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08 14:15 原文鏈接: 當我們在為陳列平鳴不平時,我們應該談些什么?

       10月1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公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結果,獎項同時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癥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幾乎同時,業界爆發出對“陳列平”的關注。

      華人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陳列平發現了PD-L1抗體在癌癥治療上的作用并將其推至臨床。業內專家評論,陳列平奠定了腫瘤免疫調節分子領域的半壁江山,這樣的一個人卻與“諾獎”擦肩而過,讓本屆諾貝爾獎的掌聲中夾雜著幾分唏噓。

      面對質疑之聲,“諾貝爾獎評委會不公正”“華人科學家陳列平應共獲此獎”……《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陳列平就此事做出的評論。

      《中國科學報》:關于此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結果,大家在質疑什么?

      陳列平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同事:諾獎頒獎要看給誰,以及為何頒獎。而此次諾獎的“這碗水”沒有“端平”,它的給法有點怪。

      首先,此次諾獎的獲獎標準和理由不清楚、不明確。不論獲獎理由是“發現該基因”“發現該基因的T細胞抑制功能”,還是“發現該基因對腫瘤的治療作用”,獲獎人都不應該是艾利森和本庶佑的組合。其次,在獲獎的調研報告解讀中也有部分夸張之處。

      《中國科學報》:這些質疑的依據是什么?

      陳列平同事:眾所周知,諾獎只頒給該領域的最早發現者。的確,毋庸置疑,艾利森發現了CTLA-4抗體對癌癥的治療功能,本庶佑發現了PD-1基因,陳列平發現了PD-L1基因。但真正把PD-1/PD-L1抗體引到腫瘤免疫治療的是陳列平,因此,陳列平應該屬于發現PD-1/PD-L1基因及其T細胞抑制功能,以及該途徑腫瘤治療功能的共同獲獎人之一。這三點都是陳列平的貢獻。

      如果是發現CTLA-4基因或者該基因的T細胞抑制功能,就給諾獎的話,艾利森則無權獲獎,因為他不是第一個發現CTLA-4基因及其T細胞抑制功能的科學家。

      某不具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獲得這么多諾獎,其實有其特有的門道,比如,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設立Japanese office,這其中有很多不宜公開的事情。對于此次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爭議,各有各的討論。受美國科學界主流影響,陳列平雖是美籍華人,但由于各種原因,他在美國科學界還是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壓制,甚至是排擠。出于民族感情,以及前年“復旦-中植科學獎”事件,我也替陳列平鳴不平。

      《中國科學報》:這次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到底公不公平?

      陳列平同事:此次諾獎的頒獎詞是“因發現抑制免疫調節的癌癥療法而得獎”,這對陳列平來說,非常不公平。正如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評論:“本庶佑的發現和抗癌藥物無關;艾利森的發現無法解釋為何PD-1如此重要,兩人得獎的真正原因是PD-1抗體是“神藥”,而從理論到實踐,把PD-1抗體推到現在的是陳列平”。

      某生物醫藥重大專項負責人:很多人沒有搞清楚諾獎的評選標準,這個問題和屠呦呦的青蒿素問題是一樣的。

      屠呦呦最早發現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得到了青蒿素粗品,后經過分離純化得到了青蒿素原型,后人再做也不過是工作改進,不屬于原創。而現在市場上的青蒿素,已經是基于屠呦呦的研究發現,進行結構改造后的青蒿素。

      陳列平的研究問題和這個類似,他不是這個靶點的原創發現者,他只是偶然發現這個靶點不錯,率先完成了后期的產品研發工作。陳列平做的是轉化應用,他的貢獻在于獨辟蹊徑,把這個靶點用在腫瘤治療上。

      其實,這項工作很多人在做,但這項工作風險很大,需要勇氣,且運氣和經費一個都不能少。一些人為陳列平鳴不平,大抵是不清楚諾貝爾獎的評獎標準,諾貝爾獎幾乎永遠不會授予做應用轉化的人,產業界的人士也不會得到,它只是基礎研究的狂歡。

      北京某三甲醫院院長:中國的部分科學家對諾獎的期望太高,屠呦呦獲諾獎國內很多人也說不公平。一方面,國人心中覺得瑞典不喜歡中國,不會把獎頒給中國人;另一方面,他們覺得我們的研究水平很高卻不容易被承認。其實諾獎的評審相對比較公正,這和諾獎是瑞典人所創立的沒關系,此外,陳列平是美籍華人。

      某不具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首次發現CTLA-4是在1987年,這也的確不是艾利森的成果,但他是第一個將CTLA-4作為癌癥治療靶點的人,這次諾獎的獲獎理由主要側重這一方面。就該領域的研究貢獻而言,誰拿這個獎,確實存在爭議,但確定的是,不可能是一幫人共享這個榮譽。如果存在第三個獲獎人,多位科學家都有資格競爭這個位置,艾利森和本庶佑是主要的貢獻者。

      《中國科學報》:在意獲獎與否的我們究竟應該在意什么?

