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0月25日6時57分,“海洋二號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9月7日“海洋一號C”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后,中國在一個多月內發射的第二顆海洋衛星。

      什么是海洋衛星?這種衛星攜帶哪些有效載荷?“海洋二號B”衛星和“海洋一號C”衛星各有什么特點?中國在海洋衛星領域發展現狀如何?未來有什么規劃?這些無疑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九天之上對海洋明察秋毫

      海洋衛星是主要用于海洋水色色素的探測,為海洋生物的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污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服務而設計發射的一種人造地球衛星。“海洋二號B”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指出,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積的70%以上,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全球氣候的重要調節器,也是世界貿易的大通道。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海洋也將為人類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而開發、利用、保護海洋,必須增進對海洋的認知,人造地球衛星為人類大面積、高精度、全方位認識海洋,發展海洋經濟,維護海洋開發環境安全等提供了重要技術手段。中國作為海洋國家,在推進人類對海洋認知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方面肩負重要使命。因此,中國致力于擴大海洋衛星的應用領域和范圍,建立海洋衛星體系,推動建設海洋強國。

      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指出,海洋衛星能夠對全球海洋大范圍、長時期地觀測,為人類深入了解和認識海洋提供了其他觀測方式都無法替代的數據源。海洋衛星通過搭載各類遙感器來探測海洋環境信息。搭載遙感器類型不同,海洋衛星的功能也不同,具體來說可分為3類即海洋水色衛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和海洋監視監測衛星。

      蔣興偉介紹說,美國是世界上首個發展海洋衛星遙感技術的國家,在1978 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海洋衛星SEASAT。近40 年來,美國發展了海洋環境衛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和海洋水色衛星等不同類型的專用海洋衛星,實現了從空間獲取海洋水色和海洋動力環境信息的能力。1979年2月,蘇聯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宇宙-1076”,用于衛星試驗和海洋氣象、大氣物理參數的測量。之后,該國4代系列海洋衛星發射升空。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技術,發射了包括“Meteor-MN3”在內的用于海洋觀測的衛星。歐空局從1991年開始,接連發射了具有海洋觀測能力的ERS系列衛星和后續衛星Envisat 。2006年10月開始發射MetO系列衛星等。目前,全球共有海洋衛星或具備海洋探測功能的對地觀測衛星近百顆。

      構建觀海衛星星座體系

      剛剛發射入軌的“海洋二號B”衛星與2011年8月發射“海洋二號A”衛星一樣,都屬于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主要任務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獲得包括海面風場、浪高、海流、海面溫度等多種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警預報提供實測數據,為海洋防災減災、海洋權益維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科學研究等提供支撐服務。

      “海洋二號B”顯然是后來者居上,在兩個方面比“哥哥”“海洋二號A”高出一籌。一是本領更多。“海洋二號B”除了裝載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等載荷之外,新增了船舶識別和數據收集分系統,具備對全球船舶自動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中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的能力。二是系統融合更好。衛星作為高度集成的航天器,各系統之間融合至關重要。“海洋二號B”研制團隊在整星總裝、分系統、載荷、單機以及電纜包覆等環節做了針對性處理,使各個載荷之間互不影響,對海面高度、風場、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要素觀測更精確。

      “海洋一號C”衛星是“海洋一號”系列的第三顆衛星,在類型上屬于海洋水色衛星,用于觀測海水光學特征、葉綠素濃度、海表溫度和海洋污染物質,并兼顧觀測海水、淺海地形、海流特征等要素等。“海洋一號C”成功發射后,將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為中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也可為氣象、農業、水利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海洋一號C”裝載了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海岸帶成像儀、紫外成像儀、星上定標光譜儀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5個有效載荷。與“海洋一號A”和“海洋一號B”相比,該星觀測精度、觀測范圍、使用壽命均有大幅提升。比如,其攜帶的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幅寬更大,幾乎是A星搭載的兩倍,一天即可掃描全球的陸地和海洋。“海洋一號C”入軌以來,所有載荷運行狀態良好并已經回傳了大批高質量數據。

      2016年8月成功發射的“高分三號”是中國首顆兼顧海陸觀測的雷達成像衛星。它能全天候、全天時實現全球海洋和陸地信息的監視監測,并通過左右姿態機動擴大對地觀測范圍、提升快速響應能力。張慶君指出,在該衛星研制過程中,中國科學家攻克了整星機電熱一體化設計、多極化相控陣天線、脈沖大功率供電等多項關鍵技術,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分三號”不但可以監測中國臨近海域的風暴潮、熱帶氣旋、海冰、海面溢油、綠潮等,而且可以監視海岸帶、海面船舶、島礁人工設施、海上石油平臺等,為災害監測和評估、應對重大環境事件提供地理空間信息支持。“高分三號”的業務化應用,極大改善了中國民用天基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圖像全部依靠進口的狀態,為國內各行業用戶提供了高質量、高精度對地觀測數據,已成為中國實施海洋開發、陸地環境資源監測和防災減災的重要技術支撐。

