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1-22 14:15 原文鏈接: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量子信息勿過分炒作

      “有人宣傳說量子什么技術馬上可以走進千家萬戶,這是不對的,量子技術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早。”11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在“中國高新技術論壇——顛覆性創新技術主題論壇”上就量子計算機相關主題發表的演講中提到,近幾年量子信息“炒作太過分”。

      “量子世界確實神奇,但經過某些媒體、個別學者炒作以后,把量子信息弄得非常火,什么靈魂、宗教這些自然界搞不清的都可以歸結于量子糾纏,這是不對的。”事后,郭光燦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后來有媒體采訪我,我當時講得不多,但我想強調的主要觀點是,量子信息是科學,不是玄學!科普不應當是科幻。”

    “超光速信息傳輸”和“瞬移”

    量子技術做不到

      “從經典工具邁進到量子工具新時代,這是量子信息誕生的重大意義。但是,盡管量子時代的前景非常輝煌,但是它的路很漫長。”郭光燦說,“量子技術可以給人類帶來什么?有哪些潛在的應用?不能做什么?哪些是非科學的玄學?必須講清楚。隨著人們研究的不斷深入,可用的量子技術會不斷開拓出來。”

      在可用的量子技術中,量子計算機是“最重要的”。但是,郭光燦強調,量子技術有兩點“肯定做不到”:第一,量子世界不存在“超光速的信息傳輸”;第二,量子信息不可能把人瞬時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

      人們對“超光速的信息傳輸”的誤導,源于量子糾纏。“量子糾纏非常奇異:A、B兩個糾纏粒子,對其中一個粒子的‘測量’便瞬時引起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發生變化——這種瞬時的變化被認為是超光速的通信、‘幽靈般的超距效應’。”郭光燦說,其實,和經典世界一樣,量子世界并不存在超光速的信息傳輸。

      “那么‘幽靈’究竟是什么?事實是,兩個糾纏粒子之間的瞬時變化無需(未發生)任何信息的傳遞,真實的物理原因是它們的‘量子關聯’。”他說,量子關聯是產生這個現象的本質因素。

      而所謂量子信息技術可以把人瞬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只存在于科幻電影里。

      “可以負責任地說,量子技術肯定做不到瞬移,這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原理不通。”郭光燦說,“把科學幻想和神話當成科學知識來傳播,是將量子力學妖魔化。”

      量子計算機最大的不同:并行運算能力

      談到量子計算機,郭光燦院士首先提到了“摩爾定律的終結”。

      “一旦摩爾定律終結了,什么技術能繼續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量子計算技術。量子計算機與經典計算機的最大不同,是來自于量子世界特性的并行運算能力——量子計算機就是靠并行運算能力來加速運算速度的。”

      美國數學家Peter Shor提出了一種可以求解大數質因子分解的算法——“Shor算法”,這種方法可以破解當前已被廣泛使用的公開密鑰加密方法(RSA加密)。但是,這種算法要想分解一個位數較多的大數也是非常困難的。

      郭光燦舉例說,比如要分解一個129位大數的質因數,有科學家曾用1600臺計算機花了8個月的時間才分解成功——這也正是這一加密方法被廣泛應用的原因。然而,一旦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幾秒鐘就能破解。

      也就是說,一旦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現在廣泛使用的公開密碼體系將會瓦解。郭光燦說,最近美國已經宣布要把現有的公開密鑰分期分批淘汰,這也是因為“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已不再是遙遙無期了”。

      “經典計算機跟量子計算機相比,就好像算盤跟經典電子計算機相比一樣。因此,一旦通用的量子計算機問世,人類社會將會經歷天翻地覆的變化。”郭光燦表示。

    中國量子芯片“超導路線”遠遠落后

      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布局了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如今逐步聚焦到半導體量子芯片和超導固態體系。郭光燦介紹說,目前這兩個領域的進展各有千秋。

      超導體系方面,郭光燦說:“超導固態體系的好處是可擴展,缺點是量子相干性非常脆弱——如果量子計算機還沒來得及解決問題(量子相干性)就被破壞掉,那么運算就失敗了。因此,(對于超導路線)量子容錯是一個關鍵問題。”

      對于半導體量子芯片,郭光燦說,國際上目前已制備出三個比特的半導體量子芯片;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目前也已經做到三個量子比特,基本上達到國際水平。

      但郭光燦表示:“半導體路線雖然有進展,但是離終點還很遠。”他還提到,在超導量子芯片方面,國際上比較領先,相干時間已經延長到100微秒,量子比特數做到了十幾個,而國內在超導路線上遠遠落后。

