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AH:空氣污染會影響后代的健康
一項新的動物研究顯示,父母在受孕前接觸臟空氣可能會給下一代帶來心臟病。
為了了解經常暴露在高污染空氣中的兒童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臟空氣對老鼠的影響。
俄亥俄州立大學護理學院生物醫學研究主任,研究資深作者Loren Wold表示:“我們發現這些后代在其一生的黃金時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臟問題,其影響非常強烈,有點令人震驚。”主要健康問題表現為心臟功能受損。與心臟病風險增加有關的炎癥標志物很高。他們有氧化應激標記,這是一種有益抗氧化劑含量低的狀態。對哺乳心臟功能至關重要的鈣調節蛋白被改變。這些老鼠年輕,健康 -與20歲的人類相當。
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
Loren Wold說:“這表明,與受污染有關的心臟問題甚至可能在懷孕前開始,如果這是真的,那么它在世界范圍內就會產生影響。”Wold和他的團隊還發現了基因相關差異的證據,這些差異可能解釋了他們所看到的心血管變化。他們研究了表觀遺傳調節因子,它們在基因表達中起著重要作用 -這意味著它們對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健康問題的易感性有影響。
“我研究了后代中重要的表觀遺傳調節因子,其中一些被激活,這可以解釋我們所看到的差異。下一步將是更詳細的分析,”研究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科學家Vineeta Tanwar說。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將來自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空氣濃縮,直至懸浮在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質 -達到與洛杉磯和北京等大城市相當的水平。該研究的重點是PM2.5的存在,PM2.5是一種小到足以從肺部進入血液的顆粒。測試小鼠每周呼吸這種空氣約30小時。
“平均而言,他們暴露于比美國環境保護局為每日空氣質量標準設定的顆粒物更少的顆粒物質,”Tanwar說。
然后,在交配期間將小鼠保持在正常空氣中,并且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后代與未暴露于污染空氣的小鼠的后代進行比較。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個基本的超聲心動圖,我們可以看到暴露于顆粒物質的小鼠的后代出現嚴重的心臟功能障礙,”Tanwar說。 “然后,我們開始研究單細胞和典型的心臟病標志物,并發現更多證據表明孕前污染可能會傷害后代。”
該研究僅關注男性后代,因為研究團隊希望將其重點放在第一次實驗上。展望未來,他們計劃比較男性和女性的后代,嘗試確定哪個父母的暴露可能對后代更重要,在老鼠的生命后期評估心臟健康,并探索暴露在臟空氣中的小鼠的卵子和精子的潛在變化。
“這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精子和卵子的變化如何將信息傳遞給后代引起心臟功能障礙?”Wold說。
他說,雖然需要進行更多的動物研究,但這項研究也為探索空氣污染對后代健康的作用打開了大門。 Wold說,例如,與新德里和北京居民接觸微粒物質的成年人一起工作可能是有道理的。
“我們已經知道人類會因接觸臟空氣,尤其是高血壓而產生嚴重的心血管效應。而且我們知道嬰兒在出生前后都會受到污染的傷害,”Wold說。
“了解在受孕前是否可能開始損傷至關重要。”
2. J Invest Med:空氣污染會提高口咽癌的發病率
DOI: 10.1136/jim-2016-000263
高水平的空氣污染物,特別是細顆粒物質(PM2.5)和較小程度的臭氧,可能與患口腔癌的風險增加有關,該研究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雜志上。
在世界許多地方,口腔癌新發病例和死于口腔癌的人數正在增加。已知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人們吃檳榔的習慣等。
人們還認為,暴露于重金屬和石油化工廠的排放與疾病的發展有關,而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已知對呼吸和心血管健康有害。
為了確定空氣污染物是否可能在口腔癌的發展中發揮作用,研究人員對國家癌癥,健康,保險和空氣質量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在2012 -13年,男性中診斷出1617例口腔癌。不出所料,吸煙和頻繁的檳榔咀嚼與診斷風險增加顯著相關。高水平的PM2.5也是如此。考慮到潛在的影響因素后,PM2.5水平的增加與口腔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原因。研究者們認為,目前空氣污染物如何導致口腔癌的原因并不清楚,并需要進一步研究。但他們認為,PM2.5的一些成分包括重金屬,以及多環芳烴等化合物,是已知的致癌劑。
3. AJRCCM:即使是無害的空氣污染對吸煙者也有害
doi.org/10.1164/rccm.201712-2526OC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就算是很低水平的空氣污染也會給吸煙者的肺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他們檢測了29名非吸煙者,71名沒有肺病的吸煙者和58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吸煙者。
