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簡·迪安·米勒
Jan Dean Miller
美國
簡·迪安·米勒,男,1942年4月生,美國籍。美國猶他大學艾弗·托馬斯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由云南省提名。
米勒教授是冶金和礦物加工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在國際上第一個將礦物三維CT掃描技術應用于礦物結構解析和資源回收,迄今出版專業書籍9部,發表論文600余篇,獲授權發明ZL34項。曾獲美國采礦、冶金和勘探學會杰出會員獎、云南省政府外國專家彩云獎等。
35年來,米勒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動中美兩國冶金與礦物加工技術交流與合作,將國際先進礦冶技術和發展理念帶到中國。長期堅持與礦冶行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開展合作,幫助成立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米勒教授在猶他大學為我國培養包括博士、碩士等中青年領軍人才在內的留學人員及訪問學者150余人,開展教師、工程技術人員中短期專業技術培訓等700余人。在浮選表面化學基礎理論、高分辨率X射線顯微層析軟件開發及應用、噴氣式水力旋流浮選技術研究與應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對礦-水界面的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原創性工作。他與昆明理工大學等合作,為我國西部中低品位冶金礦產資源的利用和回收、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及污染控制、低品位鉀礦高效利用及鹽湖資源利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顯著推動了我國在該領域的資源利用率提升,有力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為我國現代礦冶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 詹姆斯·弗雷澤·斯托達特
James Fraser Stoddart
英國/美國
詹姆斯·弗雷澤·斯托達特,男,1942年5月生,英國美國雙國籍,有機超分子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愛丁堡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曾獲得2017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由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提名。
斯托達特教授是全球有機超分子化學和納米科學領域杰出的科學家。他創造性地發展出了機械鍵——一種基于分子機械互鎖結構的全新化學鍵,并成功合成了人工分子機器。斯托達特教授所提出的機械鍵概念成為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對化學領域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斯托達特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廣中美科技合作,他積極與我國學者開展分子科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顯著拓展了中國分子科學領域學者的國際視野,有效促進了中國分子科學研究機構的國際交流,極大提升了中國分子科學基礎研究的學術水平和國際聲望。他在中國捐資設立人才基金,專門用于鼓勵更多優秀的中國年輕人才從事化學領域研究;他積極推動在我國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為我國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人才培養以及一流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他還多次向我國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部門建言獻策,推動創新型社會建設、提升中國科技國際影響力。
三. 朱溢眉
Yimei Zhu
美國
朱溢眉,男,1952年5月生,美國籍。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終身教授,美國紐約石溪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前沿電子顯微學研究所創始人、所長。由中國科學院提名。
朱溢眉教授是世界電子顯微學領域的權威和領軍人物,國際著名材料物理學家。他在尖端顯微物質結構測試設備和分析方法領域取得重要開創性成果,推動了物理、化學和材料等學科發展,提升了人類在原子尺度、超快時間分辨、表面及原位物質觀察的水平,迄今共發表論文500余篇,獲引用18000余次。他多次受美國政府委派組織科學設備方向藍圖會議,為世界基礎科學儀器和設備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曾獲美國顯微學會的最高學術獎勵“杰出科學家獎”等。
朱溢眉教授長期致力于推動中美政府間科技交流與合作。受美國能源部委托,他多次組織高規格超導和量子材料領域雙邊研討會,開辟了中國科學院與美國能源部全新合作領域與機制。他積極促進雙邊科研合作, 為中國原子尺度表征和電子顯微學領域技術發展以及多個大型先進儀器設備平臺建設做出了貢獻。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成功組建了“中科院功能氧化物材料與應用國際創新團隊”和“中科院盧嘉錫國際創新團隊”,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搭建了全球領先、國內首臺兩百千伏超快四維電子顯微鏡,上海交通大學搭建了世界首創三兆伏、飛秒量級超快電子顯微鏡。多年來,他指導培養了眾多中國博士生和博士后,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子顯微學、凝聚態物理和納米材料領域培養了一批優秀青年領軍人才。
四. 彼得·喬治·布魯爾
Peter George Brewer
美國
彼得·喬治·布魯爾,男,1940年12月生,美國籍。美國蒙特利灣海洋研究所資深科學家,曾任美國蒙特利灣海洋研究所所長。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07年分享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2016年獲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海洋學最高榮譽莫里斯·尤因獎章,2017年獲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由中國科學院提名。
布魯爾博士是國際知名海洋地球化學家,開創了海洋酸化研究,提出了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的新觀點,并在世界范圍內領導海洋科學考察。共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其中11篇發表在自然或者科學雜志。
