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使醫療技術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進步,多項研究成果表明,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療法在遺傳病治療中有很大的應用前景。2017年,Spark公司的創新基因療法Luxturna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患有特定遺傳性眼疾的成人和兒童患者,為基因療法研究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2月18日,《自然醫學》雜志同期發表了三篇基因療法相關文章,展示了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療法治療罕見遺傳病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在杜氏肌營養不良(DMD)基因治療長期療效及安全性研究中,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基于CRISPR的基因療法可以在一年的時間里,安全、穩定地糾正小鼠體內的DMD。研究中也觀察到了免疫反應和脫靶效應,但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該療法是安全有效的,后續仍需進行仔細地監測驗證研究。接下來,我們重點了解一下這項研究。
該研究由杜克大學Charles Gersbach教授領導完成,其研究團隊自2009年起就致力于DMD的基因療法研究開發。DMD由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的編碼基因突變導致。如果編碼抗肌萎縮蛋白的一個或多個外顯子發生突變,機體就無法產生抗肌萎縮蛋白,進而導致肌肉緩慢地斷裂和退化。基于該機制,Gersbach教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CRISPR的基因療法(AAV為載體)。該療法是利用CRISPR/Cas9切斷抗肌萎縮蛋白外顯子周圍發生突變的基因,再利用人體的自然DNA修復系統將剩下的基因重新“縫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一個縮短的、具有正常功能的抗肌萎縮蛋白編碼基因。
在動物模型試驗中,研究團隊選用了成年和新出生的DMD小鼠模型。研究人員為DMD小鼠模型實施了單劑量靜脈注射的上述基因療法,并進行了追蹤。前8周研究結果顯示,小鼠的抗肌萎縮蛋白功能得到恢復,肌肉力量增強,表明該基因療法確實有效。
此前的DMD治療研究都集中于抗肌萎縮蛋白的短期恢復,通常在治療后4-8周進行評估。然而,基因編輯會導致永久性的基因改變,所以探索該基因療法可能帶來其他后果,以及療效的持久性至關重要。在接下來的一年中,研究人員對注入小鼠體內的CRISPR系統編輯效果進行了檢測跟蹤。令人驚喜的是,研究結果表明,該療法不僅成功編輯了小鼠體內的缺陷基因,并使其獲得了長期表達抗肌萎縮蛋白的能力,所有的老鼠在治療一年后都表現良好!
除了療效,基因編輯的脫靶問題也非常惹人關注。為了全面研究該基因療法產生的所有基因編輯事件,研究團隊采用了一種DNA測序方法,該方法可報告任何基因編輯類型。研究發現,除了預期的目標外顯子外,還有許多種其他編輯類型,包括來自CRISPR/Cas9系統病毒載體的高水平DNA序列插入。
經過對組織類型和CRISPR輸送劑量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多達一半的基因編輯會導致這些脫靶效應。雖然該結果令人驚訝,但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這些非預期的DNA序列變化并不會影響該基因療法對DMD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雖然如此,研究人員表示,任何非預期的基因編輯結果都有潛在的價值,這些基因編輯事件在未來研究的方法設計、識別和減少脫靶效應中都有重要作用。
圖:未治療DMD小鼠模型(左)和使用該基因療法治療一年后的DMD小鼠模型(右)。綠色表示抗肌萎縮蛋白基因表達水平較高,黑斑表示來自小鼠的T細胞響應細菌Cas9蛋白,表明存在免疫反應。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小鼠的免疫系統可對Cas9產生反應,這可能干擾CRISPR的編輯效果。為此,研究團隊還監測了小鼠模型對Cas9蛋白產生的所有免疫反應。研究人員在成年小鼠模型中觀察到了抗體和T細胞對Cas9的反應,但這些免疫反應似乎都沒有在小鼠體內產生任何毒性,且沒有影響治療效果;新出生的小鼠模型則沒有類似的免疫反應。同時,研究人員也在開發新的策略來限制Cas9的表達或在短時間內僅將CRISPR/Cas9系統輸送到肌肉細胞,以減少可能的免疫反應。
與該研究同期發表的還有另外兩篇文章,都是針對早衰綜合征(HGPS)的基因治療展開,文章題目分別為“Development of a CRISPR/Cas9-based therapy for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和“Single-dose CRISPR–Cas9 therapy extends lifespan of mice with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前一項研究由西班牙和英國科學家合作完成,后一項由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科學家領導完成。
HGPS是由LMNA基因點突變引起的一種罕見致死性遺傳病。該病的患者自童年開始就快速地衰老,目前還沒有針對HGPS的有效治療。已有研究發現,Lamin A蛋白的編碼基因LMNA的突變,促使機體產生了孕激素有毒異構體,這是HGPS的主要致病原因。
在西班牙科學家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探討了一種基于CRISPR/Cas9基因療法的有效性,該方法通過在LMNA基因中引入移碼突變,阻斷Lamin A蛋白和孕激素的積累,來恢復HGPS引起的細胞成分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該基因療法可廣泛地改善HGPS小鼠的表型,并延長壽命。