研究人員發現兩組吸煙者的肺都會被美國環境保護局認為不足以造成危害的輕微空氣污染造成損傷。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吸煙者的肺中小的呼吸道表面的細胞會對空氣污染做出異常的反應,從而引起疾病。而不吸煙的人的肺中不會出現這種有害反應。
“這項研究的一個結論就是不要吸煙。”該研究資深作者、紐約-長老會/威爾康奈爾醫學中心的遺傳醫學系主席Ronald Crystal說道。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繼續追蹤這些沒有患COPD的吸煙者,以觀察他們是否也會患上肺病。“甚至是在安全或者無害的水平的空氣污染,對于吸煙者而言也許可能也是災難,他們也許會比非吸煙者遭受更大的危害。”Crystal在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道。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題為“Ambient Pollution Related Reprogramming of the Human Small Airway Epithelial Transcriptome”。
4. PLOS ONE:腎不好?可能是由于空氣污染!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0612
全美慢性腎病(CKD)流行呈現出地域差異,盡管其中一些差異可以通過病人風險因素的差異來解釋,但是還是存在顯著的無法解釋的差異。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由于其他未曾被研究環境因素所致,比如空氣污染。
為此,研究人員使用2010年醫療保險樣本和環境保護局空氣質量措施中關于1.1百萬人的數據,檢測了縣級水平空氣中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與確診的CKD流行情況的關系,研究人員使用了修正的泊松回歸模型去評估縣級PM2.5濃度和個人患CKD水平的聯系,并校正了年齡、性別、種族、高血壓、糖尿病和經濟狀態等因素。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縣之間確診CKD的患病率在0%-60%之間,中位值為16%。研究人員發現觀察到的縣級PM2.5濃度與CKD診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同時研究人員認為可以通過基于實驗室診斷CKD、測量個人暴露的多種污染物的方法來進一步驗證這些發現。
5.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空氣污染為什么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DOI: 10.1093/eurheartj/ehy481
環境空氣污染是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而空氣污染造成的大部分死亡和發病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知幾種顆粒物和氣體污染物會引發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風和心力衰竭等。
盡管關于空氣污染物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機理在持續更新,但是壓倒性的證據表明不同的污染物(包括所有的顆粒污染物:粗的、細的以及超細顆粒和氣體污染物:臭氧等)會對血管功能產生快速的影響。而內皮功能的改變似乎對信號轉導過程至關重要,最終導致了像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相關疾病。
而近日來自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總結了現有研究中顆粒污染物和氣體污染物對人和動物內皮功能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題為“Effects of gaseous and solid constituents of air pollution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研究人員強調了動物和人體研究中發現的致病機理,這些機理支持了不同的信號通路及它們各自以及協同對內皮功能產生的影響。研究人員還討論了現有的知識和實驗證據之間缺失的聯系。
最后,研究人員呼吁將空氣污染作為主要風險因素正式納入社會指導方針,并提供正式建議,以防止空氣污染對心血管造成不良影響。
6. Circulation:空氣污染伴隨心臟增大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健康人群在暴露于污染空氣環境中較長時間后沒回出現心臟增大的癥狀,這是心臟衰竭的早期指征之一。
雖然此前研究已經發現空氣污染與心臟疾病以及相關死亡風險的上升之間的密切聯系,但這項最近發表在《Circulation》雜志上的文章則提供證據表明這種影響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發現,即使暴露在輕度污染的空氣環境中,也會出現心臟增大的現象。這些變化往往出現在心臟衰竭病發的早期”。該研究的作者,心血管學家Nay Aung博士說道。
研究者們對英國境內的3920名暴露在輕度污染環境下的志愿者進行了相關的身體檢測。參與人群年齡在40-69歲之間,此前并沒有出現心臟疾病。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心臟增大的幅度很低,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十分顯著的。