      寶貴數據資源服務全球

      中國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海洋一號”“海洋二號”“高分三號”系列衛星為代表的海洋水色、海洋動力環境及海洋監視監測系列衛星,建立起了優勢互補的海洋遙感衛星觀測體系并已發揮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張慶君指出,根據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適應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海域使用管理、極地大洋管理和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的需求,中國應大力發展海洋系列衛星,為海洋災害的監測和防災減災建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統籌建設三類海洋衛星體系,構建中國海洋衛星星座。

      蔣興偉表示,根據中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海洋衛星業務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研制和發射上述3大類系列海洋衛星共十余顆。具體來說,在海洋水色衛星方面,“海洋一號C”將于2019年迎來小弟弟“海洋一號D”,與其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進行組網觀測,大幅提高水色衛星全球覆蓋能力。在海洋動力衛星方面,“海洋二號B”將陸續迎來后續星即“海洋二號C”和“海洋二號D”,實現3星組網,探測海面高度、海面風場和海面溫度信息。此外,還將發射中法海洋衛星、海洋鹽度探測衛星,它們作為新型海洋動力衛星將獲得海面波浪譜和海洋鹽度信息的探測數據。在海洋監視監測方面,“高分三號”將聯手未來發射的兩顆合成孔徑雷達業務衛星,組建監視觀測網絡

      三大類系列衛星同時在軌運行,可為海洋環境資源、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海洋安全等領域提供不同分辨率、不同時效、不同種類的豐富的多源海洋環境信息,同時還可服務于氣象、環境、交通、農業和水利等行業的部分業務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在努力搭建的海洋衛星星座系統是國際空間基礎設施,獲得的相關數據不僅服務自身,而且向世界各國和地區開放,廣泛造福于國際社會并且已經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從中受益。

      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究員、“海洋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張有廣介紹說,2012年10月,“海洋二號A”在美國應對“桑迪”颶風中立下汗馬功勞。該衛星提前1天成功觀測到“桑迪”并準確預測其移動方向,為有效防范贏得寶貴預警時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人員分析后指出,“海洋二號A”是全球唯一在軌獲取到颶風期間海面高度信息的衛星,為“桑迪”颶風的觀測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源。


    相關文章

    2030年,300顆星組網運行——解碼超低軌通遙一體衛星星座

    低軌星座建設是國家戰略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等功能的需求不斷增加。低軌星座建設可以提供更加精準、實時、高效的服務,滿......

    中歐合作“微笑”衛星轉入正樣研制計劃于2025年發射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北京時間2023年7月13日,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簡稱“微笑衛星”)中歐評審委員會主席正式簽署SMILE任務轉正樣設計評審報告,標志著該任務完成初樣階段全部......

    港媒:脆弱的海洋不應成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傾倒場

    中國日報網7月11日電日本政府不顧多國及該地區漁業團體的強烈反對,堅持今年夏天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對此,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刊文稱,脆弱的海洋不應成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的傾倒場。作者認......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

    7月9日晚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攜手遠征一號S上面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

    又一顆衛星成功發射!主要用于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0日11時1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又一顆衛星成功發射!主要用于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0日11時1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向海洋要食物,“中國飯碗”會有多豐富?建設“藍色糧倉”

    今天是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在我們生活的這顆蔚藍色星球上,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在綿長的海岸線上,點綴著一個又一個港口城市,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以領跑全球的水產養殖......

    以色列科學家為珊瑚尋找最后的棲息地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不斷加劇,預計到2030年,全球接近60%的珊瑚將會死亡。在以色列南部、紅海亞喀巴灣之濱的城市埃拉特,當地......

    Astranis成功測試了其用于互聯網連接的低成本衛星技術

    Astranis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太空公司,總部設在加州舊金山,其使命是為服務不足的地區帶來適當的互聯網連接。第一顆Astranis衛星現在已經進入太空,并且該技術正在按預期運行,因此該公司正在計劃......

    我國海洋衛星地面系統奠基人劉建強突發疾病去世

    記者從劉建強同志治喪委員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建強同志在工作會議現場突發疾病,送醫搶救無效,于2023年5月25日3時4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59......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