      某生物醫藥重大專項負責人:我也不認為與諾獎擦肩而過的陳列平會有遺憾,他已經得到了屬于他的東西。通過此次事件,我認為我們不要太過于看重諾獎,因為它只代表基礎研究成果。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重視轉化研究,因為它能創造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發展,它所創造的效益也能使基礎研究收益。如果這些成果不能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發生重大聯系,比如,生物鐘影響我們的生活,青蒿素治療了瘧疾,PD-L1推動了抗腫瘤免疫療法……那么,這些論文將永遠是一堆廢紙。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我從心里真誠地對陳列平教授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華人免疫學家Tak Mak教授表示敬重。陳列平和Tak Mak都因其在腫瘤免疫學領域的發現和貢獻,而享譽國際免疫學界。我對這兩位科學家未獲得今年的諾獎表示惋惜。但是,我相信這兩位科學家作為國際一流的生物醫學家,對人類健康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載入生物醫學發展史冊。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教授黃剛:不管針對此次諾獎的爭議有多激烈,都不影響本庶佑獲獎,他當初就應該和利根川進一起拿到1987年的諾獎。

      在京都大學讀書時,有幸聆聽過本庶佑先生的課。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出的“做學問要做醍醐味的學問”。我理解的“醍醐味的學問”就是那些深思熟慮的研究,讓人有醍醐灌頂般感覺的學問,也就是他說的“Try not be the first one, try to be the unique one. ”意思是說要做開創新領域的工作,不要在一個成型的領域添磚加瓦。

      當時讀書的我聽得似懂非懂,回頭看看,一路走來,他自己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免疫重排、Notch通路、AID、PD1……每一個都是諾獎級的發現。諾獎公布后,有很多人為沒有拿到諾獎的幾位科學家鳴不平,確實遺憾。但是像本庶佑先生這樣,夠拿好幾次諾獎的人拿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二十年前在京都大學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會有這一天。


    相關文章

    舔石頭?數尸體鼻毛?一年一度搞笑諾貝爾獎“開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紙飛機滿堂飛,看似搞笑實則充滿科學趣味的搞笑諾貝爾獎“開獎”時刻。今年,獲得化學/地質獎的是著迷于舔石頭行為的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JanZalasiewicz。Zalasiewicz指......

    諾獎得主也翻車?被曝54篇論文涉嫌造假,剛撤回4篇PNAS

    截至2022年9月3日,GreggL.Semenza至少糾正了6篇文章,撤回了5篇文章。其中,在2022年9月2日,GreggL.Semenza撤回了4篇PNAS文章。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

    物理學家也是哲學家丨維爾切克訪談

    弗蘭克·威爾切克和阿道夫·普拉森西亞在訪談中當今的科學領域中充滿了科學家和人文學者之間的對話和互動。新知識的前沿是跨越傳統學科界限合作的產物。我相信,新知將在不同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員一起解決具體問題時碰......

    有錢有船有兩座諾貝爾獎?英國最牛啃老族敢對女王說No

    2013年11月19日,《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自然》雜志都登了同一條訃告。諾貝爾委員會官網也放上一張黑白照,以示悼念。這個普通的日子里,因他去世,世界顯得格外灰暗。他叫弗雷德里克·桑格。一個鮮......

    剛剛,2021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于北京時間10月6日17點45分正式揭曉,由來自德國的BenjaminList和來自美國的DavidMacMillan兩位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共同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聞發布會: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真鍋淑郎(SyukuroManabe)和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Hasselmann)、喬治·帕里西(GiorgioPar......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揭曉,光遺傳學會不會獲諾獎?

    北京時間2021年9月25日零點,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theLaskerAwards)公布,三位在光遺傳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獲得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獲獎理由:發現了可以激......

    因疫情影響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英國科學家羅杰·彭羅斯以......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大會在中國科協指導下,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中國國際經濟技術......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大會在中國科協指導下,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中國國際經濟技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