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在線發表了四川農業大學陳學偉團隊、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Pamela Ronald團隊合作在水稻產量與抗病協同調控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關鍵基因IPA1既能提高產量又能提高稻瘟病抗性的調控新機制。
高產抗病品種的培育是水稻等糧食作物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傳統觀點認為,發育與抗性是相互拮抗的兩個生物學過程,然而,植物體內是如何實現這二者關系的協調共存呢?近年來,雖然已報道了多個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性的同時不影響產量,但在增加植物產量并提高抗性的單個基因尚未報道。
IPA1編碼植物所特有的SPL轉錄因子家族成員,是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核心元件之一。IPA1不僅能增加水稻產量,還可以提高水稻對稻瘟病的抗性。進一步研究發現其編碼蛋白IPA1的磷酸化修飾是平衡產量與抗性的關鍵調節樞紐。IPA1受稻瘟病菌誘導磷酸化,該磷酸化能改變IPA1與DNA序列的結合特性,通常情況下,IPA1結合DEP1等穗發育相關基因的啟動子,促進其表達,負責水稻理想株型的建成,調控水稻產量。受稻瘟病菌誘導磷酸化后的IPA1更傾向于結合抗病相關基因WRKY45的啟動子,促進其表達,增強免疫反應,提高抗病性。
從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轉錄因子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策略,到首次在臨床上成功實現實體瘤誘導肝腫瘤細胞轉化,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渭芬教授領銜的課題組,......
9月30日,記者從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長沙市瀏陽北盛展示基地,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粒兩優......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多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蛋白含量近16%的低升糖指數(GI)水稻品種。研究團隊還借助遺傳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確鎖定了賦予水稻低GI和......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從中國菰米中鑒定到兩個花青素合成的關鍵調控基因,通過轉水稻功能驗證闡明了其在水稻種子花青素生物強化中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
編者按:陳曦,中國科學院大學2024屆遺傳學專業博士畢業生(培養單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跟隨導師王二濤研究員圍繞水稻的共生與免疫信號平衡開展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近日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共同繪制了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質組圖譜,為水稻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質表達量資源,也為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多組學數據支撐作物智能設計育種提供了新......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近日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共同繪制了水稻全景定量蛋白質組圖譜,為水稻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質表達量資源,也為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多組學數據支撐作物智能設計育種提供了新......
“張院士,您的鞋頭咋斷裂了?”“啥?嘿嘿,我說咋感覺腳底漏風。”三伏炎炎赤日天,夏苗垂首如煙燃。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卻步履不停。7月23日,在泗洪現代農業產業園,張洪程沿著七公......
近日,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城市與環境學院袁文平教授團隊通過生態網絡云平臺(http://www.nesdc.org.cn/)更新發布了中國單季稻、雙季稻種植分布數據集,用戶可在線訪問獲取數據。單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