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8日在京舉行。無苦味黃瓜培育、電網山火災害帶電防治、水力式升船機……這些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獲獎科研成果突破了哪些技術難題,又將如何影響和改變現實生產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基因研究培育出無苦味黃瓜新品種
黃瓜原產于印度,是當地傳統的草藥。經過遺傳變異,黃瓜的苦味基因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大受歡迎的可口蔬菜。
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項目,最突出的研究成果就是發現了控制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9個基因,并發現有兩個“開關”基因分別在葉片和果實中控制苦味物質的合成。把果實“開關”關上,不讓黃瓜變苦;把葉片“開關”打開,讓葉片苦來抗蟲。
利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以黃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破譯黃瓜基因密碼,開創了從“基因組到新品種”的新道路,成功培育了無苦味的美味黃瓜新品種。
“基因組研究推動了黃瓜基因的‘掘金時代’”。項目主要完成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認為,如何培育品質優良的蔬菜品種是老百姓關心的大事,也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黃瓜基因組在蔬菜中只是第一個。可喜的是,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也帶動了白菜、番茄等其他蔬菜的基因組研究。
極早期肺癌手術治療立竿見影
肺癌是癌癥中的頭號殺手,我國肺癌年死亡病例達61萬。外科切除是根治早中期肺癌的關鍵。
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項目,主要解決了早期肺癌手術中的三個重要技術難題:如何因人制宜制定手術方案?如何實現精準切除?如何避免陪綁化療?從而顯著提高了早中期肺癌的療效。
“個別早期肺癌的治療比感冒康復還快。”項目主要完成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說,課題組實現了因人制宜的精準手術體系,將部分極早期肺癌的手術進化為24小時出入院的日間手術。
以往早期術后化療方案是通過結合TNM分期進行“一刀切”的方法。而何建行團隊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這種傳統方法往往會讓許多不需要化療的低風險患者承受不必要的化療負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項目組建立了生存預測列線圖,準確對早期肺癌術后患者的復發風險進行分層評估,從而進行針對性治療。
如今,項目組建立了覆蓋全球的國內首個獲得認證的規范化培訓平臺,實現對國際胸科醫生規模化、常態化微創肺癌手術培訓,吸引國內外頂級醫院的胸科醫生加入受訓行列。
人類掌握了花卉栽培的密鑰
花卉栽培是一項與美麗打交道的事業。受相關影響,我國真正實現花卉業產業化栽培始于上世紀80年代。
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質高效栽培與運銷保鮮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圍繞花卉種植布局、良種篩選、應時供應、貯運保鮮等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項目主要完成人、中國農業大學高俊平教授說,該項目解決了“鮮花種在哪兒合適、如何種得好、如何運出去”這三大問題,讓鮮花消費走進千家萬戶。
項目組結合全國785個氣象站多年積累的氣象資料,開發出三種花卉在全國不同氣候生態區的季節性種植區劃模型。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菊花成年期轉化以及響應短日照成花的分子機制。項目組基于花卉開花生物學特性研究開發的栽培技術,讓月季等花卉在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實現生產的精細化。換句話說,人工即可控制月季在何時開放,從容應對花卉需求旺季。
長途運輸對花卉來說是致命傷害。為此,項目組圍繞三種花卉采后貯運鏈的關鍵環節進行了機理探索,研發了適合遠途運輸的薄膜包裝簡易氣調技術,可確保經3-4天運輸后,切花產品瓶插質量不下降。
電網遭遇山火災害也不拉閘停電
山火災害遍布全球,是近十年電網安全運行最嚴重的危害之一。一般情況下,山火爆發集中,且范圍大、時間短,容易造成大量線路跳閘停電和損毀。電網防山火長期依賴森林與城市消防,需要停電滅火,威脅電網安全和社會供電。
由于線路電壓高達1000千伏,傳統消防水車滅火易造成人員觸電傷亡,且線路所處山高達數百米,但一般消防車最高揚程僅100米,無法帶電高揚程滅火。
針對這些挑戰,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電網大范圍山火災害帶電防治關鍵技術”項目提出了電網山火災害不停電防治新思路,并形成多項首創的發明成果。
項目主要完成人、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路佳政介紹,該項目從定量預測、風險救援、水霧絕緣帶電高揚程滅火的新思路出發,盡可能解決了由大范圍山火帶來的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和民生問題。
該項目技術成熟,已通過電力、消防權威機構檢測并規模生產,在27個省市電網廣泛運用。2014年以來,成功應對2358處山火災害,國家電網公司山火跳閘率平均下降90%。
升船機完成從電力到水力驅動轉變
什么是升船機?升船機是指船舶通過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而設置的一種“通航建筑物”,即運載船舶的巨型電梯,可以使來往船舶順利過壩。
傳統升船機由電力驅動,有鋼絲繩卷揚式和齒輪齒條爬升式兩種。由于船廂漏水時不能正常運行,且河道水位快速變化時船廂對接困難,因此需要研究一種安全性更高、適應性更強、能自我平衡的新型升船機。
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水力式升船機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發明了一種利用水能作為提升動力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全新升船機,完成了從電力驅動到水力驅動的全新轉變。
項目主要完成人、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馬洪琪介紹,水力式升船機尤其適合大噸位、大水位變幅的升船機建設,在巖灘改擴建等多座工程論證中得到應用,在我國山區河流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有評價稱,該發明為高壩通航領域提供了一種全新、先進、實用的技術選擇,是升船機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月1日發布最新報告說,2022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約2000萬例,死亡病例約970萬例。這兩項數據中肺癌占比都是最高:新增肺癌病例250萬例,死亡病例180萬例。報......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月1日發布最新報告說,2022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約2000萬例,死亡病例約970萬例。這兩項數據中肺癌占比都是最高:新增肺癌病例250萬例,死亡病例180萬例。報......
1月24日,在安慶和平110千伏變電站施工現場,項目總工程師楊駿正在開展液壓挖掘機、裝載機等施工器械能源消耗量開展實測。據悉,此次能源消耗量實測采用的是國網安徽經研院構建的模塊化碳排放計量方案,并首次......
1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教授陸舜牽頭開展的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用于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圍手術期治療的Ⅲ期研究(NEOTORCH)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這成為全球......
輔助和新輔助免疫治療改善了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臨床結果。然而,檢查點抑制與化療的最佳組合仍然未知。2024年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學陸舜團隊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AMA(IF=121)在......
肺癌是全球癌癥致死的首位原因,而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15%,是所有肺癌亞型中惡性程度最高、預后最差的亞型,5年生存率僅為5%。與非小細胞肺癌形成鮮明對比,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手段單一,患者總生存率低。......
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15%,惡性程度高,難以通過基因突變信息獲得有效靶點和分子分型,導致其治療手段單一,患者總生存率一直止步不前。北京時間今天(1月5日)零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
肺癌是全球癌癥致死的首位原因,而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15%,是所有肺癌亞型中惡性程度最高、預后最差的亞型,5年生存率僅為5%。與非小細胞肺癌形成鮮明對比,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手段單一,患者總生存率低。......
肺癌是全球癌癥致死的首位原因,而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15%,是所有肺癌亞型中惡性程度最高、預后最差的亞型,5年生存率僅為5%。與非小細胞肺癌形成鮮明對比,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手段單一,患者總生存率低。......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新能源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旨在深入貫徹中央精神,積極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