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18 21:37 原文鏈接: 規范血液標本采集確保檢驗質量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血液檢驗的項目不斷增加,血液標本類別也越分越細,護理工作與檢驗工作協作關系日益密切。一個有價值的血液檢驗結果的產生,除了檢驗過程準確無誤外,離不開血樣標本的正確采集。因此,在采集血液標本時要規范,保證血液標本的質量,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以下就標本問題和大家做一探討說明。

    一.  了解檢驗目的,區分標本類別

    根據檢驗目的和試劑類別,臨床上將血液標本常分為生化標本、血常規標本、免疫標本、血清標本、血漿標本。根據標本的不同類別,所用的采血試管亦有所不同,可分為普通采血管、抗凝管、促凝管等。有些檢驗項目要用血清標本,如血糖;有些檢驗只能用血漿標本,如凝血功能;有些化驗既可用血清又可用血漿做標本,如血鉀。因此護士采血標本時,要看清檢驗申請單的目的,根據檢驗要求選擇相應的試管采血,避免漏抽、重抽、錯抽。例如醫生開出一張檢驗申請單,要求檢驗電解質、肝功能、乙肝二對半時,如果片面理解就要抽三管血(電解質、生化免疫),實際上綜合分析后,只需采集一管普通生化血就夠了。又如,有一張體檢申請單內容羅列很多:電解質、腎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看似很復雜,其實只是比前一例多出一份凝血功能而已。因此在采集血液標本時,首先要看清檢驗申請單的要求,根據要求正確選擇不同的采血管,準確地采集血標本,避免重復采血樣、多采血樣而增加患者的痛苦與不快,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醫療成本。

    二 . 認真閱讀檢驗申請單,根據申請單要求,準確抽取血液標本量

    一般來說,普通人每毫升血液可離出0.45~0.5ml左右血清,但是對水腫患者或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血液黏度比較高,血液離心后,血清含量相對減少,因此遇上此類患者要留心多抽吸一些血液,避免因標本量不夠而重新采取血樣,增加患者的痛苦與不快。足夠的血液量是取得血標本的前提,因此一定要保證血液量充足。

    工作中還要注意一些特殊需要的試管,如凝血功能、備(配)血必需用凝血管(藍色蓋)且2ml定標,上不得>2ml,下不能<1.8ml;血常規和血沉必須用血常規管和血沉管(分別為紫色蓋和黑色蓋),必須準確抽取到2ml刻度,否則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微量元素和糖化血紅蛋白則必須用肝素抗凝管(綠蓋);血氣分析則需到檢驗科領取專用的抗凝管抽取動脈血,并且要及時送往檢驗科進行檢驗;還有一些特殊試驗,例如:血液流變檢測,就要求比較嚴格:一是試管要求用肝素抗凝,二是劑量是必須在5ml,三是必須充分混勻,不能凝血或溶血,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有時,為了工作需要我們經常采用促凝管抽取肝功能等生化試驗和免疫系列標本,但是性腺檢查、不孕不育及性病抗體系列檢查時不能用此類試管,以免影響檢驗結果。結核抗體檢查則血清、血漿、全血標本都可以。

    三.    標本的采集

    1.   血液標本的采集:一般來說檢驗與采血時間關系緊密。在日常工作中,檢驗人員體會最深的是血清鉀離子(K+)會隨存放時間延長而升高,因為細胞內的鉀隨時間延長由細胞內滲出到細胞外而引起血鉀升高; 血糖(GLU)會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由于時間長細菌分解代謝而導致血糖下降了,全血標本在室溫的情況下,血糖濃度每小時可下降5%~7%(約10mg/dl)左右。因此,血樣采集后要盡快送檢,這兩項檢測必須在1h內完成,以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此外,實驗證明,有26種生化檢測項目隨著存放時間的長短出現檢驗結果的變異,只有使用新鮮的標本,檢驗的結果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

    患者輸液過程中,從輸液一側靜脈采血或從輸液的部位拔去輸液管留取血液標本送檢,這些標本測定得出的結果都不能代表真實的情況,抽出來的有輸進的液體,嚴重影響檢驗結果,如GLU、電解質等。禁止輸液時采集標本。

    用止血帶時間長短的影響。用止血帶時會發生局部缺血(缺氧),這樣導致血液中一些成分濃度的改變,繃扎3min會明顯比1min缺氧嚴重,這時糖的無氧酵解增加,乳酸增高、pH下降隨之鈣、鎂離子從蛋白質的結合中釋放而升高。因此,應盡量在使用止血帶1min內采血,看到回血馬上解開止血帶。

    避免標本溶血是保證標本質量的重要環節。比如:溶血導致HBV、HCV、HIV等實驗的假陽性。避免采血時一些不良習慣,要養成規范的采血步驟。混勻時用力過猛,或運輸時動作過大都可能造成溶血;注射器和針頭連接不緊,采血時空氣進入,產生泡沫,發生溶血;皮膚穿刺時,為增加血流而擠壓穿刺部位或從皮膚上直接取血,都可以造成溶血等。

    2.   尿液的收集:尿液的容器必須清潔干燥,尿液標本要防止月經血、陰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糞便等異物的混入。標本收集后應立即送檢,以免尿液內化學物質發生變化。

    3.  胸腹水、腦脊液(CSF)的采集 :(1) 胸腹水采集:為防止標本采集時出現凝塊、細胞變性、細菌破壞自溶等,常規及細胞學檢查宜用EDTA-K2 抗凝,生化標本宜用肝素抗凝。 (2)  腦脊液采集:采集的CSF應盡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標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檢。久置可導致細胞計數不準確,影響分類計數,含糖量降低。

