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器件的多功能化是應用電子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因而非硅基材料越來越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2016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鄢勇課題組與韓國蔚山科技大學教授Bartosz Grzybowski等人合作,采用金屬納米顆粒構建了雙層結構的二極管、電阻等電子元器件,并與各種金納米顆粒構建的傳感器件集成,實現了環境信號的采集、處理和報告,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 2016, 11, 603-608)上。其中,最重要的二極管的設計受到了傳統半導體pn結的啟發,將兩層帶有相反電荷的金納米顆粒薄膜面對面接觸,可遷移的對離子在熵驅動下由于濃度梯度相互擴散,從而在界面處建立內建電場,調控電子的不對稱輸運。
最近,鄢勇課題組將類似的設計理念推廣到無能隙的石墨烯材料中,采用帶相反電荷的氧化石墨烯作為活性層,高導電率的單壁碳納米管作為電極,實現了全碳材料pn二極管的構筑。該二極管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可以集成實現邏輯輸出,并且可以制備在柔性基底上等優點,相關成果以All carbon materials pn diode 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 2018, 9, 3750)上。另外,通過器件結構的創新,實現了單種帶電金屬納米顆粒二極管的構建。即采用碳納米管/石墨烯復合薄膜與金薄膜作為不對稱電極對,帶電金納米顆粒作為活性層,利用兩個電極特征電容值的差別,創造偏壓下的不對稱電荷分布,從而實現整流效應。同時,該課題組將其集成到礦石收音機的檢波電路中,基于自制的發射、傳送裝置,實現了音頻信號的解調。相關成果將以Switchable counterion gradients around charged metallic nanoparticles enable reception of radio waves 為題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2018, 4, eaau3546)上。這些工作為新型電子器件的設計、開發以及電子器件的多功能化提供了一些思路,也豐富了電子器件材料的可選性。
以上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571039)和中科院經費的支持。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
在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科研團隊進行了連續波速調管測試工作,首支速調管成品將于近日交付“中國復眼”工程二期,為我國深空探測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總臺央視記者任梅梅:中國科學院最新研制連續波速調管......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瀟源課題組和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韓衛清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具有微通道傳質-納米催化反應協同增效的二維化片層式催化劑,并對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過程中的構效關系與傳質-催化......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興發課題組等在納米毒理化學的理論設計方向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抗菌納米藥物反向篩選的計算與實驗集成方案》(IntegratedComputationaland......
2024年1月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陳西課題組在化學光遺傳領域取得新突破,開發出納米抗體型化學光遺傳平臺,其為光激活的小分子偶聯納米抗體二聚化系統(PANCID),用于時空分辨調控細胞進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團隊,聯合山東濱州醫學院教授張桂龍和魏鵬飛,設計出一種核殼結構銅基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腫瘤微環境響應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01【導讀】將二氧化碳氣體捕獲后通過電催化CO2還原反應(eCO2RR)轉化為燃料、合成氣或酒精、可再生電力等增值產品,是建立可持續循環經濟和減少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具吸引力的途徑之一。對于具有成本要......
2023年12月11日,衡昇質譜(北京)儀器有限公司宣布與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川大分測中心”)共建質譜實驗室。雙方將依托該共建實驗室,深耕元素標記與單納米顆粒領域研究,力爭取得更多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