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是從0→1→無窮大的持續接力過程,但“從0到1”無疑最重要、最基本,因為它意味著無中生有、前無古人,也意味著原始創新。
然而,開展“從0到1”的基礎研究,目前高校尚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大膽假設、勇于猜想不足。
基礎研究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要敢于假設、提出猜想。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是“從0到1”的三部曲。
想都不敢想、猜都不敢猜,“從0到1”就無從談起。
從我國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我們開展驗證性研究多,跟蹤模仿得多,善于用畢生精力去驗證別人的假設和猜想,而不是自己提出問題、開創理論。
這是“從0到1”面臨的最大問題。
其次是深入研究不夠。
做基礎研究一定要從興趣出發,在研究過程中要有破案的興奮和執著,才能層層逼近真相,才能無限接近本質。
如果是以課題熱不熱門、發文章容不容易、評職稱快不快、能不能出名為目的,就很難往深里走,就容易忘了科研的初心,容易動作變形、學術走樣,從而很難做出“從0到1”的成果。
最后是學科交叉融合依然流于表面。
總體來看,我們在科研中并聯多、串聯少,貌似交叉多、真正融合少,“物理現象”多、“化學反應”少。
大家知道,上世紀初建立的相對論、量子力學、DNA雙螺旋結構、信息論等四大基礎科學理論,支撐了世界經濟社會幾十年的發展,但之后一直沒有什么重大理論上的發現和突破,主要還是像摩爾定律一樣靠技術上的不斷進步來支撐。
現在來看,重要科學理論的突破、新的科學理論的產生,越來越離不開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像電子信息+、人工智能+、互聯網+、醫學生命+等就蘊含了“從0到1”的巨大機遇,特別是“電子信息+”就是金山銀山,是未來科技的突破點和增長點。
最近,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起草了《推進高校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行動方案》,提出優化高校原始創新環境、組織實施原始創新長期項目、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等舉措,為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提供了現實路徑。
為此,高校要多鼓勵開展自由而深入的研究。
基礎研究既要前沿更要深入,關鍵在于瞄準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能發散、不能多靶點,需要十年磨一劍甚至是更長時間。
科學大家黃昆曾說,大多數開創性的工作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關鍵是有少而精的目標。
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高校設立聚焦一個方向(不是一個領域)的前沿科學中心,瞄準一個方向持續開展基礎研究,鼓勵“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一些大學就設有類似的研究機構,做出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基礎研究成果。
我曾經在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訪問過,這個學校算不上美國的一流高校,但NSF在該校設有一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中心,專門從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方面的研究,早年就得過一次諾貝爾獎,后來又出過不少諾獎級的成果。
這個中心的老師和學生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個方向上,原則上不需要再申請政府資助的其他科技項目,并且這種狀態會持續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高校還要多引導學科交叉融合,高校多學科的優勢要真正得到釋放,就要不斷打破學科邊界,讓不同學科間在更大程度上相互滲透、交叉活動。
這就需要有組織的行為和協同機制,需要集成攻關,需要組建跨學科的大團隊。
大學尤其是綜合性大學在這方面潛力很大,現在教育部的“集成攻關大平臺”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推進跨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
“從0到1”,關鍵在人,最根本的是要讓人安靜下來、沉下心來。
基礎研究具有長期性、不可預見性等特點,迫切需要我們凈化學術生態,營造一個讓科學家尤其是青年科學家能夠安下心來進行深度思考和冥想的環境,開展真科研、做真學問、作真貢獻,而不是在淺思維和浮躁中做些似是而非、浪費青春的研究。
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資助體系和建立更加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評價機制。
例如,對35歲左右的青年學者,能不能主要考核其代表作,尤其是他與國際同行合作的層次、深度,等等,優秀的人十年內可以免檢。
這不是帽子,而是一個榮譽,具有免檢資格的青年學者不要擔任行政職務,用人單位可為其配備專門行政秘書等。
(作者系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滾動項目會議評審專家名單公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滾動項目評審會議于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召開。現公布參加會議評審......
關于2024年度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的公示各有關單位:2024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工作已經完成,依據《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現將擬資助項目予以公示(名單見附件)。公示期為20......
近日,“2025年院士增選高校儲備候選人”名單出爐,合計813人,“雙一流”高校689人,非“雙一流”高校124人。根據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規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增......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正式公布,新條例將于2025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次修訂旨在規范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支持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新規定將有助于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優化項目的申......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科研項目“面向中轉基地建設的肉羊重要疫病檢測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等4個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海南省省級財政科技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經委托海南省科技創新......
武漢輕工大學2024年11月政府采購意向公告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武漢輕工大學企業信息2024年1......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務院關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2016年以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培養了全國超過......
11月6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對《基于矩陣半張量積的隨機邏輯動態系統的辨識與濾波問題研究》等812個面上項目予以......
11月4日,安徽省教育廳發布公示:同意將安徽科技學院更名安徽科技工程大學、皖南醫學院更名皖南醫科大學報請省政府向教育部申報。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
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先進IC制造裝備基礎前沿”申請指南已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grants.nsfc.gov.cn)發布,請依托單位和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