    4.   糞便標本采集  糞便標本采集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糞便,無法自行排便時,可經肛門指診或采便管拭取標本,灌腸或服油類瀉劑的糞便不適于做檢查。取材要求有:(1) 標本要新鮮,容器要潔凈,不得混有尿液。(2) 選取標本時要取含有黏液、膿血等病變成分處的糞便。(3) 查痢疾阿米巴滋養體時,排便后立即從膿血和稀軟部分取材,送檢時應注意保溫。(4) 做化學法隱血試驗時,應于試驗前3天禁食肉類、含動物血食物,禁服鐵劑及維生素C。

     四. 履行告知義務,規范采集標本前患者的某些行為

    1.  飲食    生化檢查,尤其是血糖、血脂(而且檢查前三天禁食肉、蛋、奶)、肝功能、血流量等受飲食影響較大,中度及重度高脂血患者免疫檢查、凝血系列檢驗也有影響。因此采血前先告訴患者必須空腹12h。且前一餐清淡飲食,以清晨空腹為佳。

    2. 運動    劇烈運動可加快機體有氧和無氧代謝,引起鉀、鈉、鈣、肝功能、腎功能檢驗結果異常。因此,采血前詢問患者有無劇烈運動,如參加運動會、球賽等,若有,采血最好在患者休息30min后進行,以免引起檢驗結果異常,導致誤診誤治。

    3.  時間    有些血液成分日、夜間的生理變化較大,血液白細胞數午后較清晨高,情緒激動、沖冷水浴血液白細胞總數均會升高等。為了準確反映患者的臨床狀態,標本采集時應相對固定某一時間,下次復查時應在上次檢查的同一時間進行,檢驗結果才有可比性。

    臨床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要求必須是空腹或餐后2h采集血液標本。心肌損傷標志物主要是肌紅蛋白、肌鈣蛋白和磷酸激酶,這三項指標發病時間各不相同,分別在發病2~4h、4~12h和6~9h,陽性率最高,因此采集前詳細詢問患者病情,根據不同檢驗要求把握采血時間,提高檢驗準確性。

    五. 加強學習,不斷進步

    苦練基本功,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避免溶血、凝血,保證采血標本質量。護士應與檢驗人員多溝通,加強合作,了解血標本的基本要求,熟悉影響血標本的因素,掌握血標本的保存方法等。

    總之,血樣標本從患者到護理,再到檢驗,中間環節多,流程長,需要處理好每一個環節,因此一個有價值的血液化驗結果需要護理、檢驗、患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規范血液標本的采集程序,履行告知義務,保證高質量的血樣標本,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這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尤其是護理工作者應盡的義務。


    相關文章

    Nature:開發出超快速抗菌藥物敏感性測試方法,無需血液培養,就可鑒定導致敗血癥的微生物病原體

    敗血癥(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失調,是導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通過抗菌藥物敏感測試來開發患者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但是,由于需要血液培養樣本,這通常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在此期間,醫生......

    利用血液發電,新型芯片可快速監測健康情況

    據24日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設備,可利用血液發電并測量血液電導率,這一創新有助于醫療測試的進一步普及。血液電導率是評估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主要由基本電解......

    血液中五種醇類物質檢驗的最新國家標準3月1日起實施

    “醉駕入刑”以來,“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已經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公共安全行業標準《生物樣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的頂空-氣相色譜檢驗方法》(GA/T1073-2......

    安捷倫宣布與Incyte合作開發血液學與腫瘤學領域的高級伴隨診斷產品

    2024年2月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日前宣布與Incyte達成協議,整合安捷倫在開發伴隨診斷(CDx)產品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為Incyte血液學與腫瘤學系列產品的研發與......

    活體器官年齡測定現實可能性,血液中的蛋白質成為關鍵指標

    導讀:實現了從血漿蛋白質組學分析中挑選出的器官特異性衰老標志物 新研究在血漿中發現了器官特異性的衰老標志物,可以突顯個體在一個或多個器官中的衰老速度超過正常。"我們的研究引入了使用......

    華大智造測序平臺占比首次超過illumina!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向參加血液mNGS室間質評的實驗室公布了“2023年全國血液微生物cfDNA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結果報告”。醫業觀察從多家機構證實此事。報告顯示,參加......

    日本大阪府部分居民血檢異常,水體污染疑為罪魁禍首!

    日本媒體12日援引一項最新調查報道,大阪府攝津市部分居民血液中有機氟化合物含量偏高,健康受到威脅。調查人員分析,這可能與當地河流和地下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含量超標有關。圖源:新華社近期,日本關西地區......

    簡單的血液檢查調整可使重癥監護治療更安全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的研究顯示,使用較小的試管從重癥監護患者身上采集血液樣本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風險,并保留寶貴的獻血供應。目前,全球大部分醫院在對重癥監護室(ICU)的患者進行檢查時,都使用標......

    年輕血液可將年老小鼠壽命延長5%

    美國杜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通過手術將20個月大的小鼠與其他同年齡的小鼠或3個月大的小鼠連接在一起3個月,然后將它們分離,并測量其壽命。結果發現,年輕小鼠的血液能延長年老小鼠的壽命,證明了年......

    港中大證明血液中性粒細胞具抗癌力可成抗癌新療法

    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醫學院1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港中大團隊成功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大幅提升血液中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腫瘤中的抗癌能力,并證實中性粒細胞作為新一代抗癌免疫療法的臨床潛力。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