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30 13:55 原文鏈接: 我國自主研發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完成首次科考

      10月26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在多個海域獲取了環境樣品和數據資料后順利靠岸。其間,“海星6000”最大下潛深度突破6000米,再創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剛介紹,“海星6000”是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聯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單位共同研制,是我國首臺自主研制成功的6000米級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裝備。

      據介紹,本次科考應用航次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組織,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同濟大學等單位冷泉宏生物、深海微生物及深海地質等領域的科學家參與。航次于2018年10月1日起航,歷時26天。

      在6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連續工作3小時,完成了6000米近海底航行觀察、生物調查、海底特征表層沉積聚成物獲取、泥樣和水樣采集、模擬黑匣子搜索打撈、標識物放置等,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創造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最大潛深的紀錄。

      在1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與在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研制的“冷泉號”著陸器和拉曼光譜儀等協同完成了冷泉區科考工作。“海星6000”對著陸器進行搜索、精準移位與協同觀測,通過搭載的拉曼光譜儀對收集的天然氣水合物開展了近海底原位探測,同時還進行了冷泉區水樣原位過濾固定及宏生物、沉積物與水樣的采集等。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級潛次中,一天內連續3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巖石和水樣采集等科考作業,獲取巖石樣品總量近400公斤,最大單體巖石重量61公斤。連續大強度的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該水下機器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歷時3年的研制過程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突破了超長鎧裝纜的實時狀態監控與安全管理、自適應電壓補償的長距離中頻高壓電能傳輸、近海底高精度懸停定位以及深海浮力調節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李碩表示,本航次是在2017年海試成功的基礎上,針對科學目標設計的科考應用航次,先后完成了9個不同深度的綜合科考潛次。此次“海星6000”科考應用任務圓滿完成,標志著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平臺和應用技術又邁上了新臺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開展6000米級深海科考作業的能力。

    相關文章

    中國自然資源科考從這里出發

    1950年9月5日中國科學院一間辦公室內60歲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望著窗外陷入沉思彼時,新中國百廢待興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作為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認為:謀求自給自足必須合理地配置資源......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十大進展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

    一批“大國重器”亮相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

    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跨越山海輸送清潔電能;世界首臺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如同海上大型“充電寶”……5月10日,在上海舉行的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南方電......

    搭載高精度傳感器還能以假亂真,智能軟體仿生魚“文鰩”問世

    雖然在空氣中的“體重”達到35斤,但在水里游動時,它卻靈活無比,令人與魚難辨真假。仿生魚“文鰩”。本文圖片均為上海海洋大學供圖4月20日,智能軟體仿生魚——“文鰩”問世。當日,上海海洋大學展示了這款智......

    全球唯一具備11000米鉆探能力科考船進入調試

    今天(4月1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我國首艘自主研制的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已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內全面建成。在廣東廣州市南沙區珠江口,“夢想”號大洋鉆探船正在進行......

    我國科考隊成功登頂卓奧友峰

    記者從“巔峰使命”卓奧友峰科考大本營指揮現場獲悉,2023年10月1日上午,第二次青藏科考卓奧友峰極高海拔綜合科考隊成功登頂8201米頂峰,18名科考登頂隊員將在峰頂完成自動氣象站架設、冰雪測厚、采集......

    凌晨,“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科考隊開始沖頂

    5月23日凌晨3時03分,202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科考隊一行11人從海拔8300米的科考突擊營地出發開始沖頂。本次登頂科考隊隊長是邊巴頓珠,扎西平措和普布次仁因身體原因在目前在6500米營地休......

    青藏科考:如何在高原上新建“接地氣”的綜合觀測站?

    根據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相關任務需求,從提出規劃到野外選址、從洽談確定到站點建設、從設備安裝到測試運行,第二次青藏科考項目“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亟需新建的一個重......

    國外設計出新型可變形水下機器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計制造出一個由重復單元構成的可變形水下機器人。該小型機器人采用新型模塊化系統,無需重新設計便可直接擴展尺寸。目前,大多數高密度材料在進行大尺寸應用時會產生一系列問題,而構成水下機器人......

    國外科考船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

    近期,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GA)、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調查者號”前往南極洲東部開展多項科學研究。此次科學考察航行為期7周,團隊成員由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研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