近十年來,布魯爾博士一直致力于與我國科學家開展合作交流。從邀請我國科學家參與美國深海探測航次到分享美國蒙特利灣海洋研究所的深海研究經驗;從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到參與“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設計、建造和應用,布魯爾博士一直在推動我國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他與我國科學家聯合開發深海原位探測技術,首次發現深海沉積物中甲烷的濃度被低估了約30倍,被自然和科學雜志同時報道和正面評述。在他的幫助下,中國科學院成立了深海極端環境與特殊生態系統創新國際團隊,取得了大量合作成果,包括使用我國深潛器平臺和自主研發的系列原位探測技術,在南海首次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并在自然界中發現存在超臨界態二氧化碳,引領了西太平洋深海科學發展。除中國科學院以外,布魯爾博士還和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多個團隊有深入合作,推動了中國深海研究的跨越式發展。
五. 孫立成
Licheng Sun
瑞典
孫立成,男,1962年8月生,瑞典籍。人工光合作用領域專家。瑞典皇家工學院分子器件首席教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由遼寧省提名。
孫立成教授長期從事太陽能燃料與太陽能電池科學前沿領域基礎研究,在高效水氧化催化劑設計合成、氧-氧鍵形成機理,以及光解水制氫分子器件設計與制備等領域取得了令國際同行矚目的科研成果。他是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德國Wiley期刊ChemSusChem編委會主席,曾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沃爾瑪克獎、國際先進材料協會智能能源技術獎等國際獎項。
從2000年起,孫立成教授開始與中國開展實質性科技合作。他在大連理工大學建立了人工光合作用研究中心,從海內外引進一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在分子催化水氧化等前沿科學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合作發表SCI論文400余篇,在解決人工光合作用關鍵科學問題方面,研制出目前效率最高的水氧化分子催化劑;提出了光解水制氫功能器件設計新策略,為研制高效穩定的人造樹葉奠定了基礎。他建立了該領域中歐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渠道,為我國培養、鍛煉和輸送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他與李燦院士共同發起并成功主辦了五屆 “Solar Fuels and Solar Cells” 高端國際學術會議。在他的積極策劃下,中國與歐、美、日、韓等多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科研合作,推動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化進程。18年來,他搭建了一條國際科技合作的紐帶和橋梁,推動了我國人工光合作用研究在國內普遍開展,為中國站在該領域的世界前沿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年一度的國際科學盛會再度舉行,“頂科天團”再聚上海,主題為“科學向新共創未來”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1月6日在上海開幕。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位頂尖科學家以線上或線下形式出席論壇,其中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記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道的......
VOCs前沿(vocs99)從天津市人民政府官網了解到,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天津市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文見文中)。《方案》明確,2018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
11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以下簡稱“中信所”)在北京召開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從中國科研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占比以及國際合作狀況等角度給出分析報告。根據中信所發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合發布《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8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9677.9億元,比上年增加2071.8......
2019年8月29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發布公司第18份年度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講述公司可持續發展活動和進展。報告總結了安捷倫在履行其企業責任方面所做的眾多工作,包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公開了2018年度部門決算。此次公布決算編報范圍包含中國科學院139個預算單位,其中事業單位125家,轉制單位14家。事業單位中,管理機構12家,科研機構102家,教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了2018年度部門決算。此次公布的決算編報范圍包括生態環境部單位共39個,包括部機關和38個二級預算單位。在2018年度,生態環境部收入合計1,154,......
近期,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發布了全國各事業單位2018年度報告書,主要包括單位的基本信息、年初和年終的凈資產統計、開展業務活動情況、績效和受獎懲及訴訟案件情況以及捐贈金額等內容。小編統計了38所一流......
近日,科技部正式發布了《科技部關于公布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的通知》。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環節,共產生了306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0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