在由美國科學家領導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單劑量全身性注射AAV病毒介導的CRISPR/Cas9組分,來降低小鼠模型中的Lamin A蛋白/孕激素水平,以抑制HGPS的發生。研究結果顯示,該基因療法改善了HGPS小鼠的健康狀況,并延長了小鼠的壽命。以上兩項研究均展示了CRISPR/Cas9在HGPS小鼠模型中的治療效果,也為在其他目前無法治愈的罕見疾病中使用CRISPR/Cas9開辟了道路。
基因療法已經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和跨國制藥巨頭的關注。2018年12月1日,美國FDA已經接受Editas Medicine公司為EDIT-101遞交的IND申請,允許該公司開展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手段治療Leber先天性黑朦10型患者(LCA10)的臨床試驗。EDIT-101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款在人體內使用的CRISPR療法。此外,還有多項針對艾滋病、血友病、地中海貧血、心血管病、腎病、肺病等疾病的基因療法研究正在進行,部分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希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多安全有效的基因療法能夠開發出來,為推進科學和人類健康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資料:
1. Long-term evaluation of AAV-CRISPR genome editing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2. Single CRISPR treatment provides long-term benefits in mice
3. Development of a CRISPR/Cas9-based therapy for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4. Single-dose CRISPR–Cas9 therapy extends lifespan of mice with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2日報道,弓頭鯨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很少受癌癥的影響。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弓頭鯨的細胞似乎能比人類或小鼠的細胞更快速有效地修復DNA,這或許可解釋為什么它......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編輯的人類心臟細胞注射到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體內,結果表明,這一方法能使更多大鼠存活,并延長其運動時間,相關技術的人體試驗可能在202......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編輯的人類心臟細胞注射到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體內,結果表明,這一方法能使更多大鼠存活,并延長其運動時間,相關技術的人體試驗可能在202......
近年來,DNA和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技發展的熱門議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它們之間便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例如,DNA和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研究特定基因組的變異和功能。科學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來分析......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在人類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DNA堿基對。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人口和公共衛生科學助理教授StevenGazal博士正在執行一項任務,回答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為什么盡管......
來自耶魯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大約10000個遺傳信息片段的缺失使人類與我們最親近的靈長類親屬有所區別。這些保守的缺失,與認知功能和腦細胞的形成有關,表明了一種進化優勢,改變了我們基因的功......
未來的數據中心可能會取消硬盤庫,轉而使用大自然已經使用了數十億年的存儲介質--DNA。在使之成為現實的一個重要步驟中,科學家們已經創建了一個使用微膠囊讀取和組織文件的新系統。像人類建造的許多東西一樣,......
事實證明,改性病毒是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材料送入細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們價格昂貴,難以擴展,而且有潛在毒性。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大多數人都聽說......
1953年,DNA雙螺旋模型的提出標志著近代分子生物學的誕生。1957年,弗朗西斯·克里克進一步提出了經典的遺傳學中心法則,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對于非編碼RNA的認知極大豐富......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自2005年以來,全世界發生中風的幾率增加了50%,而另一份由世界卒中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每年有多達1200萬"新"中風患者。總而言之,這些數據表明,全球大約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