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17 13:33 原文鏈接: 大連化物所單核錳催化劑水氧化活性媲美自然光合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和博士管景奇等人發現由氮化石墨烯做基體穩定的單核錳活性中心化學水氧化活性轉化頻率高達200s-1以上,可與自然光合作用體系PSII多核錳(CaMn4O5)反應中心的水氧化活性相媲美,并提出單核錳反應中心上水氧化反應機理,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上。

      水氧化是水分解的速控步驟,也是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成的原初反應。開發高效穩定的水氧化催化劑是實現人工光合成(包括光催化、光電催化和電催化)的關鍵。經過科學家長期努力,人們了解到自然光合作用的水氧化反應(發生在光合體系II,PSII)上,其活性中心是多核錳(CaMn4O5),它顯示超高的活性(轉化頻率高達100-400s-1),在非常低的過電位下就可以高效氧化水。因此,人們長期以來努力模擬自然光合作用的多核錳催化劑結構,認為水氧化的活性中心至少要2個以上的金屬離子位點才能實現高效催化水氧化。大量文獻表明,許多金屬有機配合物分子催化劑的確顯示,雙金屬活性中心的耦合能有效降低水氧化反應活化能,但均相分子催化劑一般穩定性低,在水氧化過程自身容易被氧化破壞,不容易應用于實際的人工光合成體系中。

      李燦研究團隊一直致力于發展能夠將太陽能人工光合成體系穩定的多相水氧化催化劑,先后嘗試納米MnOx(JPCJ.Catal.), IrOx(ACS Catal.)和CoOx(Chem.Sci.JACS)催化劑并取得一定進展。研究發現,當CoOx、IrO2納米尺度減小到1-2nm時,水氧化活性(轉化頻率)可達到接近10s-1,是目前報道的多相催化劑水氧化活性較高的水平之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減小尺寸,直至單核Mn(Mn2+/Mn4+)時,科研人員發現水氧化活性突躍上升到200s-1,是目前報道的多相催化劑水氧化最高的活性,也達到PSII水氧化多核錳催化劑的水平。表征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單核錳催化劑上顯示與多核錳上不同的水氧化反應機理。這一研究進展不僅為發展太陽能人工光合成高效水氧化催化劑開拓了新的方向,也將引發人們在科學上對多核錳水氧化催化劑及其機理進行重新認識。

      以上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項目和UOP合作項目的資助。

     圖片.png

    大連化物所發現單核錳催化劑的水氧化活性可媲美自然光合作用催化劑



    相關文章

    甲醇電氧化催化劑助力高效混合海水電解制氫

    近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劉利峰團隊與廣東工業大學大學教授劉全兵團隊(負責理論計算)合作,在多元金屬間化合物甲醇電氧化催化劑助力高效混合海水電解制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材料》(......

    一種新型脫硝催化劑可調控電子結構和形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研制了一種新型脫硝催化劑TEOS&Mn-BTC。該催化劑是具有雙配體配位的空心海膽狀微球結構,該設計......

    科學家研發無硫催化劑實現烴基生物柴油綠色生產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傳來消息,該所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受阻型路易斯酸堿對(FLPs)催化劑。該催化劑在無任何添加劑的條件下,能夠實現油脂向綠色柴油的高效催化轉化,且......

    《自然》:巧制正丁醛,新型多相催化體系立大功

    《中國科學報》4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山西煤化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曹直團隊與中科合成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在多相催化劑上實現了丙烯氫甲酰化超高區域選擇性制取正丁醛。因正......

    精密測量院在分子篩催化劑上碳正離子親水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鄧風和徐君研究團隊在分子篩上多相催化反應碳正離子的親水性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發現在ZSM-5分子篩上進行的甲醇制碳氫化合物反應(MTH)中形成的環戊烯碳正離......

    氧化物催化劑與氧化物載體間存在界面限域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傅強團隊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開放的TiO2等氧化物載體表面能夠提供限域環境,并且驅動In2O3顆粒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氣氛中自發......

    新方法可直接測量催化劑顆粒內溫度分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葉茂、劉中民院士團隊在催化劑顆粒溫度測量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開發出單個工業分子篩催化劑顆粒內溫度分布三維時空分辨測量方法,揭示了強放熱的甲醇制烯烴反應過程中催化......

    高達5500小時!廈大團隊創制超高穩定性催化劑

    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野、傅鋼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姜政等,創制出高達5500小時以上壽命的超高穩定性In/Rh@S-1催化劑,在近熱力學平衡收率條件下,高選擇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連化物所等提出低濃度二氧化碳直接電解轉化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碳基資源電催化轉化研究組研究員汪國雄和高敦峰團隊,與大連工業大學教授安慶大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

    我國科研團隊創新催化劑合成方法,實現高效制甲醇

    記者2月24日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劉小浩教授團隊采用光誘導—鄰近沉積方法,通過精確控制雙原子位點的距離,產生優異的協同催化效應,實現二氧化碳加氫近100%選擇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