      “量子計算機的主要困難,除了量子芯片的量子比特數要達到一定數量(可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至少需要1000個物理量子比特)之外,還要求量子相干時間足夠長,這需要采用量子糾錯和容錯技術,然而這兩項技術都很難實現。”郭光燦說,雖然理論上能夠解決,但做起來極其困難。

      “量子計算機的研制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問題。”郭光燦介紹說,其所涉及的硬件問題包括量子芯片、操控系統、測量系統等的研發以及用于制備量子芯片的材料等;軟件包括量子編碼、量子軟件、量子系統的結構等。

    “量子計算器”可能先出現

      關于“量子計算機何時能夠實現”這一問題,美國總統科學技術辦公室曾于2017年7月發文稱:“預計幾十個量子比特、可供早期量子計算機科學研究的系統可望在5年內實現。”歐盟委員會則在2017年5月于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歐洲量子會議上發布《量子宣言》,計劃“5年內發展量子計算機新算法,5~10年用大于100物理量子比特、有特定用途的量子計算機解決化學和材料科學難題”。

      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John Preskill曾提出“quantum supremacy”(被譯作“量子霸權”),用以表達一旦研制成功,“量子計算機將擁有傳統超級計算機所不具備的能力”。

      對此,郭光燦表示,要實現quantum supremacy,量子芯片的量子比特數起碼要達到100個左右,“也就是說做到經典計算機沒有辦法超越的水平可能要到100個邏輯比特左右”。

      不過,郭光燦認為,即使實現了“量子霸權”,其應用也非常有限,“只能用于功能比較低級的應用,而且是專用機不是通用機”。

      專用機是指在相干時間內處理特定任務的機器。不過,專用機盡管低級,其五臟俱全。“就像電子計算機普及以前,電子計算器先普及一樣,雖然功能很差,但它數據運算很全。將來很有可能是量子計算器產品率先上市。”郭光燦認為。


    相關文章

    二維材料可在室溫下保存量子信息

    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科學家首次發現,層狀二維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中的“單原子缺陷”可以將量子信息在室溫下保留幾微秒。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能夠在環境條件(......

    量子互聯網關鍵連接首次實現

    要克服量子信息長距離傳輸時的丟失難題,一種方法是將網絡分成更小的部分,并用共享量子態將它們全部連接起來。這就要求量子存儲設備必須能與另一個允許創建量子信息的設備“對話”。英德兩國研究人員首次創建了這樣......

    澳大利亞在單個原子中實現多重方式編碼量子信息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團隊宣布,可在硅芯片內的單個原子中以四種方式編碼量子信息。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量子信息是關于量子系統“狀態”所帶有的物理信息。研究人員選擇銻原子來編碼量子信息,......

    6位量子領域頂尖國際學者獲“墨子量子獎”

    9月20日晚,2020年度和2021年度“墨子量子獎”頒獎典禮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六位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領域的頂尖國際學者獲獎。為了推動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學研究特別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展,中國民間企業家......

    空間站與“卡脖子”,中國在警醒中爭取“逆襲”

    9月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施第二次出艙活動,舉世矚目。中國航天員身后的“太空之家”里,擬南芥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矮稈水稻也在奮力生長。自1987年中國首次將農作物種子送上天迄今的......

    在合肥這條大道上,量子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12.1%合肥高新區直接從事量子領域的科研人員達600人,合肥市量子信息產業相關ZL占全國的%,排名僅次于北京,位居全國第二。正因如此,合肥也被稱為“中國量子之都”。在安徽合肥高新區,有一條并不寬敞的......

    量子網絡的非局域性得到實驗檢驗

    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同行等合作,使用超糾纏實現基于對稱聯合測量的糾纏交換,展示了與標準貝爾態測量的非局域量子網絡完全不同的性質。研究成果日......

    美國將多項量子信息技術加入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

    2022年2月7日,美國更新了關鍵和新興技術(CET)清單,這是繼2020年10月發布《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戰略》后的首次更新。清單涉及的技術將在國家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此次清單中列出的技術涉及先進計算......

    《物理評論快報》:量子信息掩蔽首次實驗實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上饒師范學院李波、梁曉斌以及南開大學陳景靈合作,實驗實現光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將量子信息隱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糾纏態中。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未來5年美國發力AI和量子信息科學

    據美國媒體26日報道,特朗普政府當地時間周二宣布未來5年在人工智能(AI)和量子信息技術(QIS)領域增加投入10多億美元,其中7.65億美元來自政府部門,另外3億美元來自私營企業,用于興建12家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