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氮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標,因此在土壤的分析中,全氮的分析是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對土壤中全氮量的測定大都采用經典的開氏消煮-半微量蒸餾-滴定法,該方法穩定,但操作過程繁瑣。雖然后來又有了土壤養分測試儀,但是對于全氮的標準方法,還是經典的凱氏定氮儀凱氏定氮法。那么,如何改進凱氏定氮的不足,以簡化其測定過程。測土儀在全氮測定中很簡單,但是對于測土儀的推廣還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儀器的費用比較高。因此,我們還是具體分析下,如何提高凱氏定氮法。
原理:樣品中的硝態氮經水楊酸-硫酸固定后,用還原劑硫代硫酸鈉將被固定的硝基還原成氨基,再以硫酸鉀-硫酸銅-二氧化鈦混合物作催化劑將有機氮轉化為銨態氮,經堿化后蒸餾出來的氨用硼酸吸收,生成硼酸銨,銨離子與納氏試劑反應生成黃棕色絡合物,該絡合物的色度與氨氮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法測定。
1.修正的凱氏法消煮-凱氏定氮儀蒸餾-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測定全氮含量為(0·660±0·062)g/kg的國家標準土壤樣品GSS-7(n=6),實驗室內相對標準偏差為3·72%,相對標準偏差較小,精密度較高;平均值為0·641g/kg,En絕對值小于1,準確度較高。測定全氮含量0·2~0·8g/kg的實際樣品(n=6)時,實驗室內相對標準偏差為4·52%~8·67%,相對標準偏差較小,精密度較高;樣品及空白加標回收率為85·7%~98·7%,回收率較高,準確度較高。2.當樣品有機物含量較高或樣品pH值較高時,可酌情增加水楊酸/硫酸、Na2S2O3·5H2O及催化劑的用量,蒸餾時氫氧化鈉的用量也應相應增加,確保溶液呈強堿性,氨完全餾出。3.消煮時要嚴格掌握溫度,消煮液溫度宜在360℃~410℃之間。低于360℃,消煮不完全,高于410℃則易引起氮的損失,消煮完畢后消煮液不宜干涸。若采用本法中的消煮管規格,消煮溫度以溶液微沸、硫酸冷凝液在距消煮管底部約1/3處為宜。4.蒸餾時冷凝管末端應插入吸收液面下zui少1cm,冷凝水水溫不宜高,否則易導致氨吸收不完全。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7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涉及征求意見單位名單,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等,詳......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土壤環境研究室在土壤鐵礦物結合態有機碳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近日,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和Journ......
現有土壤修復處理時間長,污染物多樣化,處理技術缺乏通用性。因此,來自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可快速修復土壤中多種污染物的高溫電熱工藝。通過脈沖直流電輸入,使污染土壤在幾秒鐘內升至1000到3......
稻田是我國常見的農田類型,通常比相鄰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機碳和微生物殘體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謝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響應,對設計適當的農田管理......
在全球氣候和土地利用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深層土壤有機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區域尺度上,深層土壤樣品獲取困難,導致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變異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缺乏。中國科學......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已會同國家疾控局組織編制了《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一批)》,現聯合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
近期,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地理景觀遙感研究團隊對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估算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揭示了中國濕地土壤有機碳庫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和未來趨勢。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全球變化生物學......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豐富,并對氣候變化頗為敏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區永久性凍土層消融面積不斷擴大,加劇了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不穩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進了......
溫室氣體減排和碳生態封存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兩個關鍵過程。生物炭可以在土壤環境中長時間穩定存續進行直接碳封存,還可以通過改善土壤結構和優化微生物群落、減少土壤中溫室氣體排放、促進植物源碳的固存。目前,生物......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