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納米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新型納米探針,利用該納米探針可以檢測出某種抗生素藥物是否能夠與細菌結合,從而減弱或破壞細菌對人體的破壞能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將納米探針運用于藥物篩選,相關試驗的初步結果已經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人們在用抗生素治病的過程中,引起疾病的細菌很容易產生抗藥性,從而使得抗生素失去藥效。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與致病細菌的細胞壁結合后破壞細胞壁的結構,使得致病細菌死亡,一旦產生抗藥性,細菌的細胞壁結構發生改變,細胞壁變厚,抗生素無法與細胞壁結合。
研究人員在一排納米探針上覆蓋組成細菌細胞壁的蛋白質,一旦抗生素與細胞壁結合,探針的表面重量就會增加,這一表面壓力會導致納米探針發生彎曲。通過對萬古霉素藥物的研究發現,抗藥性細菌的細胞壁硬度是非抗藥性細菌的1000倍。所以通過納米探針探測出各種藥物對細菌細胞壁的結構改變,篩選出對致病細菌破壞力最大的抗生素。
4月27日,隨著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首批在軌科學探測圖像的正式發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袁為民一直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這顆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多個國際團隊參與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不負眾望,成功“抓拍”到......
細菌生物膜具有感染能力,幾乎可以侵襲人體任何器官,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細菌生物膜引發的嚴重慢性和持續性感染可能導致致命后果。當前,治療生物膜感染常依賴于強化抗生素,但......
5月14日,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實驗室白博峰、孫成珍教授團隊,關于特征尺度在亞納米至30納米間的納米通道內水的毛細流動特性的研究,全面揭示了毛細流動的尺度依賴性,打破了通道越小......
國家天文臺EP衛星實驗隊部分成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合影。國家天文臺供圖近日,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任務發布了首批在軌科學探測圖像。包括銀河系中心的觀測圖像、暫現源圖像、蟹狀星云觀測圖像、梅西耶87(......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畜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中心在國際期刊《配位化學評論》(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s)在線發表用于金屬離子檢測的硫屬元素熒光探針研究最新進展的綜......
4月27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空間科學論壇在京召開。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實施的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任務發布了第一批在軌探測圖像。衛星搭載了國際首臺寬視場X射線成像望遠鏡(WXT)和1臺后隨......
4月27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空間科學論壇在京召開。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實施的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任務發布了第一批在軌探測圖像。愛因斯坦探針(EinsteinProbe,簡稱EP)衛星是中......
砸核桃、敲釘子、用沙子磨、用汽車軋……近期,某款華為手機經歷極限測試后,屏幕仍完好無損的視頻,在網絡上火熱傳播。一塊薄薄的手機屏幕,為何如此堅勁?關鍵是其蓋板采用了國產納米微晶玻璃。納米微晶玻璃實現國......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漢大學教授歐陽穩根合作,開發了一種生長石墨烯納米帶的全新方法,實現超高......
在日常生活中,納米/微塑料顆粒(NMPs)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NMPs似乎無處不在——水、土壤、空氣,甚至是人類心臟、胎盤中。它們不僅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也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影......