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重復在Nature期刊和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21篇心理學論文的大型研究中,來自中國、美國、瑞典、奧地利、新加坡、新西蘭、德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報道他們在62%的時間里得出與原始論文相同的結論。即便重復實驗與原始論文中的實驗取得相一致的結果,效應大小也會變小。他們認為假陽性和“膨脹效應大小(inflated effect size)”是這個領域的重復性問題的一部分。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8月2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valuating the replicability of social science experiments in Nature and Science between 2010 and 2015”。
圖片來自Nature Human Behaviour, doi:10.1038/s41562-018-0399-z。
論文共同作者、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Anna Dreber表示,“假陽性結果能夠讓初始的研究人員和其他的研究人員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用于實際上并不成立的結果上。這會浪費資源和導致效率低下,因此越早發現結果不成立,就會越好。”
除了這項最新研究中開展的重復嘗試之外,Dreber和她的同事們還測試了一種預測哪些研究結果確實是可重復的方法。他們要求大約200人(其中沒有一個人參與這些實驗)在類似股票市場的情景中對哪些結果會成功進行下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參與者對這些用于重復初始研究結果的研究進行了預測。
作為來自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一名參與者,Paul Smeets表示,“我對這些結果是否真地有意義進行了取樣測試。有些結果看起來很壯觀,但似乎也太好了而不可能是真的,這通常意味著它們就是如此。”
這21篇原始論文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發表,是從著名的Nature期刊和Science期刊中挑選出來的。這些論文的原始作者都收到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的重復情況,并被要求提供反饋。作為這些原始作者中的一員,美國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Will Gervais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了參與者在觀察羅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之前和之后的宗教虔誠。正如這種預測方法所預期的那樣,該研究并未得到重復。Gervais表示,“事后回想,我們的那項研究是非常愚蠢的。”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家Simine Vazire(未參與這項新的研究)表示,“我們不應當將Science期刊或Nature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視為一項特別強有力的發現或一名特別有能力的研究人員的標志。”這兩種期刊“并不是特別擅長挑選出真正強有力的發現或優秀的研究實踐。”這些期刊“并不是特別擅長選擇真正有力的發現或優秀的研究實踐。這種預測方法增加了我的挫折感,這是因為它表明存在著呈現這些論文本身的證據是否有說服力的線索。”
你是否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某次不小心誤食了變質的海鮮,結果上吐下瀉,之后哪怕只是看到類似的食物,甚至聞到一絲相關氣味,都會感到強烈的惡心和不適。這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現象,其實是大腦中一種深......
多重耐藥致病真菌的全球傳播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有必要發現具有獨特作用模式的抗真菌藥物。然而,由于已知化合物的高頻率重新發現和缺乏新的抗真菌藥物靶點,傳統的基于活性的篩選先前未描述的抗生素受到......
“超乎想象!”《自然》(Nature)審稿人在論文評審意見中說。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書山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指審稿人)大概都覺得太顛覆了,給我們的評審意見都是這樣的調調:你......
2025年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劉超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孫偉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
據新華社深圳2月18日報道,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于2月1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自然》)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常......
2025年,科學領域將迎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突破與挑戰,從新一代抗肥胖藥物的問世,到改變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再到關乎全球氣候政策的關鍵會議,這些發展不僅影響著科學研究的前沿,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
近日,國際頂級科學雜志《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家領銜發起、十八位兩院院士和十八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署名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
冠狀病毒已經在本世紀引發了三次重大疾病爆發,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懷疑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家族成員威脅著人類。但是,這些病原體中的許多都很難在實驗室中生長,這使得在它們襲擊之前研究它們并......
能夠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于科研人員可以說是夢寐以求的,其實,早在140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考證律......
中國學者關于CAR-T細胞療法的研究登上Nature(自然)官網頭條。10月5日Nature官網首頁,頭條文章關注中國學者發表的國際首個通用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成果。網站截圖10月5日,澎湃新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