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道,日本東北大學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復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設計氫簇(復合陰離子)結構實現的這一新材料,對鋰金屬顯示出了極高的穩定性,使鋰金屬有望成為全固態電池的最終陽極材料,催生出迄今能量密度最高的全固態電池。
陽極為鋰金屬的全固態電池有望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泄漏、易燃和能量密度有限等問題,人們普遍認為,鋰金屬是全固態電池的最佳陽極材料,因為它具有最高的理論容量和已知陽極材料中最低的電位。
鋰離子傳導固體電解質是全固態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問題是,大多數現有的固體電解質具有化學/電化學不穩定性,不可避免地會在界面處引起不必要的副反應,導致界面電阻增加,在重復充放電期間極大地降低電池的性能。
研究人員表示,復合氫化物在解決與鋰金屬陽極相關的問題時廣受關注,因為它們對鋰金屬陽極具有出色的化學和電化學穩定性。他們得到的新型固體電解質不僅擁有高離子導電性,且對鋰金屬也非常穩定,因此,對于使用鋰金屬陽極的全固態電池來說是一個真正的突破。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展不僅有助于我們未來找到基于復合氫化物的鋰離子導體,還將開辟固體電解質材料領域的新趨勢,得到的新型固體電解質材料有望促進高能量密度電化學裝置的發展。”
總編輯圈點
電動汽車期望高能量密度且安全的電池,以取得滿意的續航里程。如果電極和電解質不能在電化學穩定性問題上配合良好,電動汽車普及的路上就永遠有一道坎。此次金屬鋰與氫化物合作成功,開辟了新思路。鋰元素果然潛力無限。續航上千公里的電動汽車和待機一星期的智能手機或許已經不遠。
巴菲特又有新動作!近日,新能源行業又傳來一個大消息:巴菲特正在加碼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游關鍵材料——鋰。美東時間周二,巴菲特重倉持股的西方石油公司與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BHE)宣布......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分辨率巡天的海量光譜數據,該臺科研人員精確測量并發布了約45萬顆恒星的鋰元素豐度數據。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鋰元素豐度數據,對研......
2月,南京某小區電動兩輪車引發火災一事,引起廣泛關注。彼時,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發文宣稱,基于南京“2.23”火災事故,電池管理團隊、開發團隊“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探討對兩輪車品質安全解決方案,決定將乘......
鈉電池產業在“從0到1”的過程中大踏步前進。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于4月2日公布一項名為“鈉電池復合正極材料及其應用”的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17810379A,專利申請日為2......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礦物原位鋰同位素分析法,該所科研人員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欖巖中的鋰含量和鋰同位素組成。他們發現,海水中的鋰元素可以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地幔橄欖巖。這為研究地質......
一個研究小組日前聲稱已經創造出第一種在室溫和環境壓力下完美導電的材料,但許多物理學家對此持高度懷疑態度。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的Hyun-TakKim表示,他將支持任何試圖復制其團隊工作的科學家。超導體是一......
美國布法羅大學研究人員用“量子雪崩”解釋了非導體如何變成導體,解開了絕緣體到金屬轉變之謎。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絕緣體受到強烈的電場沖擊時可變成金屬,這為微電子學和超級計算機提供了......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陳萍研究員、曹湖軍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材料設計研發策略,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在稀土氫化物——氫化鑭(LaHx)晶格中引入大......
氫負離子(H-)具有強還原性及高氧化還原電勢等特點,是頗具潛力的氫載體和能量載體。氫負離子導體是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優異氫負離子傳導能力的材料,在氫負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電化學轉化池、膜反應器、氫傳感器等......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萍團隊受邀在《化學趨勢》(TrendsinChemistry)上發表了氫化物中離子遷移的綜述文章。氫化物為載氫/載能體,在化學轉化、儲氫、儲熱、離子電導等領域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