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1-12 19:02 原文鏈接: 生物大分子的“相變”

    編者按生物大分子的“相變”或者說“相分離”應該說近幾年來生命科學領域里面發展非常迅速的熱門領域。然而很多同行卻表示自己還沒搞清楚“相分離”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就已經火了。為什么說火了?除了同行私底下交談關于最新學術進展可以約莫了解一些之外,另一個風向標是觀察以CNS為代表的雜志發表相關論文的情況。截止到今日,2018年Science雜志就發表了3篇,而Cell雜志前不久一次性又發表了4篇。這種某個時期“研究井噴”的現象一般在某個領域剛出現不久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2006年出現iPS細胞后的一段時期以及2009年DNA去甲基化酶TET出現后的幾年。生物大分子“相分離”領域和iPS細胞還有TET的發現還不一樣,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對這個概念難以接受甚至有意的忽視。為了讓更多同行讀者能夠對“相分離”有一個基本認識,BioArt特別邀請到了本領域的權威專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丕龍研究員(2012年在Nature上發表了體外系統研究相變領域的第一篇文章)對近期的系列工作撰寫了非常有見地和深度的評論文章,以饗讀者!

    image.png

    今年4月19日出版的Cell雜志中的4篇“相分離”相關論文


    image.png


    “生物大分子相變” 簡稱“相變”,Phase transition)是最近幾年生化/細胞生物學上一個新興起的研究領域(BioArt注:無膜細胞器如核仁、有絲分裂紡錘體、中心體、各種細胞體和RNA顆粒,以及一些質膜下的信號傳導復合體的形成都是由特定組分的相變過程驅動的,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也與生物大分子的相變密切相關)。前不久,Nature有一個NEWS FEATURE,簡單介紹了這個領域的發展歷史及研究進展(Dolgin et al., 2018), “自然科研”做了翻譯https://mp.weixin.qq.com/s/Fkq5m2I3HulsKHrCYDEycg。這篇文章對2017年及以前的主要成果大多都涉及到了,在這里就不一一重復。只不過這篇NEWS FEATURE漏掉了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鄭詣先研究員和中科院生化細胞所朱學良老師的BuGZ“相變”的文章(Jiang et al., 2015)。這篇文章用大量數據和嚴格的邏輯證明BuGZ的“相變”對其功能至關重要(BioArt注:BuGZ是一個Intrinsically disordered蛋白,能夠影響微管的組裝,BuGZ富含的進化上保守的疏水性區域,能通過分子間的疏水相互作用使BuGZ形成大小不一的液滴狀結構,并從水溶液中分離出來。液滴的形成是可逆的,符合物質的相變特征。最終發現BuGZ的相變促進了紡錘體基質的組裝和紡錘體的形成,從而更進一步地揭示了這個蛋白對紡錘體以及其基質的組裝的功能。另外,這項研究也解釋了為什么在紡錘體基質里看不到像微管那樣的特異的固體結構)。鼓勵大家也讀一下。


    總的來說,1、大家認識到了“相變”在細胞里普遍存在。在今后的幾年到十幾年里,會有大量研究證明“相變”在更多的通路中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2、大家也開始認識到了“相變”失調是一些疾病(尤其是神經/肌肉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病因;3、據我所知,所有這個領域的科學家都期望通過“相變”這個視角重新審視相關疾病,通過干擾異常“相變”來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我們基于上述第一點和第二點中的觀察不難推斷出,細胞一定演變出嚴格調控“相變”的機制,使之只在正確的時間及正確的地點發生。例如,翻譯后修飾和分子伴侶的結合是其中兩種(最)基本的調控機制。充分利用細胞里這些已有的“調控相變的機制”干擾異常“相變”是達到治療疾病的重要突破口。


    本領域及相關疾病領域對上述第三點的等待可能不需要太久。最近一期的Cell雜志(Cell,173(3), April 19,2018)里有四篇文章同時報道了對稱或非對稱精氨酸二甲基化做為翻譯后修飾和核轉運蛋白transportin-1/karypherinβ2/TNPO1)做為分子伴侶抑制FUS(BioArt注:FUS全稱為Fused in sarcoma,是一種漸動人癥ALS中關鍵致病蛋白,也是一種RNA結合蛋白)等RNA結合蛋白(RBP)的相關的“相變” (Guo et al., 2018; Hofweber et al., 2018; Qamar et al., 2018; Yoshizawa et al., 2018) 。這四篇文章從不同角度,用不同但互補的實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結論。同期的一篇Minireview專門對這四篇文章做了很好的總結(Mikhaleva and Lemke,2018)。沒有必要在此重復具體細節。


