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颶風佛羅倫薩 圖片來源:twitter
颶風登陸,眾人逃離,本是常態,但卻有一群人逆風而上。近日,在颶風佛羅倫薩襲擊下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科研人員正為避免敏感樣本、昂貴儀器受颶風影響而部署新實驗,為在颶風期間收集數據作出努力。
完善颶風預測體系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員Yuepeng Li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颶風到來之前,工作人員已在颶風路徑附近部署一些設備測量風速、浪涌高度和浪涌剖面。研究人員一般每3或6小時預測一次颶風路徑,利用航跡預報颶風可能引起的風暴潮規模,以協助決策者和科學界確定疏散區來疏散民眾。
NOAA還參與了一項研究,利用幾架魚雷形狀的深海機器人滑翔機研究颶風。位于薩凡納的佐治亞大學斯基達韋海洋學研究所的滑翔機研究員凱瑟琳·愛德華茲表示,這些自動駕駛的飛行器能夠在整個風暴過程中繼續收集實時數據,這將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布更加精確的颶風預警和撤離信號提供依據。
研究人員在颶風后也擔任著災后重建的部分工作。Yuepeng Li表示,測量被損毀的房屋和建筑物,收集受災數據,確定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協助制定風暴后的救援和恢復方案都是研究人員的工作。
海洋生物如何逃離颶風
為避免颶風對科研儀器和數據的摧毀,研究船從水中被移出,露天的儀器被拆除或加固,海洋中珍貴的動物樣本被撤離……颶風給科學研究制造了不少麻煩,但一些研究人員可能是欣喜的,因為颶風也提供了研究機會。
杜克大學微生物學家Dana Hunt正計劃在畢業后進行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將研究生活在北卡羅來納州堰洲島水域中的細菌如何應對預計出現的風暴潮帶來的大量海水涌入,以及雨水帶來的巨大淡水增加。
更重要的是,佛羅倫薩為了解“鯨在颶風中如何行動”提供了機會。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此前已經給深海的鯨貼上了標簽,并將通過衛星監測它們的活動。
過去,漁民通過觀察海豚等海洋生物的異常表現預知天氣——海洋生物能夠預測颶風等極端惡劣天氣的到來,并及時逃離。“研究鯨等生物的逃離機制極具科研價值,但海洋生物行蹤不定、颶風發生頻率不定等因素使得這項研究難度十分大。”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邱永松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得益于颶風的物理海洋學研究
颶風佛羅倫薩抵達前,研究人員在颶風路徑中的建筑物上安裝了壓力傳感器,幫助科學家模擬風暴波浪的高度和形狀。與此同時,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工作人員在卡羅來納州、弗吉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安裝了190多個臨時風暴潮汐傳感器和水位測量儀。這些儀器提供的水位實時數據、海洋潮汐變化信息,能夠幫助應急響應人員預估颶風造成的損失,同時幫助研究人員改進未來風暴的預測模型。
曾在颶風高發地佛羅里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學習和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彭世球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颶風對上層海洋的攪拌所引起的近慣性震蕩及其對海水溫度、鹽度和其他生物化學特性的影響等物理海洋學和海洋生物(化學)學的相關研究,一直是業界的研究熱點。研究過程中,海上儀表觀測數據對建立復雜的計算機模型和提高其預測精度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物理海洋和海氣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建立的‘新一代南海海洋環境實時預報系統’,多次準確預測了我國南海和周邊海域的臺風路徑、強度以及伴隨的風暴潮和巨浪等海洋災害,包括對近期超強臺風‘山竹’過程的預報。”彭世球說。
此外,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海岸建筑專家Spencer Rogers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建筑物如何受到颶風風暴潮、海浪和侵蝕的影響,以及如何建立更好的風暴潮模型。
Li表示,他們從颶風中學到了很多,并根據颶風調整了研究方向。例如,2017年,在颶風哈維之后,研究人員了解到降雨可能導致內陸淡水洪水泛濫。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機器人技術與系統中心報道了一種通過壓覺和滑覺的共同感知來識別相似物體的方法。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通報》。觸覺作為人體基本感覺之一,不僅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
紙基比距傳感器是圍繞紙基材料的功能化設計的,根據待測目標觸發反應產生的可觀測距離信號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具有讀數直觀且操作簡便等優點,是新興的即時檢測裝置。近期,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繆......
四方光電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的財務報告,202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6.92億元,較2022年的6.02億元增長了14.82%,營業總成本為5.54億元,凈利潤為1.35億,凈利潤率為19.5%,較去......
5月19日,《新聞聯播》報道了基礎設施建設、糧食安全、旅游業發展、交通、物流等多個領域傳來的利好消息,各行各業的數據顯示,“中國號”這艘高質量發展的巨輪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不斷......
今年以來,各地大力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河南鄭州瞄準高端傳感器產業,短短三年時間,相關企業數量翻番,產值增長了20%。當地的傳感器產業是如何變大變強的?來看記者調研。記者來到鄭州幾家大......
現有的電子皮膚會隨材料拉伸而降低傳感精度。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解決了這項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難題。這種電子皮膚很有彈性,為機器人和其他設備提供類似人類皮膚的柔......
近日,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婉霞團隊,展示了一種基于Mie諧振的柔性超構傳感器陣列,于太赫茲超構傳感器研究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在《自然—通訊》發表。具有高空間分辨率的大面積柔性應變傳感器陣列......
《自然·氣候變化》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導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的極端冷上升流事件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這或使遷徙物種更易受到這類氣候事件不利影響的傷害。熱浪對海洋物種影響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對極端......
柔性溫度-壓力雙參數傳感器廣泛應用于人體健康監測和智能機器人傳感等領域,因而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目前柔性溫度-壓力傳感器基本都采用兩種獨立的傳感材料實現雙參數傳感功能,這不僅提高了傳感器的設計-集成......
【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自供電傳感器可從環境中獲取能量】《科創板日報》5日訊,來自美國頂尖學府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無需電池、自供電,且不產生污染的傳感器。研究團隊負責人、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