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是“早起鳥”,有人則是“夜貓子”,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生物鐘。目前,多國科研人員正嘗試開發快速檢測人體生物鐘的新法,以期更好地了解人體,保障健康。
生物鐘是體內控制日常生物節律的系統,幫助調節人體40%左右的基因活動,睡眠、進食、體溫、血壓等的“節奏編排”均與之相關。測量人體生物鐘的常用方法是監測人體內褪黑素濃度的變化,不過此法要求研究對象長時間坐在暗室,每隔大約一小時采集一次血液或唾液樣本。
新一期《科學美國人》雜志刊文介紹說,為了開發更便捷、準確且廉價的檢測方法,國際上目前有3個團隊正在加緊研究,而且他們選擇了相同的研究方向,即通過測量血液中核糖核酸的變化來評估基因活動,然后利用機器學習算法計算出哪些基因能夠更好地揭示人體節律。
目前來看,各研究團隊已能夠做到只采血一至兩次就測出人體生物鐘。德國沙里泰大學醫院阿希姆·克拉默領銜的團隊開發出的檢測方法已非常接近臨床應用,利用該法測出的結果與使用褪黑素所測結果的差異僅在半小時之內。
研究人員表示,生物鐘紊亂與糖尿病、心臟病、抑郁癥等多種疾病相關,如能找到檢測人體生物鐘的簡便方法,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并治療這些疾病。
此外,相關檢測方法還有更多用途,比如可用于檢測人們頭一天晚上是否熬夜,準確率目前已超過90%。這可讓警察在處理交通事故時快速認定司機是否睡眠不足,或者幫助排查飛行員等對安全要求較高崗位的工作人員是否適合上崗。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聯合中山大學教授肖仕和德國馬普學會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BerndMueller-Roeber,研究發現生物鐘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節律的新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Jo......
光信號與生物鐘之間存在密切互作關系:一方面,光是重要的生物鐘授時因子,光信號通過與生物鐘核心振蕩器的多層級互作,馴導生物鐘,使植物生長和代謝的晝夜節律性與環境光周期同步,從而達到最優化的生長;另一方面......
眾所周知,晝夜節律是一種內源性的計時系統(生物鐘),大約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控制機體一系列生物過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謝循環和對病原體的免疫保護,也誘導了我們充滿節......
11月8日,《歐洲心臟雜志—數字健康》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晚上10點至11點之間睡覺與早睡或晚睡相比,患心臟病的風險更低。人體有一個24小時的內部時鐘,稱為晝夜節律,有助于調節身體和心理功能。該研究通......
如人類一樣,細胞也有“生物鐘”,會依據自然的“晝夜交替”周期來調節各類蛋白的高低表達,以此控制新陳代謝。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癌細胞卻“偷偷”在“加班”,能夠不顧晝夜節律來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加速擴張。......
就生物鐘而言,有人習慣早睡早起,有人則是晚睡晚起的“夜貓子”。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夜貓子”如果違背生物鐘作息,或更易抑郁、幸福感低。先前研究顯示,人體有351個基因與生物鐘類型有關。英國埃克塞特大......
抵抗衰老,延長健康壽命,一直是醫學工作者的最高理想。衰老的本質是長年的損傷積累和機體修復功能的下降,臨床表現為代謝病、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高發。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抵抗衰老?最近,Natur......
為了適應地球自轉引起的環境周期性變化,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進化出了內源計時器——生物鐘,它可以維持細胞內近24小時的基因表達節律性以適應環境中光溫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生物鐘參與調控植物體內幾乎所......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的相互作用對代謝健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睡眠與飲食時間不規律容易患肥胖癥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然而,關于生物鐘與飲食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仍知之甚......
關注睡眠|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而且已經是第21個世界睡眠日。呼吁大家不要僅在睡眠日關注睡眠,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睡眠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問題。近日,中國醫師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