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22 15:02 原文鏈接: 西湖大學,“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樣本?

      10月20日,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擔任創校校長,錢穎一為董事會主席,楊振寧為董事會榮譽主席。

      從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的致辭能感受到,西湖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將在多個方面突破國內原有的教育體制,開啟中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試驗田。

      西湖大學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研究型”的大學,和當下國內很多高校追求規模效應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傳統大而全的高校可以傳授學生多方面的知識,但由于人數多,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相反,對于小而精的大學,學生人數少,可以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揚長避短,促進其快速成長。同時,大學科研實力與人數并沒有直接關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全校學生只有2000人左右,但其每1000個畢業生中就能夠產生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獎者密度最高的地方,其大學排名也一直穩居世界前十。

      在高起點方面,西湖大學的師資幾乎都是千里挑一,進入西湖大學任教的難度已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新進教師難度。傳統大學希望通過“人海戰術”獲得成功,寄托于20%的人特別突出,以彌補80%的人創新能力不足的漏洞。而在精英型大學里,每一位老師都能帶領自己的團隊在某個前沿領域的國際舞臺上大放光彩。

      同時,西湖大學在建校之初就已經標上“研究型”。與國內其他大學不一樣,其招收的前幾批學生全部為博士研究生,沒有本科生。這一點與國外某些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模式相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學院就是先招博士研究生,時機成熟后才招收少量本科生。這樣有利于學校引進的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建設自己的實驗平臺和人才隊伍,為“研究”打好基礎。

      西湖大學“教師治學,行政理校”,在有效破除高校行政化痼疾方面作了大膽嘗試。“教授治學”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通用法則,但在國內絕大部分高校都未得到真正實行。國內大部分學者都深知大學行政化對治學的不利影響。雖然過去10余年很多人呼吁去行政化,但至今切實執行的大學并沒有幾所。主要原因是在很多大學里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改革時會碰觸部分人員的利益。因而,對采用原有體制的高校強行推動改革并不容易。西湖大學作為一所全新的大學,在建校之初就將這種治學模式植入“體內”,使其一開始就具有“讓教授、學者治學”的基因,這將為其今后快速發展奠定基礎。西湖大學的這種辦學模式也勢必對國內其他大學的治學模式產生影響,形成“鲇魚效應”,促進它們的改革。

      西湖大學打破“唯論文數量、唯期刊影響因子、唯論文引用次數”的人才評價模式,將對現在國內絕大部分高校采用的“評價模式”形成沖擊。施一公在成立大會致辭中講到,“西湖大學將建設鼓勵創新的學術評價體系。無論是學術論文的數量和引用率,還是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都不會成為西湖大學學術評價的主要指標;在這里,對一位科學家的學術評價主要看其研究是否劍指相關領域的最前沿以及是否有實質性進展”。近些年中國高校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學術論文數量已穩居世界第二,未來幾年可能達到世界第一。但是,論文數量世界第二,不代表我國科研水平已經達到世界第二。在技術領域做第二能改變我國從無到有的格局,但是在科學領域只認“第一”的大背景下,只要研究工作有“跟風”性質,無論論文發表在何種高影響因子期刊,不論其獲得了多少次引用,其意義永遠低于最開始的“原創工作”。顯然,西湖大學的這種人才評價模式將對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高校采用的“評價模式”形成沖擊。這將促進良好學術生態的發展,讓真正“創新型人才”浮出水面,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

      可以預見,西湖大學將在大學規模、高校治學模式、人才評價體制、學校經濟來源與支配方式等各個方面為中國教育界帶來變化。正如施一公所說“西湖已至,未來可期”,期待西湖大學早日成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也希望中國高校以此為契機推動改革,早日屹立于國際一流大學行列。

    相關文章

    著名學者歸國入職西湖大學:只教學、不科研

    日前,美國貝勒醫學院解剖教學中心主任張曉明全職加入西湖大學。在張曉明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先后拿過19個教學獎。該獎項由學生投票選出,他幾乎每年都會蟬聯。與大多數全職回國的研究型教授不同,張曉明專注......

    西湖大學講席教授MarcoAmabili獲評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榮譽會士

    地震中的樓板振動,狂風中的橋梁擺動,氣流中的飛機顛簸……振動和動力學問題一直是影響大型工程結構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關鍵因素。據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官方消息,西湖大學機械工程講席教授MarcoA......

    陳華一:警惕將學生培養為“低配版AI”

    “一些學生不習慣質疑別人,也不習慣被別人質疑。”西湖大學數學講席教授陳華一認為,如果教育在平等意識方面存在缺位,就會導致學生一方面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當被別人質疑時會覺得被冒犯,從而難以成為在......

    西湖大學提出構建新型離子傳輸膜策略,靈感來自西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9月4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未來產業研究中心、理學院孫立成團隊近日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他們在西瓜皮膜的啟發下,......

    創造新的記錄!西湖大學1天2篇Cell

    葉綠體蛋白在ATP酶馬達的驅動下,通過葉綠體外膜(TOC)轉座子和葉綠體內膜(TIC)超復合體的轉座子導入。Ycf2-FtsHi復合體已被確定為葉綠體進口馬達。然而,其在前蛋白轉運過程中與TIC復合物......

    西湖大學石航獲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青年獎

    8月21日,在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上,西湖大學理學院副教授石航,榮獲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青年獎。頒獎現場2003年開始,中國化學會為紀念化學家黃耀曾先生對我國有機化學......

    騰訊杰出科學家鄭冶楓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2024年7月的最后一天,48歲的鄭冶楓第一次以大學教授的身份,站在了教室的講臺上。這是首期西湖大學人工智能暑期公開課舉辦的第三天。作為當天上午的主講人之一,身著灰色Polo衫、踩著一雙休閑帆布鞋,鄭......

    螢火蟲最初為什么發光?西湖大學研究:或不是為了說“我有毒”

    很多人都喜歡螢火蟲,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浪漫的氛圍。螢火蟲受訪者供圖它是為數不多的能發光的陸生生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螢火蟲發光的“用途”已包括求偶行為,迷惑、誘捕獵物,恐嚇獵食者等......

    西湖大學留學生學費定價是否代表未來方向

    盧曉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近日,西湖大學的本科留學生/國際學生學費定價引發了社會關注。作為一所民辦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中國本科生的學費定價為每年6000元人民幣,留學生學費定價約為每年35萬元人......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寄語新生

    “今年進入本科‘創新班’改革試點的第三年,報名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表明西湖大學這一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正在受到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認可和支持。”8月4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本科生開學典禮上致辭,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