    在我個人看來,上述四篇Cell論文中最具有啟示意義的數據結果如下:一些導致疾病的突變引起的異常“相變”對核轉運蛋白TNPO1的反應有兩類,第一類仍然能結合TNPO1,它們的異常“相變”會被TNPO1抑制;第二類則失去或部分失去結合TNPO1的能力,它們的異常“相變”也不會被TNPO1抑制。第一類突變仍然致病的可能原因是過多的異常“相變”overwhelm TNPO1的抑制作用,同時把TNPO1帶進異常“相變”反而干擾TNPO1的正常功能--核轉運。所以,能上調TNPO1的藥物可能減輕甚至治療第一類突變導致的疾病。第二類突變來說,能加強與TNPO1結合的藥物可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TNPO1能調控FUS等RBP的“相變”不應該是個例,有理由認為細胞內有若干其它生物大分子能特異的調控上述RBP及其它突變導致疾病蛋白(如Tau,Wegmann et al., 2018)的異常“相變”。利用細胞里這些已有的“調控相變的機制”干擾異常“相變”可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所以,這四篇文章為實現前面所述的第三點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為理論上的可行性提供一個實際案例。當更多學術界或工業界的科學家把目光和資源轉向這個全新的視角,有可能在死胡同許久的神經/肌肉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前景會豁然開朗。


    編后記“相變”這個領域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前不久蘇州冷泉港的染色質會議上就有不少專家閑聊的時候討論“相分離”的問題。如果染色質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爭議問題從生物大分子“相分離”的角度考慮,可能就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爭論了。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雖然本次冷泉港染色質大會上的報告找到“相分離”相關的還是難事,那么下一次(2020)的會議想必可能會有更多染色質與“相分離”的故事呈現。


    相關文章

    逐步完善糖分子指紋圖譜的全方位繪制,有望實現納米孔糖測序

    糖是一類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大分子,具有高度復雜的化學結構。目前,糖的結構解析依賴于傳統的色譜法、質譜法和核磁法等結構表征手段。雖然這些方法相對成熟,但存在檢測步驟復雜、無法實時動態檢測等局限性,無法......

    “生物大分子與微生物組”重點專項安排公示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和《財政部科技部......

    新突破!冷凍電鏡技術和多尺度分子模擬相結合成效頗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受邀在CurrentOpinioninStructuralBiology上發表綜述文章MultiscaleSimulationso......

    光譜技術研究單分子技術研究蛋白質相分離機制

    近日,《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柯莎研究組等的研究論文ConformationalexpansionofTauincondensatespromotesirreversib......

    梁艷:以器格物藥代動力學的廿載致知路

    走進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及藥代聯合實驗室20周年系列報道——梁艷教授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中藥是我國數千年的瑰寶,中藥的現代化研究也是歷年來我國5年科技戰略規劃里的重要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研究中藥......

    國撥經費近5億十四五“生物大分子與微生物組”指南發布

    今日,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大分子與微生物組”等“十四五”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生物大分子與微生物組”指南圍繞生物大分子與生命活動維持及調控關系等方面的基本科學原理、標......

    又一項生物大分子方向的2021年國自然基金項目指南發布

    生物大分子的動態修飾是指作為生命體系基本“元件”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糖脂等)時刻處于修飾位點與種類多變、時空特異和雙向可逆的化學修飾之中。生物大分子化學修飾的動態屬性在生物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特殊之年的儀式感

    上聯:自噬通路全清楚;下聯:相變性質都完美;橫批:科研順利“科味兒”濃濃的火紅春聯,環抱著一扇敞開的大門。門扉上貼者一個斗大的“發”字。“既是‘恭喜發財’,也是希望大家多多發表高質量研究成果。”生物大......

    脂肪是生物大分子嗎

    脂質是油、脂肪、類脂的總稱。食物中的油性物質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溫下是液體的稱作油,而把常溫下是固體的稱作脂肪。脂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

    西北農大重點實驗室發布生物大分子儀器采購誰中了?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部西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發布采購中標公告。據悉,此次采購設備為生物大分子分析儀,OctetRED96E中標,合同金額為258.3萬元。以下為摘要:一、項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