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6時57分,“海洋二號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9月7日“海洋一號C”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后,中國在一個多月內發射的第二顆海洋衛星。 什么是海洋衛星?這種衛星攜帶哪些有效載荷?“海洋二號B”衛星和“海洋一號C”衛星各有什么特點?中國在海洋衛星領域發展現狀如何?未來有什么規劃?這些無疑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九天之上對海洋明察秋毫 海洋衛星是主要用于海洋水色色素的探測,為海洋生物的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污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服務而設計發射的一種人造地球衛星。“海洋二號B”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指出,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積的70%以上,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全球氣候的重要調節器,也是世界貿易的大通道。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海洋也將為人類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而開發、利用、保護海洋,必須增進對海洋的認知,人造地球衛星為人類......閱讀全文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衛星,風云三號D星于上個月成功發射。 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16顆氣象衛星,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在軌氣象衛星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國家之一。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衛星,風云三號D星于上個月成功發射。經在軌測試后,該星將投入業務運行,成為我國低軌道下午觀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遙感(remote sensing,RS),字面理解即為“遙遠的感知”,是指由傳感器非接觸式地采集目標對象的電磁波信息,通過對電磁波信息的傳輸、變換和處理,定性、定量地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征與時空變化規律。按照遙感獲取信號方式,即電磁輻射能源的不同,遙感可以分為被動式遙感(pa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