中科院的研究人員,自己是“國家隊”的一員,必須心無旁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更是一名先鋒戰士,必須義無反顧。十幾年如一日,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責任心驅動著他在科學探索的征途上不斷前行。
學建校105周年、南開系列學校創建120周年。9月18日,著名華人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教授、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張益唐做客南開大學建校105周年學術報告會,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最......
文|綺云很多人對數學的厭惡,源于數學課上的糟糕經歷:沒有人向他們解釋那些數學定義從何而來、為何如此,他們提出“為什么1+1=2”卻被老師斥責,等等。華裔女性數學家鄭樂雋想要對所有數學成績不佳的人說:“......
“數學文化覽勝集”(共四冊),李國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李國偉是中國臺灣的組合數學家,研究興趣旁及數學哲學、數學史以及科學文化。最近他的新著“數學文化覽勝集”系列出版,《人物篇》《歷史......
“我是從我們柞水大山里走出來的。我們山里的孩子,吸收了大山的‘精華’,一步步走出秦嶺大山,用知識回報社會。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能走到的高度是你們也能走到的高度,你們甚至會比我走得更高,更遠。”著名數......
今年70歲的丘成棟近乎是一位“隱形”的華人數學家。內斂、寡言、不喜歡熱鬧,即使自己的數學成果,也很少會“廣而告之”。但在數學界,他的名字足夠響亮。不過,如果在網絡上搜索丘成棟,出來的結果十有八九是丘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儒新院士和田野研究員團隊在小型化自由電子相干光源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團隊實驗探索飛秒激光驅動的超短電子脈沖泵浦表面等離極化激元......
9月23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誕辰120周年。他是“東方第一幾何學家”,創立“微分幾何學派”,引領我......
◎本報記者操秀英“近些年,伴隨我國基礎研究的穩步發展,我國數學學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要穩定支持數學......
7月31日,全球華人科學界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盛會——第九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南京開幕。大會開幕式揭曉并頒發了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三大獎項:ICCM數學獎、陳省身獎和約翰·科茨國際合作獎(原ICCM......
7月30日下午,第九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召開前夕,江蘇國家應用數學(東南大學)中心揭牌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據悉,江蘇國家應用數學(東南大學)中心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旨在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