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新能源中心潘旭課題組在研究制備高效穩定的2D/3D鈣鈦礦太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引入含鹵素官能團的疏水銨鹽提高二維/三維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的效率和穩定性》(Introduction of hydrophobic ammonium salts with halogen functional groups for high-efficiency and stable 2D/3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為題發表于《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0.1002/adfm.201807565)。
過去幾年里,有機-無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研究取得飛速發展,認證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23.7%。2D鈣鈦礦材料由于其相對于3D鈣鈦礦具有更高的穩定性而引起了廣泛關注,掀起了研究熱潮。然而,銨鹽的本質疏水性能對電池的長期濕度穩定性有很大影響,引入長鏈烷基銨鹽可以增加其疏水性能,但因為影響了層間的電荷傳輸而限制了電池效率的提升。因此,通過引入合適尺寸的疏水性銨鹽,設計新型高效穩定的2D/3D鈣鈦礦太陽電池成為挑戰。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劉國震等通過引入含有鹵素官能團的短鏈銨鹽,有效增加銨鹽的疏水特性,在提高電池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器件的穩定性,最終獲得高效穩定的2D/3D鈣鈦礦太陽電池。在銫/甲咪混合陽離子3D鈣鈦礦材料中,分別引入2-氯乙胺鹽酸鹽(CEA)和2-溴乙胺氫溴酸鹽(BEA)形成2D/3D鈣鈦礦結構,研究對鈣鈦礦薄膜的光電性能和穩定性的影響,最終獲得了高結晶性、平整致密形貌的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當引入5%的2-氯乙胺鹽酸鹽,電池獲得了20.08%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相比于3D鈣鈦礦器件的18.97%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含有鹵素官能團銨鹽的引入,大大增加了電池的濕度穩定性,器件在50±5%的相對濕度下老化2400小時,2D/3D鈣鈦礦器件仍保持了92%的初始效率,而3D鈣鈦礦器件僅保持了60%的初始效率。此外,2D/3D鈣鈦礦器件還展現了優異的熱穩定性和紫外光照穩定性。
3D和2D/3D鈣鈦礦材料及相應器件的濕度穩定性
近日,南開大學研究團隊在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實現“低銦無銀”,在節約制造成本的基礎上,讓硅異質結(SHJ)太陽電池轉換效率接近26%,這是目前已發表的“低銦”SHJ太陽電池研究中的......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研究者就發明了單晶硅太陽電池,利用單晶硅晶圓實現了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突破,并成功用于人造衛星,當時的光電轉換效率僅有5%左右。近幾年,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工程和高......
太陽電池可以隨意折疊、任意彎曲嗎?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最新消息說,中國科學家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們通過合作成功破解了硅片的“力學短板”,顯著提升硅片“柔韌性”,研發出柔性單晶硅太陽電池技......
盡管目前鈣鈦礦/硅疊層太陽電池效率可達到33.2%,但鈣鈦礦活性層的長期穩定性是阻礙鈣鈦礦/硅疊層太陽電池商業化的最緊迫問題之一。目前提高鈣鈦礦器件穩定性通常基于封裝工藝、晶體調控工程、缺陷鈍化方法和......
近日,暨南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麥耀華團隊聯合河北大學副教授李志強團隊在高效柔性硒化銻(Sb2Se3)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發表于ACSEnergyLetters雜志。暨南大學博士梁......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微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新能源技術中心劉正新團隊在非晶硅/晶體硅異質結(SHJ)太陽電池的摻雜非晶硅(a-Si:H)薄膜中發現反常Staebler-Wronski......
25.7%,這是鈣鈦礦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短短十幾年內突破的新峰值,已經超過了目前廣泛使用的硅基光伏發電效率,但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市場應用卻沒有硅基光伏廣泛,產能不到傳統硅基光伏的千分之一。“鈣鈦礦太......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部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與陜西師范大學教授趙奎合作,在二維Dion-Jacobson(DJ)鈣鈦礦成膜控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制備出高效率芳香族......
柔性高效太陽電池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裝備等領域有重要應用。針對柔性高效Ⅲ-V化合物半導體多結太陽電池制備中存在的光電流匹配的多結材料高質量生長以及大尺寸外延材料的剝離和轉移等技術難題,中......
多晶硅鈍化接觸技術(通常稱TOPCon,也稱為POLO、PERPoly、monoPolyTM、iTOPConTM、PERTOPTM)被廣泛認為是最有希望的繼PERC電池之后的下一代高效晶硅電池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