研究者們認為,兩種特殊的交通污染物:一氧化氮以及細微顆粒,與心臟體積的增大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盡管該研究僅僅觀察了身體機能與空氣污染之間的相關性,并沒有觀察具體的后果。“因此我們并不清楚這些人群未來幾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然而,我們的發現對于預防心臟異常現象的發生仍然具有指導意義”。作者們說道。
7. Eur Respir J:戶外交通尾氣以及污染空氣會提高患哮喘的風險
DOI: 10.1183/13993003.02036-2017
根據最近發表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雜志上的一篇文章,長期暴露于街道公共交通以及臭氧環境中會提高人們患哮喘的風險。
這項研究表明戶外空氣污染與成年人患哮喘之間的相關性。
同時,該研究通過檢測8-異前列烷(一種可以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被認為是造成肺臟以及組織損傷的生物標志物)的含量,為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內在機制的解釋。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法國健康醫學研究所的Ana?s Havet稱:"我們早已知道短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氣環境中會提高哮喘的嚴重程度,住院幾率以及用藥幾率,但長期的暴露于哮喘之間的相關性研究還不夠充分。對此,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兩者之間的生物學聯系"。
通過對法國境內的608名成年人(其中240名患有哮喘,剩余人群沒有患有呼吸道疾病)進行追蹤調查,估測了長期暴露在高度擁擠的公共交通環境以及臭氧環境中對人們哮喘癥狀的影響。
此外,作者還研究了長期暴露于戶外污染空氣環境、8-異前列烷的呼出量以及哮喘的嚴重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高水平的8 -異前列烷會提高呼吸道的反應活性,從而提高粘液的分泌量以及呼吸道肌肉的收縮性,使得人們出現呼吸困難現象。
同時,作者利用無創手段檢測了參與者呼出的氣體中8-異前列烷的含量。
結果表明,高度擁擠的公共交通環境、臭氧環境以及8-異前列烷的含量會提高哮喘的患病風險。
7月11日,當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第二級未能達到足夠高的軌道時,它發射的20顆星鏈衛星注定要以失敗告終。幾天之內,這些衛星就會落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成“人為流星雨”。這種“火熱的脫軌”是航天器使用......
湖北省大氣氧化性與臭氧污染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湖北省大氣氧化性與臭氧污染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湖北省政府采購電子交易數據匯聚平臺(網址:https://czt.hub......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規范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一般檢測的環境、容器、試劑都是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1、環境污染儀器室的有害氣體、氣溶液、灰塵等等都能造成污染,影響檢測結果,這種污染很難校正。因此,儀器室與其他實驗室應隔離,保持清潔,儀器室內應安裝空......
細胞抑制劑會對水生生物造成重大危害。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癌癥是最令人擔憂的全球疾病之一。2020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癌癥,預計到2040年,癌癥新增病例將增至2950萬例。......
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在空氣作為摻雜劑的幫助下,可讓有機半導體變得更具導電性。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是邁向未來生產廉價和可持續有機半導體的重要一步。林雪平大學副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張佳欣)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在空氣作為摻雜劑的幫助下,可讓有機......
環境空氣、污染源監測及實驗室分析設備租賃服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中化商務電子招投標平臺http://e.sinochemitc.com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6月05日09點30分(北京時間......
硫酸羥胺。課題組供圖羥胺是一種重要的化工中間體,在醫藥、農藥、紡織、電子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耿志剛團隊另辟蹊徑,設計出一種全新的、可持續的方法成功合成羥胺。他們通過等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