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觀測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我國紅外天文研究發展受限于優良臺址和探測器的缺乏。隨著近年來我國天文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展,中國天文界擁有紅外天文觀測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近期我國多項大型光學紅外天文觀測設備項目獲得天文界支持,包括正在推進的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LOT(Larg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南極2.5米光學/紅外望遠鏡KDUST (Kunlun Dark universe Survey Telescope),南京大學2.5米日夜兼用望遠鏡和北京大學6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等,紅外觀測設備都是主要備選終端。為了保證這些大型設備建設成功后,順利高效地開展紅外觀測儀器的研制和紅外天文的觀測研究,必須對相關候選站址進行紅外天光背景的測量。在紅外波段的天光背景輻射強度很大程度上限制著紅外望遠鏡及其他觀測設備的一些重要性能,如巡天深度、能夠觀測的極限星等、天文成像系統曝光時間等。當地近紅外背景輻射平均強度和變化參數等是評估一個候選臺址是否適合建設相應設備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需要對國內主要觀測臺站如西藏阿里、新疆慕士塔格、四川稻城以及南極昆侖站進行長期測量并獲得相關測量數據。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王堅帶領的團隊聯合天文系副教授朱青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天文學研究室,從2015年12月開始開展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的研制工作,根據不同紅外探測器的特點,進行了多個版本的設計和測試,解決了微弱信號探測、高增益靈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聲抑制等關鍵技術,首先在2016年基于InSb探測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并完成了實驗室樓頂測試。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上。
由于InSb探測器需要深度制冷,儀器的功耗和體積比較大,對于野外觀測非常不利,根據InGaAs探測器在J,H,K波段上的探測優勢,在2017年基于InGaAs探測器完成面向南極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并于2017年7月在西藏阿里觀測站進行了試觀測,獲得首批阿里的近紅外天光背景數據,數據顯示夏季阿里在晴朗夜間的近紅外天光背景強度微弱,同時驗證了設備的穩定性和長期監測運行的能力,如圖2所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儀器刊物JATIS(Journal of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上。
在此基礎上,2018年針對南極極低溫度、高海拔、低氣壓(昆侖站極夜情況下平均溫度-60度,最低溫度-86度,海拔4087米,氣壓為0.5個大氣壓)、電力困難等極端條件,對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的光學、低噪聲讀出電子學、結構和電控、自動觀測等進行了相應改進,并于2018年11月隨“雪龍”號科考船前往南極,2019年1月23日在南極昆侖站安裝成功并投入運行。
該工作獲得中國科大創新團隊培育基金、重要方向培育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曲大輝課題組在動態化學調控分子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發光性能可調控的動態圓偏振發光材料在不對稱合成、光......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設施農業研究所無損檢測與智能分選研究團隊在柚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無損檢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了基于可見/近紅外全透射光譜的柚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無損檢測新方法并進行實驗驗證。相關......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學院石建兵副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染料理論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woke......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關于提名和推薦第五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候選人的通知。近紅外光譜分會理事及相關單位:按照“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評獎辦法,計劃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屆獎勵的申請、提名和評選工......
以下是對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譯:使用于醫學成像的熒光合成染料類別,嵌入在癌細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動,誘發壞死。由于整個分子的振動持續時間不到一皮秒,這些振動的氨基青黃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濃度下干擾事物的運作......
為響應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各部委“科技服務團”的各項工作安排,提高廣大科學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應用技術水平,掌握前沿行業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近紅外光譜技術服務平臺擬定于2023年11月9日舉......
近日,我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高效快速的太陽光合成。紅......
奧譜天成一直致力于光譜解決方案的應用開發,基于高端光譜儀器國產化的目標,當前已完成拉曼光譜儀、光纖光譜儀、高光譜成像儀和地物光譜儀等產品線的全系列開發,并且已全方位應用于各行各業,“國產引領世界”也是......
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1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離子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空穴型近紅外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作物品質智能感知團隊開發出新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發現,通過近紅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譜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質光譜定量分析的精度。相關研究結果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